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現在我們要談的就是這些外來詞的翻譯問題。

外來詞要進入漢語的詞彙系統,必須接受漢語的語音、語法和構詞規則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漢語的發音習慣、語法和詞彙規則。概括起來,漢語對外來詞所採用的翻譯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完全的音譯:用發音近似的漢字將外來語翻譯過來,這種用於譯音的漢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語音和書寫形式,如:酷 (cool)、迪斯科 (disco)、歐佩克 (OPEC)、託福 (TOEFL)、雅皮士 (Yuppies)、特氟隆(Teflon)、比基尼 (bikini)、尤裡卡 (EURECA)、披頭四 (Beatles)、臘克(lacquer)、媽咪 (mummy)、朋克 (punk)、黑客 (hacker)、克隆 (clone)等。

2.半音半意:這種方法主要用於複合外來詞,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前半部分採用音譯,後部分採用意譯,如:呼拉圈 (hula-hoop)、冰淇淋 (ice-cream)、網際網路 (internet)、道林紙 (Dowling paper)、唐寧街 (Downing street)等。另外一種是前半部分採用意譯,後半部分採用音譯,如: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水上芭蕾 (water ballet)、奶昔 (milk shake)等。

3.音譯附加漢語語素:以單音節、雙音節譯詞加漢語語素的借詞使用最多:一類為音譯語素加漢語語素,如:嘉年華會 (carnival 會)、高爾夫球 (golf 球)、保齡球 (bowling 球)、桑拿浴 (sauna 浴)、拉力賽 (rally 賽)、拷機 (call 機)等。另一類為漢語語素加音譯語素,如:打的 (打 taxi)、小巴 (小 bus)、中巴 (中 bus)、酒吧 (酒 bar)等。其中音譯語素有的代表一個英語單詞,有的代表部分語素。漢語語素有的是詞根語素,有的是詞綴語素。

4、音意兼顧:即選用接近外來詞詞義的漢字進行轉寫。漢語同音字多,為譯名用字的篩選提供了方便。或者是部分或者是全部音意兼顧。如:施樂 (Xerox)、香波 (shampoo)、苦艾酒 (vercuth)、銷品茂 (shopping mall)等。漢語作為表意文字具有很強的審美意味,所選用漢字往往可以誘發人的聯想。美國有一種叫Revlon的化妝品被巧妙地譯為「露華濃」。「露華濃」一詞取自唐朝詩人李白描寫楊貴妃花容月貌的名詩《清平調三章》之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可稱為歸化的音意兼顧的譯法,堪稱兩全其美,體現了漢語在吸收外來詞時特有的漢化處理功能。

5.借譯:按照外來詞的形態結構和構詞原理直譯過來。例如:超人 (superman)、超級明星 (superstar)、超市 (supermarket)、納米技術 (nano-technology)、千年蟲 (millennium bug)、熱線 (hot line)、冷戰 (cold war)、綠卡 (green card)、情商 (emotional quotient)等。

6.英文字母附加漢字:CT檢查、BP機、T恤衫、IC卡、PHS電話機、SOS兒童村、三S研究會、ABC原則、OA病、BB仔、5A辦公室、ABC革命、ZTZF學習等。

7.英文字母縮寫形式或單詞:CD、VCD、DVD、DOS、TV、MTV、PC、BOT、CD-ROM、DNA、GRE、Windows98、cute等。

相關閱讀:

談英漢翻譯中的選詞技巧

英漢翻譯中的詞類轉換技巧

英語裡的「乾坤大挪移」

略論逆向翻譯的應用

(來源:譯網,英語點津編輯)

相關焦點

  • 隔在中西之間的日本: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問題
    現代漢語中的日語「外來語」,數量是很驚人的。據統計,我們今天使用的社會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名詞、術語,有70%是從日本輸入的,這些都是日本人對西方相應語詞的翻譯,傳入中國後,便在漢語中牢牢紮根。我們每天用以高談闊論、冥思苦想和說「東」道「西」時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來的,——想到這一層,我的頭皮就有些發麻。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對此,有專家認為,英文縮寫詞應該儘量少用,但完全不用不太現實;有專家認為,維護母語是必要的,「媒體應該引導漢語的規範使用」;還有專家認為,在正式新聞報導中,可以以中文為主,雙語並行,而在日常生活中,則可以順其自然……那麼,對待漢語中的外來字母詞,尤其是科技術語字母詞,到底應採取何種態度和做法?本報邀請了幾位專家,請他們以科技術語字母詞為主,談談各自的看法與建議。
  • 如果漢語沒有了英源詞和日源詞,中國人會變啞巴?
    要說到古漢語外來詞的「戰鬥機」,還數「佛源外來詞」,是指通過佛教傳華輸入古漢語的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詞彙,這個引進過程從漢朝持續到唐朝,有數百年時間,是漢語第一次大規模引入外來詞。漢語第二次大規模輸入外來詞則要等到鴉片戰爭以後,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民國中前期,高潮發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英語和日語外來詞扮演了難分伯仲的主角。這個時期引進的外來詞中,日源外來詞佔49.16%,英源外來詞佔42.98%, 法源外來詞佔3.92%,俄源外來詞佔 1.01%,其他語種的外來詞可忽略不計。
  • 外語詞不經轉換直接使用 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引起公眾不滿。4月11日,本版刊發《外來語濫用,不行!》,對此現象進行了報導。報導刊發後引發熱議,特別是引起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共鳴。那麼,外來語濫用的原因是什麼,又有哪些應對的措施?本版進行解碼。
  • 漢語文章要不要夾用英文
    緣起     22歲的賽明是一位來自瑞士的留學生,正在對外經貿大學學習漢語。在學習中他發現,許多翻譯成漢語的外來名詞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一看到英文原詞則恍然大悟。於是,他向漢語老師建議:外國的人名、地名、企業、產品等名稱在漢語中是否應該用英文表示。
  • 哪些音譯詞幾乎看不出來是音譯詞?
    漢朝,將Hunnen翻譯成匈奴,如何以滿清的奴婢姿態,就可能翻譯成」佛倫「,讓人不可想像,假設這些國家名詞出現在漢朝,或者唐朝,美利堅只可能是阿美立坑,英吉利只可能是英蛤蜊。就算是唐朝,也只能頂多叫阿美力肯,英格立,絕對不會用美化的稱謂。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漢語的發展,當然離不開對外來語言的吸收。我們的祖先前輩早就為吸收外來語創造了正確的方法。用音譯,便有了「咖啡」;用意譯,便有了「電話」;用音譯加意譯,便有了「芭蕾舞」。主要用這三種方法,便解決了外來語翻譯漢化的主要問題。漢語歷史上,迄今有三次大的吸收外來語高潮。
  • 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有媒體認為,使用WiFi等外來詞有損漢語的純潔性。   新聞背景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發展,漢語中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   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用英文讓表達更便利   李明波:漢語中使用某些英語詞彙或縮寫,是否影響漢語的純潔性?我個人認為不會,這只是幫助人們語言表達更便利。
  • 基於語料庫的翻譯漢語介詞使用特徵研究
    摘 要:基於語料庫的研究表明, 介詞作為一種功能詞在翻譯漢語中有明顯多用傾向。本文通過比較漢語原創語料庫LCMC和漢語翻譯語料庫ZCTC, 分析概括了漢語翻譯文本中介詞的使用特徵並探究其成因。  基於語料庫的實證研究表明, 相較原創漢語, 翻譯漢語通常少用實義詞而多用連詞、介詞、代詞等功能詞;相較英語, 漢語形式化程度較低, 較少使用功能詞, 但受英語影響翻譯漢語往往多用功能詞 (王克非、胡顯耀, 2008;胡顯耀、曾佳, 2009;秦洪武、王克非, 2009;王克非、秦洪武, 2009;肖忠華, 2012) 。
  • 漢語有個詞,英國人很不樂意,還要求中國禁止這麼翻譯
    在世界文明史上,隨著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增多,翻譯的重要性就突出顯現了出來。應當說,一個準確的翻譯,極大程度上會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尤其是對於博大精深的漢語來說,裡面的很多古詩詞、古文化名詞概念非常難以翻譯,這也更加考驗著翻譯者的功底。
  • 「牙」 「貝」 「江」 居然不是漢語!
    更具體地說是漢語中的外來詞(漢語不等同於中文,中文應該還包括蒙古語、維吾爾語、藏語、苗語這些生活在中國的少數民族的語言)。所謂外來詞,就是指一種語言從其他語言中借用或引進的詞語。如果我們把漢語中的那些外來詞都去掉,我們說起話來還能那麼順溜嗎?鑑於「外來詞」這個東東有些已經「入籍」漢語數千年了,大家渾然不覺其「外來戶」的身份。
  • Protein & Cell回顧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
    據沈國威研究,漢語中的「細胞」一詞,起源於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和李善蘭合譯的《植物學》(1858),當時這本譯著中「Cell」的翻譯分別有「細胞」、「細胞體」、「胞」和「胞體」幾種表述。《植物學》後來也流傳到日本,在日本又產生了重要影響,「植物學」、「細胞」等詞在日本流行開來。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翻譯天演論,嚴復為何執著於譯詞?
    而嚴復則側重人文社科類著作,如《天演論》《原富》《穆勒名學》等,在對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於1894年發表的《進化論與倫理學》進行編譯的《天演論》中,嚴復並沒有直接翻譯原文,而是加入大量評論,試圖激勵國民奮起抗爭。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技巧:詞的翻譯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技巧:詞的翻譯   (一)詞義選擇 所謂詞義選擇,是指詞本來就有這個意思,但是要求我們將其在特定場合的正確意思選出來。越是普通的詞,越是擁有繁多的釋義和搭配,翻譯過程中的詞義也就越難以確定。選詞時,要注意詞義的廣狹、所處的語境、詞的褒貶和感情色彩。   例如:   剪紙被用來裝飾門窗和房間,以增加喜慶的氣氛。
  • 如何翻譯漢語中的「關照」
    「關照」的漢語意思「關照」在漢語中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關心」、「照顧」,譯成英語通常可以是look after或keep an eye on;二是表示「口頭通知」,譯成英語通常可以是notify by word of mouth。
  • 燕梳、鹹濕、笨豬跳……說說粵語裡的英語外來詞
    香港理工大學英文系打造的「粵語中的英語外來詞」網站對於英語外來詞是這樣介紹的:Loanwords are interesting in that they not only provide a glimpse into language contact, they also reveal the process of how a language acquires new
  • 中青報:「千餘漢語詞條入牛津詞典」的文化幻象
    牛津詞典中漢語外來詞破千?2010年年底,一則據說是來自外媒的消息,引發國中諸多文化人的感慨。據說,到2010年末,牛津英語詞典收錄漢語外來語突破1000條,包括「不折騰」、「人肉搜索」、「三俗」等在內的流行語均被牛津收錄。然而,旋即就有專家指出,所謂的外媒消息,其實來自國內媒體發表的廈門大學副教授文章,根本就是烏龍一場,該副教授也表示,是翻譯出了誤差。
  • Protein & Cell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一位數學家的奇思妙想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它也算得上家喻戶曉的常用詞語。可是誰能想到,漢語「細胞」一詞並非出自生物學家之手,而是來源於一位數學家的奇思妙想!這位數學家就是晚清著名學者李善蘭。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觀點認為,李善蘭在翻譯時把「cell」理解為「小的胞體」,本應譯為「小胞」,但他是浙江海寧人,在當地方言中通常把「小」稱為「細」,所以李善蘭就把「cell」翻譯成了「細胞」,這也是漢語「細胞」一詞長期不被公眾認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