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開口講「WiFi」、蹦英文 漢語純潔性被破壞?

  有媒體認為,使用WiFi等外來詞有損漢語的純潔性。

  新聞背景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發展,漢語中外來語的使用日益廣泛。

  近日,媒體認為,漢語中外語詞的過度使用現象日趨嚴重,WiFi、iPad等外來詞語不應該直接用在正規出版物和正式文件中,翻譯界應為英文縮寫找出切合的中文表達。

  用英文讓表達更便利

  李明波:漢語中使用某些英語詞彙或縮寫,是否影響漢語的純潔性?我個人認為不會,這只是幫助人們語言表達更便利。

  趙海建:就像我們之前的討論,語言有一種自然選擇的功能,而且語言的功能是交流,像WTO這種外來詞,是約定俗成的,表達起來更便捷,沒有必要為了純潔而純潔。

  溫俊華:我也同意兩位的意見。比如,GDP英語縮寫已經廣泛使用多年,大多人無需解釋就知道它的意思。但目前媒體上確實也在使用一些不那麼廣泛知曉的英語縮寫,如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一部分讀者特別是老年讀者,確實不能理解,導致不便,我就聽到過身邊老人家有抱怨。在報紙等正式出版物上,如果必須出現類似縮寫,起碼應該在英文縮寫首次在文章出現時給出中文解釋。

  漢語是門兼容並包的語言

  李明波:媒體也應該判斷縮寫使用的度。回到語言純潔性這個問題的討論,我認為這是一個文化自信的問題,如果只考慮語言的純潔性而拋棄外來語言,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正如我們此前批評的韓國去漢字化,就是韓國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趙海建:在一些部落裡,限於小範圍的小語言不是更純潔嗎?但這些語言都在逐漸消失了。純潔性不等於有生命力,對語言來說,包容性可能更有生命力。漢語發展到現在,也吸收了很多語言,漢語的發展也是一個兼容並包的過程。法語的地位原來比英語還高,後來地位被取代,法國頒布了一些要求法語純粹化的法令,也沒能阻止語言的衰落,這也值得我們借鑑。

  李明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語言都會借用外來語,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不僅僅是漢語面臨的。

  溫俊華:語言互相借用的目的是為了大家方便、簡單地表達信息,約定俗成的縮寫就起到這個作用。比如MP3大家一看都能理解,寫成中文就變成了「動態影像專家壓縮標準音頻層面3」,既繁瑣,大家也不知所云。

  李明波:中文裡使用的英文單詞或縮寫越來越多,主要並不是人們變懶,除了自然選擇的原因,有一些詞並不好翻譯,像計算機裡面的一些術語,如java語言等,確實很難翻譯成中文。

  趙海建:像iPad等詞好像也沒有翻譯的必要。

  英文字母更簡單易懂

  溫俊華:很多外來詞主要來自經濟、科技和醫學領域,這證明西方在這些領域領先不少,多數相關術語是他們那邊產生或解釋出來的,然後被我們引用。與其抱怨這些詞語的流入,還不如實實在在地提升自己在上述領域的實力。

  李明波:還有人認為,現在漢語裡直接使用英語詞彙增多,是因為翻譯不行,缺乏翻譯人才,我覺得這也不對。在過去的年代,人們確實能隨口說出幾個著名翻譯家,如傅雷。但那個時代翻譯家為何容易出名?我認為最主要原因是當時懂英語的人少,那時翻譯家的作用就特別重要。現在外語變成基本的工具,越來越多人掌握了一兩門甚至3門外語,翻譯家的作用就相對變小了。

  趙海建:這也說明,國民的文化水平提高,懂英語的人越來越多。而中文為何難進入英語系統,主要一個原因是西方人看不懂象形文字,如果他們能看懂,說不定也會在英語裡直接使用。相對來說,英文字母簡單易懂。

  溫俊華:對一些最廣泛使用的英文縮寫,也可以考慮編成手冊或小字典,幫助需要的人理解。

相關焦點

  • 使用字母詞一定危害漢語?不用動不動就扣帽子
    爭論的一方認為,「在『詞典』中把英語詞彙作為『正文』,用英文替代漢字,從現實的作用和長遠的影響來看,是漢字拉丁化百年以來對漢字最嚴重的破壞。」此方人士甚至聯名百餘人舉報新版《現漢》違法——稱其收錄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犯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等法規。
  • 漢語文章要不要夾用英文
    緣起     22歲的賽明是一位來自瑞士的留學生,正在對外經貿大學學習漢語。在學習中他發現,許多翻譯成漢語的外來名詞他百思不得其解,但一看到英文原詞則恍然大悟。於是,他向漢語老師建議:外國的人名、地名、企業、產品等名稱在漢語中是否應該用英文表示。
  • 新聞出版總署:禁止漢語出版物夾帶使用英文單詞
    該通知指出,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禁止生造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禁止任意增減外文字母、顛倒詞序等違反語言規範現象。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書、網際網路等各類出版物中,外國語言文字使用量劇增,出現了在漢語言中隨意夾雜英語等外來語、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等濫用語言文字的問題,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外語詞不經轉換直接使用 破壞了漢語的純潔和健康
    ——編 者         源   外語詞頻繁出現使用過度   影響溝通傷害漢語純潔性   「採用了基於OpenEdX開源平臺,開發了HTML5視頻播放器,不再依賴國外課程播放首選的YouTube,解決了國內用戶無法訪問國外edX平臺問題。」   類似的表述,如今在報刊等出版物中屢見不鮮。
  • Acapela 英文在線朗讀 漢語亦不遜色
    首頁 > 酷站 > 關鍵詞 > 漢語最新資訊 > 正文 Acapela 英文在線朗讀 漢語亦不遜色
  • 專家:學者舉報《現代漢語詞典》有思想僵化之嫌
    商務印書館舉行專家座談會,對「舉報事件」迅速予以回應,編纂者從語言文字發展的角度解釋,「我們的語言生活實際已離不開這些字母詞」,「《現代漢語詞典》對字母詞做這種記錄和引導,是服務民眾的一種重要體現。」   一方稱要捍衛漢語的純潔性,另一方則表示要以開放心態接納外來文化,服務大眾,一場硝煙瀰漫的漢字保衛戰由此打響。
  • 美網站:英文詞彙「零翻譯」現象在華引爭議
    美國inagist網站5月2日文章,原題:為何一些英語詞彙在中國引發爭議如今,若你聽到中國人的電話交談內容,常蹦出一些英語短語,如Okay、Cool、Byebye等。這破壞了漢語文字的嚴整與和諧,消解了中國文化的內涵,並影響人們理解。多年來,中文吸收了許多外來詞彙,如雷達、坦克、巧克力等。這些詞被翻譯成中文,並融入到漢語中。如今的問題是,英語詞彙夾雜在漢語中使用,不經翻譯。原因是多樣的。越來越多中國人講英語,喜歡交替使用中英文;網際網路也令英語的使用得以擴大,尤其在科技領域;美英影視劇起到助推作用。
  • 英語啟蒙中,如何引導寶貝開口說?
    給孩子英語啟蒙的過程中,很多朋友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英語也學挺長時間了,有閱讀能力,但和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時候,還是無法用英語口語自然交流,仍然說漢語。要麼說漢語的時候夾雜幾個英語單詞,或者乾脆就是蹦單詞。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怎麼幫孩子從閱讀過渡到自然交流呢?
  • 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
    英文如同中文一樣是現在的必學語言,而如何起相應的名字,也是現在人們所在意的地方,因為名字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如同名片一樣。所以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隨著我國不斷發展變化,漢語文學也列印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 以「五純」鍛造黨員幹部的純潔性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同時對每一個黨員從思想理論、黨性原則、道德建設等方面提出更高標準。將「純潔性」列為黨建的主線之一,反映出新形勢下,黨對自身機體的健康問題,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從黨員幹部自身來講,要始終保持一名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就必須努力做到「五純」,即政治思想純正、群眾感情純真、工作能力純熟,工作作風純樸、做人做事純淨。
  • 版署禁止隨意夾帶英文單詞 叫停ungeliable(圖)
    「不給力」一詞就這樣變成「英語」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通知:漢語出版物中禁止隨意夾帶英文單詞ungeliable等生造詞被叫停通知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報紙、期刊、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書、網際網路等各類出版物中,外國語言文字使用量劇增,出現了在漢語言中隨意夾雜英語等外來語、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生造一些非中非外、含義不清的詞語等濫用語言文字的問題,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漢語和英文各自美在哪裡?優雅凝練和準確嚴謹可否並存
    漢語和英文,美有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呢?漢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沒有之一。雖然中國人不愛較真,我們的語言主要描述的對象是詩歌,經史子集等等,真正的科學精神,直到現在才剛剛發端。科舉主要考作文,不考數理化,因此漢語被時代塑造。
  • 如何把漢語詩歌翻譯為英文詩?
        漢語的詩歌文字簡明,含義豐富,可謂言簡意賅,如何把它翻譯為英文詩呢?首先要了解英文詩的特點,然後注意押韻和詞語修飾。以白居易的後宮詞作為例子,講講如何英譯。
  • 女兒的鯨魚外教培優學習日記:兩個月從蹦單詞到飆英語
    如果單從英語學習上來講,5歲的女兒在鯨魚外教培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從只會蹦單詞逐漸實現了跟外教的無障礙交流。先介紹一下女兒進入鯨魚時的基本情況。女兒兩歲開始在家啟蒙,一聽兒歌和看動畫為主。四歲開始在我們當地一家線下英語機構開始系統學習。半年後,她的詞彙量已經達到了500以上。
  • 蘋果手機無線充電用的是「Qi」,英文裡漢語拼音越來越多了
    沒錯,「Qi」便是漢字「氣」的漢語拼音。早在19世紀30年代,被譽為「交流電之父」的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即周圍磁場的變化將使電線中產生電流。不過直到200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才把共振運用到電磁波的傳輸上。
  • 普通話英語滬語孩子學話無所適從 漢語不難學
    不會講上海話怎麼辦?同時學說英語、普通話和上海話,將來會不會讓孩子講出來的話變成不倫不類的「洋涇浜」?   圍繞著一大堆問題,多位語言學和教育學專家指出:學語言要循序漸進,創造學習環境、讓孩子耳濡目染是一個捷徑。值得重視的是,學好規範的普通話非常重要,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
  • 如何按自己漢語名字的諧音取英文名字
    按照名字諧音的方式給自己起英文名字,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起名方法,如:明星蔣大為/david jiang,李小璐/li xiaolu等等,不難發現這種方式,不同階級的人群都會被喜歡與接受。那麼,具體如何按自己漢語名字諧音取英文名字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 漢語真成了「中世紀的茅坑」?
    一次,我在巴黎陪美國來的一個朋友去一家旅行社辦理旅遊登記手續,朋友對接待小姐講英語,可接待小姐講法語,我不得不給朋友作翻譯。顯然,法國接待小姐是懂英文的,但就是不說:在我的地盤上,我做主,講母語是民族的尊嚴。  俗話說「上行下效」,一個民族自尊心需要高層領導引導,法蘭西民族之所以這麼愛自己的語言,這與高官的「以身作則」分不開的。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有的網友質疑,之前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是不是李蘭娟院士的英語不好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 兒童繪本《蹦!》全書就一個字,看我如何陪孩子閱讀這本書
    當我第一次拿到松岡達英先生寫的《蹦!》時,我第一印象這書怎麼這樣啊,就幾張圖片,全程一個字「蹦」,看起來好沒意思哦!但是我兒子卻很感興趣,一遍又一遍地讓我給他講。首先,書的封面是一隻準備往前蹦的大青蛙,這隻青蛙趴在這裡幹嘛呢?可以跟小朋友互動,讓小朋友自己猜猜,孩子的想像力總是很豐富,可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