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2020-12-07 和平橄欖葉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

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有的英語詞彙直接借入漢語拼音,比如jiaozi(餃子)、Mah-jong(麻將)、yuan(元)、jiao(角)、fen(分)。大多數漢語外來詞都能做到與英語音似,少數會有一些差異,有一些漢語外來詞在進入英語的過程中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如:kowtow(叩頭)、wonton(餛飩)、oolong(烏龍茶,約在1852年引入英國)、kongfu(功夫)、tofu(豆腐)。其中還有一類漢語外來詞時間久遠,已具備英語語音特徵。如:silk(絲綢)、sino-(中國的)。

由於漢語有眾多方言,英語在借入漢語詞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如:tea(茶)就來自於閩南方言,cum shaw(感謝)來自於廈門,ginseng(人參)來自於官話。

Silk絲綢這個詞語第一次引入到西方是公元552年走私者(主要來自東羅馬帝國)將蠶、桑葉從中國帶到西方的時候,屬於最早的一批進入英文的漢語詞。

Dim sum點心是一種中國南方常見的食品種類(尤其是在香港和鄰近香港的地區)。因此它實際上源於中文裡的方言粵語。這個詞最開始表示「觸動你的心」,但現在只用來描述餐點。許多種食物是在竹籃上蒸的,也有其他的菜餚,比如湯品和烤麵包。

chow mein 炒麵這個詞彙源於中國粵語的臺山話,被部分移民帶到了歐美。

Tofu豆腐這個詞源起中文的dou fu,但被收錄進英語之前,它經歷了日語的影響,成為了tofu。

Gung-ho狂熱。對於這個詞的原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從「幹活」這個詞派生而來,還有人認為是從「更好」這個詞轉化來的。這個短語本來表示「一起工作」,但是在英語中使用比較隨意,用來表示對某件事情感到很興奮或很有熱情。一般把它用作形容詞。

與日軍作戰的美軍士兵用上了Gung ho

Kung fu功夫和空手道一樣,或許是大家已經認識的詞,因為它在世界上許多語言中都很常見。功夫是另一種流行的武術。通常練武的人只用他們的手和腳搏鬥,不用武器。它在數不清的英語電影、電視節目、動漫、書籍和歌曲中都有亮相。

Typhoon颱風這個詞的起源其實很複雜,一般認為是源自中國官話tai feng或者粵語的tai fung。可能來自大風的音譯,但國際上也有人認為這個詞在形成過程中可能受到阿拉伯語和希臘語的影響。颱風是颶風和旋風的另一個稱呼。如果是在臨近亞洲的太平洋海域,它被稱為颱風。

相關焦點

  • 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國籍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國籍詞彙 2012-12-05 10:25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 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家用電器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家用電器英語表達 2012-10-12 14:26 來源:無憂雅思網 作者:無憂雅思網
  • 漢語詞彙的容量資源
    常用的漢語詞彙主要是兩字詞彙、三字詞彙、四字詞彙以及五字詞彙。先看兩字詞彙理論上最多會有多少呢?  這麼說來,給所有宇宙的星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以至於黑洞這些類星體)都可以取一個不超過五字的漢語名字(即2到5個漢字的名詞)~注意,是沒有英語字母和數字符號的,純漢字的名稱~如東方、東方紅、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佛。等等!
  •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借譯詞彙分類
    英文的詞彙就如同美國的人口,都是大熔爐,其組成多元,來自世界各個角落,若追本溯源探究其祖籍地,結果經常會讓我們大感意外。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小小的測驗,單選題。請問下面哪個詞是「純種」的英文?(1)freedom (2)sky (3)money (4)coffee (5)tea有答案嗎?
  • 代表委員熱議中文教育:英語詞彙汙染漢語
    節約國家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把漢語推向世界,使漢語真正成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這應該成為我們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戰略性目標。  他認為,實施這一戰略能節約大量的國家資源。我們的國民在外語教學和學習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個代價是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及的。蔡達峰建議加快對外漢語教育的師資培訓,增加專項資金,並調動各種力量來實現漢語國際化。
  • 一萬英語詞彙的便捷之路
    大家都知道在國內考試,從四六級,考研,考博英語來看,需要的詞彙量頗為豐富,倘若誰能快速掌握一萬單詞,那便是英語學習道路的裡程碑。得詞彙者得考試。放眼全球,雅思,託福這類型考試一萬的詞彙量也能使我們做題得心應手,考試便信手拈來,所以本帳號針對英文聽說讀寫常見詞彙給予重視,有效快捷的提供英語單詞記憶方法。其中輔助於人工智慧,大數據,語料庫等現代高科技進行全面分析講解。通過詞根詞綴聯想法則,雅思或託福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的形式呈現出來鞏固,紮實單詞。不僅單純的掌握單詞,還要學以致用。還原原汁原味的詞彙。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中式英語表達?
    具體來講,中式英語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詞彙應用在詞彙應用上,中式英語主要有這幾種表現形式:詞彙誤用、搭配不當、用詞累贅。就英語和漢語而言,漢語詞彙概念較籠統,英語詞彙表達的意義則非常細膩豐富,漢語中的一個詞往往對應著幾個英語單詞。如果我們對單詞本身的理解不夠透徹,僅憑單詞的中文釋義來推測其使用語境,就會造成詞彙誤用。
  • 外貿英語詞彙的特點及翻譯技巧
    有許多常用詞彙在外貿業務中有專門的意思。了解這些專門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外貿方面的材料,書寫有關外貿的英語文章。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特別注意外貿英語詞彙和文化差異,必須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切合點,使帶異國情調的東西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
  • 「中式英語」走進牛津詞典,漢語拼音立大功
    「中式英語」走進牛津詞典,漢語拼音立大功 隨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影響力不斷增強,漢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你好」(Nihao)、「餃子」(Jiaozi)、「人民幣」(Renminbi)
  • 漢語為何成為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語言,英語只有漢語的十分之一
    漢語是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主流語言。在1948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震撼了學術界,而這篇論文也開創了一個信息度量的時代,既然事件發生的信息可以度量,語言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那麼語言中的信息是多少?世界上有最優秀的語言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叫做信息熵。
  • 玩轉美國口語——英語中常見的西班牙語詞彙
    美洲中部與南部一帶與法語相似,西班牙語是另一種以拉丁語為基礎而且對英語形成較大影響的語言,特別是對美式英語。美國英語裡的西語大多數屬於社交用詞、地名、西班牙或中南美洲生物或土產(多數轉譯自印第安土著語言)比如以下西班牙詞彙,廣泛用於美式英語,而在英式英語中不太常見,掌握了這些詞彙,實際上更有助於與美國人的日常溝通和理解並拉近彼此距離。
  •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在《泰晤士報》網站提供的一段音頻中,《泰晤士報》主編羅伯特?湯姆遜還用中文說了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來鼓勵人們學習漢語。  2月10日,《泰晤士報》記者邁克因泰發表文章介紹其重返校園學習漢語的經歷。他在文章中稱,漢語正在全球傳播,部分因為中國擴張的經濟和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中國政府也在通過建立「孔子學院」並派遣教師出國積極推廣漢語。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
  • 泰國高考也考漢語?其難度不亞於我們考英語
    首先是詞語填空題,主要考察漢語詞彙的使用,雖然我們看這些題目非常的簡單,但是對於泰國高考生來講並沒有那麼容易,就像我們做英語選項一樣,基本都是近義詞,意思很難區分,我們也體諒泰國考生的心情。接下來來到了詞彙理解,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詞和它的反義詞意思相同,這種情況並不稀缺,當下網絡詞彙非常流行,例如「你倆好像吹了」,我們非常明白,但是泰國考生並不知道,所以考試時可能有點疑惑。然後還有漢語語法題,這樣的題我們應該在小學試卷中看到,還記得以前需要自己造句子的詞語嗎?這樣的試題我們小學時還有可能會犯錯,泰國考生認為中文有難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 中式英語很常見,那麼有沒有英式中文呢?
    對於中式英語,我們都見過也玩過很多。時間早一點的,有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中的一堆散裝英語——「GO AND SEE!(走著瞧!)」、「LET HORSE COME!(放馬過來!)」……在每次英語四級考試中,考生頭腦風暴,結果導致狂風不止,天崩地裂的衍生品——「some thing can pilipala!(鞭炮)」、「momo(饅頭)」……最近的,就是由川普的不當言論引發的芬芳評論——「Funny mud pee」和「right your mother right」。這兩個中式英語詞彙可不簡單,前一個甚至還被收錄進了牛津詞典。
  • 漢語元素進入新版《牛津英語詞典》
    擁有150多年歷史的《牛津英語詞典》被認為是最全面和最權威的英語詞典,並被譽為英語世界的金科玉律;每個詞語被其收錄都要經歷一個漫長而慎重的過程。這一巨型詞典自2000年起每隔3個月便將詞典內容更新一次,現已收錄超過60萬個英語詞語,其中含有漢語元素的英語詞語就有1500多個。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漢語的近親都不近我們知道英語和德語是近親,盎格魯-撒克遜人大概在一千六百年前離開歐洲大陸來到英格蘭,由於地理上的隔閡,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語言。但是即便現在,兩種語言在詞彙上的相似度也在70%左右。▍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日耳曼人是同族。
  • 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坦率地講,我面對的並非英國學術界的頂尖人物,其思想在我看來也不算深奧,他們在交流中的優越位置完全來自於他們的母語。在他們世代傳承的語言體系中,漢語學者幾乎無法達到與他們等高的水平。倘若對話的語言改為漢語,那麼,這種位置關係就可能會顛倒過來。然而,我的假設在大多數國際性的學術活動中難以成為現實,因為英語是當今世界上的主流語言。  即使在中國本土,英語的強勢地位也毫無遮飾地展現著。
  • 英語詞彙的背後,有怎樣的社會內涵?
    漢語中的一些詞語在英語中也屬詞彙空缺。例如:粽子、觀音、玉兔、青鳥、土地廟、中山裝、旗袍、紅眼病、紅杏出牆、綠色人生等等,這些具有中國獨特文化內涵的詞彙,在英語中也很難找到對應的詞彙。 二、詞義聯想和文化意象的差異導致語義不同 詞義的聯想和文化意象差異實際上屬於「文化信息」差異(cultural information 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