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很常見,那麼有沒有英式中文呢?

2021-01-09 匯泉翻譯

對於中式英語,我們都見過也玩過很多。

時間早一點的,有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中的一堆散裝英語——「GO AND SEE!(走著瞧!)」、「LET HORSE COME!(放馬過來!)」……

在每次英語四級考試中,考生頭腦風暴,結果導致狂風不止,天崩地裂的衍生品——「some thing can pilipala!(鞭炮)」、「momo(饅頭)」……

最近的,就是由川普的不當言論引發的芬芳評論——「Funny mud pee」和「right your mother right」。

這兩個中式英語詞彙可不簡單,前一個甚至還被收錄進了牛津詞典。

從以前的中文語法簡單直譯,到如今的婉轉諧音,英語真的要被我們給玩壞了。

中式英語這麼多,但是大家有沒有見過英式中文呢?

其實,英式中文我們也都見過。英式中文分狹義的和廣義的兩種。

狹義的是指,英語母語者在初學漢語時,以英語的語法來組織中文,就成了「英式中文」了。

在狹義的英式中文中,詞彙的順序很凌亂,意思要靠大家聯想和猜測:

一些在海外生活時間比較長的人,偶爾也會說出一些這樣的英式中文來:

廣義的英式中文就更常見了,大家甚至一直在用。指的是中國的很多年輕人在說話寫字時,其實不經意就套用了英語句式。

余光中專門寫過《英式中文之鑑》,探討的就是這種廣義的英式中文。

哪些句式是受到中文西化的影響後出現的呢?

1、習慣使用「一」

例句:He is a good man.

歐化漢語:他是一個好人。

自然漢語:他是好人。

2、習慣使用「被」

英語在表達時,往往強調表述客觀性,「被字句」使用較為頻繁。

歐化漢語:他被授予國家勳章。

自然漢語:他榮獲國家勳章。

3、習慣使用「性」

歐化漢語:鐵一般的證據證明了這一報告的客觀性和正確性。

自然漢語:鐵一般的證明了這一報告是客觀和正確的。

4、習慣使用「作為」

英語中「as」一般被翻譯成「作為」。

歐化漢語:作為一名教師,他很成功,但是作為一名父親,他很失敗。

自然漢語:他做教師很成功,做父親卻很失敗。

5、複數習慣使用「們」

漢語不像英語,明確以單詞的後綴區分單複數。

歐化漢語:現場的記者們正在拍照。

自然漢語:現場的記者在拍照。

……

還有習慣使用連詞;習慣依賴介詞;習慣使用抽象動詞;習慣用抽象名詞做主語;習慣增加定語長度……這些都是中文西化的影響。

你說話寫字有沒有這些習慣呢?

正如余光中在文章中所說的,每種語言都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應該主張一種「開放的純潔」,而關鍵問題可能在於其中程度應該如何把握。

更多語言類、翻譯行業有趣話題和乾貨,關注我們喲~

相關焦點

  •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中式英語表達?
    具體來講,中式英語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詞彙應用在詞彙應用上,中式英語主要有這幾種表現形式:詞彙誤用、搭配不當、用詞累贅。就英語和漢語而言,漢語詞彙概念較籠統,英語詞彙表達的意義則非常細膩豐富,漢語中的一個詞往往對應著幾個英語單詞。如果我們對單詞本身的理解不夠透徹,僅憑單詞的中文釋義來推測其使用語境,就會造成詞彙誤用。
  • 常見的5句中式英語外國人很喜歡,「add oil」翻譯卻讓人哭笑不得
    導讀:常見的5句中式英語外國人很喜歡,「add oil」翻譯卻讓人哭笑不得前段時間,「add oil」已經被《牛津英語詞典》錄入其中,而在這之前,已經有好幾個中式英語被錄入了,其中包括「long time no see」等,大家都知道《牛津英語詞典
  •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中式英語的二三事
    草根的狂歡而隨著中國2001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及網際網路在中國的興起和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相對於通過瘋狂英語和新東方英語等英語培訓機構,學會標準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的精英階層,憑藉網際網路崛起的草根階層卻用中式英語等網絡流行語掌握了話語權。
  • 「用英語怎麼說」譯成How to say in English,典型的中式英語!
    有人說,中國人學英語,有很多口語表達都很中式。我想說,因為我們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啊,況且外國人說中文也會鬧出很多笑話不是,大家都彼此彼此,哈哈哈......玩笑歸玩笑,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在學英語時,很多時候受中文習慣的影響,我們說的很多表達在老外眼裡其實都是Chinglish,比如下面這些,來看看你的表達都還地道嗎?1. 這個價格對我挺合適的。
  • 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有何不同!
    當聽到一個美國人和一個英國人說話時,並沒有什麼太多相似之處。這兩個世界上主要說英語的國家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語言差異。如果你在英國學習英語,要知道你的英氏英語和你在美國學習的朋友的美式英語有這五點不同。所以按歷史來講,美國的英語其實比現在英國的英語更古老傳統一些!英國人的英語更像是法語法語對英語的影響是很大的,即使英國人不太願意承認這一點。在11世紀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入侵英國的時候,威廉帶著法語,使其成為高級語言——用於學校、法庭、大學和上層階級。但是,它沒有被保留下來,而是演變成了中世紀英語。
  • 「我吃過了」譯成「I eat already」,這些中式英語讓人很崩潰!
    每次一說到中式英語,小夥伴們都能腦洞大開,給出很多有趣的回覆,讓人覺得很有意思。有時候就在想,外國人聽Chinglish,是不是就像中國人聽外國人講蹩腳中文那樣,雷人的同時又充滿樂趣呢?想必就是這樣的。
  • 如何理性對待「中式英語」?
    對於中式英語的使用問題,國人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贊成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國際英語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真實寫照,應給以寬容和肯定;另一種是反對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一些人對英語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語習慣的一種表現,應受到指責和排斥。據網絡媒體統計,贊成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有七成,而反對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只有三成。
  • 中式英語體現時尚異類文化 或成新的英語方言
    「中式英語」顧名思義指的是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語言。在英語中,中式英語被稱為「Chinglish」,這個詞彙本身就是從Chinese和English中混合出來的。別看中式英語風頭正勁,它卻並非什麼新鮮事物,而是從「洋涇浜英語」一路走來的,早在70多年前就風靡上海灘。
  • 250個中式英語詞彙如何闖進西方世界?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又再收錄一條中式英語詞彙「add oil」(加油),引發不少中西方媒體關注。據《牛津英語詞典》編輯部統計,這套詞典目前共收錄250個中式英語詞彙,其中50多個詞是在過去半個世紀才剛加入。
  •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一臉懵,學渣卻秒懂
    大家還記得,我們剛上初中時,是如何學習英語的?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條件,再加上一些教學方法不科學,還沒有學音標就開始學習英語單詞,語法還沒有學會,就要開始使用單詞造句!在這個時候,學渣們就開始了造各式各樣的「中式英語」。那麼,這些「中式英語」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中式英語曾經笑柄 漸成英語增加詞彙最多來源
    李克瑤  華裔體育明星林書豪做出了他在文化上的最新貢獻——Linsanity (林來瘋),這個由中文姓氏拼音與英語單詞結合而成的綽號,日前被全球語言觀察機構認定為英語單詞。而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也許它更像一個中國式英語的典型範例。  Convenient noodle (方便麵)、Smalltwo pots of heads(二鍋頭)……這些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在英語中被稱為「Chinglish」——中式英語,是漢語及英語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一般情況下,中式英語被用來形容含有語法或拼寫錯誤的英語。
  • 這些學霸一臉懵,學渣秒懂的「中式英語」,英語老師聽了都想罵人
    還記得剛上初中時,是80後的第一次接觸英語。那個時候,很多人沒有條件,再加上當時很多教學方法不科學,有些音標都沒有學會就開始學習英語單詞,語法還沒有學會,還要開始使用單詞造句!而就在那個時期,學渣們就開始了造各式各樣的「中式英語」。那麼,這些「中式英語」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 語言趣談:那些經典的搞笑中式英語,有沒有你見過的?
    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英語,不過有時候別人會吐槽說,自己說的英語只有自己才能聽得懂,就像以前為了備考四六級,在宿舍和舍友約定說英語,溝通起來可以說毫無障礙,結果考試依舊半做半猜。不過有的網友還是很優秀的,造了一些雖然「中式」但是很有「靈魂」的句子。
  • 50個經典搞笑「中式英語」,勝過你在德雲社聽郭德綱說一年相聲
    這下好了,You「no speak」中文,咱「no speak」你聽得懂的英語,可又「狹路相逢」,那就只好笑迎天下客了。幾個人就那麼傻坐著,偶爾目光交集,皆彬彬有禮的咧嘴一笑。玩笑歸玩笑,話說回來,從中學到大學,學了十年的英語,想跟老外扯兩句都費勁,絕對是教育方式不對頭。
  • 中式英文add oil(加油)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
    又一條中式英文進入牛津英語字典中式英文add oil(加油)進了世界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簡稱OED),這是真的!據環球網報導,臺灣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曾泰元日前披露了這個發現。
  • 了解一下英式英語 & 美式英語的17個發音差異,英美音無縫切換不是...
    原標題:了解一下英式英語 & 美式英語的17個發音差異,英美音無縫切換不是夢! 7、輕鬆省力之/ə/音 在弱讀音節中(就是沒有重音符號的音節啦),例如election,believe,below中的第一個音節,美式會把英式的/ɪ/讀作/ə/,這樣是不是很省力呢?
  •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聽了一臉懵,學渣:秒懂帝
    英語老師聽了「想罵人」的中式英語,學霸聽了一臉懵,學渣:秒懂帝 看到身邊同學跟自己有不同的見解或者是想法有衝突時,都會不自覺的想要表達自己。這句中式英語就是學渣們創造出來的,「are you 不服,see you 不爽」,老鐵們你們真的是太有才了,相信英語老師看到後估計要被氣暈吧?
  • 這十句中式英語不要再說啦!
    在大家學習英語的過程,相信大家肯定聽過或者使用過「chinglish」(中式英語),比如說:加油-add oil,喝湯-drink soup,good good study-好好學習,一個中國人-a chinese等等。在我們眼裡,好像這些單詞和短語都沒有錯,但是在國外幾乎沒人這麼說,所以被稱之為中式英語。
  • 那些令人崩潰的Chinglish: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是不是跟咱聽老外說蹩腳中文一樣虐?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式思維和美式思維的差異。   因此,你就可以想像到一個中國小夥用英語描述他對象的情景了~   英語的時態都體現在動詞詞尾上,而中文沒有這種詞形變化,要靠補充其他詞表示。   舉幾個慄子,你就明白了:   我吃過了。   English: I have eaten.
  • 在翻譯過程中,如何避免陷入「中式英語」?
    ——有可能是因為在輸出中文翻譯時,頭腦還停留在「英文思維」的模式。即使是中英文能力再好的人,也經常沒有察覺出這些不流暢的地方。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在翻譯英語長句的時候,需要將其拆分成幾個短句,這樣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