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的詞彙就如同美國的人口,都是大熔爐,其組成多元,來自世界各個角落,若追本溯源探究其祖籍地,結果經常會讓我們大感意外。
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小小的測驗,單選題。請問下面哪個詞是「純種」的英文?
(1)freedom (2)sky (3)money (4)coffee (5)tea
有答案嗎?沒有答案很正常,那姑且試試運氣吧,有五分之一的機會猜對。
答案揭曉,是——(1)。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求證,不過長話短說(1)就有:
(1)freedom古英文(Old English)
(2)sky源自古北歐語(Old Norse)
(3)money來自拉丁文(Latin)
(4)coffee借自阿拉伯文(Arabic)
(5)tea則是個中文(閩南語,Hokkien)的外來語。
英文的外來語很多,約佔七成左右,拉丁文和法文是兩大宗,其他的來源則以歐洲語言為主,其他地區的詞彙只是點綴。在總數約100萬的英文詞彙中,我們中文給英文的貢獻十分微小,大約只有300個,僅佔0.03%。
而在這微不足道的300個中文外來語中,又有一大半過於生僻,甚至早已廢棄無人使用,真正能夠通行於當今普通英語人士的,還不到100個,不及英文詞彙的萬分之一。
那麼,英文裡到底有哪些源自中文的詞彙呢?我做過這方面的研究,以世界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為主要參考依據,兼採其他大型權威英英詞典的說法,詞典未收的詞語不予考慮,得到以上的結論。
當然,這本雜誌不是學術期刊,我不打算在此呈現翔實的研究成果,只想跟讀者談談英文裡相對常見的、與我們比較相關的中文外來語。
上述測驗裡的tea來自「茶」的閩南語,是最早進入英文的中文詞彙之一。dim sum來自粵語,是「點心」的音譯。因李小龍而為世界所知的kung fu,則是轉寫自「功夫」的國語。這些音譯詞以國語和粵語為最大宗,是中文進入英文最主要的途徑。
另有些中文詞彙以借譯(loan translation)的方式進入英文,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lose face(丟臉)、potsticker(鍋貼)。所謂借譯,就是逐字翻譯,也就是中文英文一個字一個字地對應翻譯。相對於音譯詞,借譯詞只是少數。
在此我刻意略掉生僻、廢棄的詞語,把英文裡相對常見、跟我們生活比較相關的中文外來語分類條列如下。每類的數量如括號內數字所示,音譯詞的拼法以詞典所載為準,需特別解釋處於括號內加以說明,敬請知曉參考:
飲食類:
pao-tzu包子、
mant'ou饅頭、
jiaozi餃子、
potsticker鍋貼、
wonton餛飩、
yuan hsiao元宵、
popiah潤餅(源自閩南語「薄餅」)、
chop suey炒雜碎、
chow mein炒麵、
dim sum點心、
(egg)foo yong芙蓉蛋(類似西式蛋餅omelette)
moon cake月餅、
moo shu (pork)木須肉
subgum炒什錦、
red-cooking紅燒、
hoisin(sauce)海鮮醬
ketchup番茄醬(據考證可能是閩南語的「醯汁」)
dragon fruit火龍果、
goji(berry)枸杞、
kumquat金桔
litchi荔枝、
longan龍眼、
loquat枇杷(源自粵語「蘆橘」)
bok choy黑葉白菜、
choy sum菜心、
tatsoi塌菜
生活節慶類:
Double Ten雙十節、
dragon boat龍船、
guanxi關係、
hutong胡同、
kiasu怕輸(閩南語「驚輸」)、
kowtow磕頭、
lion dance舞獅、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no can do不行、
rice bowl飯碗(作「生計」解)、
Spring Festival春節、
wok炒菜鍋(粵語「鑊」)
茶葉類:
tea茶、
bohea武夷茶、
hyson熙春茶、
Keemum祁門茶、
oolong烏龍茶、
pekoe白毫、
pouchong包種茶、
souchong小種茶
哲學宗教類:
ba gua八卦、
feng shui風水、
I Ching易經、
Kuan Yin觀音、
Tao道、
Tao-te-Ching道德經、
yang陽、
yin陰
武術類:
kung fu功夫、
qigong氣功、
tai chi太極拳、
wushu武術、
wuxia武俠
中醫藥類:
barefoot doctor赤腳醫生、
dong quai當歸、
ginseng人參、
tui na推拿
棋藝類:
mah-jong麻將、
fan-tan番攤(一種賭博方法)、
sic bo骰寶(一種擲骰子賭大小的遊戲)、
wei chi圍棋
服飾類:
cheongsam旗袍(粵語「長衫」)、
Mao (suit) 毛裝(即「中山裝」)、
qipao旗袍、
samfu衫褲
植物類:
moutan牡丹、
tung(tree) 油桐樹、
yulan玉蘭
動物類:
Shar Pei沙皮狗、
shih-tzu西施犬(「獅子」的音譯,像石獅子)
商業類:
taipan大班(洋行的外國老闆)、
renminbi人民幣、
jiao角(貨幣單位)、
yuan元(貨幣單位)
雜類:
gung ho一頭熱的(「工合」,「中國工業合作社」的簡稱,二次大戰期間,在重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拿來作為口號)、
gweilo鬼佬(香港人對外國人的暱稱)、
lose face丟臉、
sampan舢舨、
shanghai拐騙(「上海」,19世紀西方船隻開往上海,由於船上缺人,遂綁人上船充當水手)、
taikonaut中國太空人(中文taikong「太空」和英文astronaut「太空人」各取一半所構成的混成詞)、
typhoon颱風(粵語「大風」,兼受希臘文影響)
瀏覽完這個詞表,是否對於某些中文詞語能夠進入英文甚感意外?
音譯的策略橫掃千軍,借譯的力量同樣也不可小覷。
我們在翻譯文化特色詞的時候,有這些前例可循,應該要更能理直氣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