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2020-12-08 央視網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5日 21:50 來源:

來源:華夏經緯網

英國主流《泰晤士報》開始其「中國周」行動,教讀者如何掌握中文普通話。圖為連續兩天的報紙頭版和內頁上,《泰晤士報》教讀者解開「中文謎題」,演示「人」、「木」等漢字如何從古老的象形圖畫演變成現代漢字。 中新社發 李鵬 攝

  2月8日,幾個漢字「人」的象形圖案出現在《泰晤士報》頭版報頭的下方,每個看報的人都在猜想這些奇怪的符號意味著什麼。隨著中國農曆新年的來臨,「中文猜謎」活動拉開了《泰晤士報》連續幾天向英國民眾全面介紹漢字的序幕,在英國主流社會掀起了又一輪學中文的熱潮。

  不僅僅在英國,漢語熱已經深入到世界很多地方。不僅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連年創紀錄,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在急劇增加,漢語教材進入了10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課堂。

  中國語言的影響力還不僅限於此,同時它還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一大批地道的中國話變成了英語新詞彙。廣東話的「飲茶」被老外直譯為drinktea,四書被稱為Four Books,和平崛起成了peaceful rising 。

  不久前,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在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正強烈衝擊著英語,大量的中文詞彙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彙最主要的來源。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月9日,英國各地被大雪覆蓋,《泰晤士報》在當天頭版報頭的下方,用醒目的紅色方框刊出「Will it雪or雨today?」,讓英國讀者猜到底哪個漢字才是「雪」,內頁的長篇文章則講述了漢字是如何從古老的象形圖案演變成現代的漢字的,還讓讀者將「日、明、旦、從、田、門」等漢字與對應的英文單詞聯繫起來。

  《泰晤士報》編輯阿魯西卡?希莉表示,上述中文猜謎活動是《泰晤士報》「中國周」行動的一部分,這次「中國周」將一直持續到2月17日的農曆除夕。這位編輯稱,《泰晤士報》之所以開展教中文活動,是因為很多讀者對中文有興趣,因此想讓讀者掌握中文的一些基本知識。

  在《泰晤士報》網站提供的一段音頻中,《泰晤士報》主編羅伯特?湯姆遜還用中文說了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來鼓勵人們學習漢語。

  2月10日,《泰晤士報》記者邁克因泰發表文章介紹其重返校園學習漢語的經歷。他在文章中稱,漢語正在全球傳播,部分因為中國擴張的經濟和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中國政府也在通過建立「孔子學院」並派遣教師出國積極推廣漢語。

  3000萬老外正在學漢語

  創建孔子學院,被視為中國政府將漢語文化向世界推廣的重要舉措。2004年11月21日,中國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成立。

  到去年7月,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規模已經擴大到36個國家和地區,總數達到80所。此外,還有38個國家的99個機構提出了建立孔子學院的申請。根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的規劃,到2010年,全球將建成五百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

  事實證明,孔子學院有效地推動了漢語的傳播,成為各國學習漢語言文化、了解當代中國的重要場所。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報導,目前全球至少有3000萬人正在學習漢語,100多個國家與地區、逾2500所大學在教授中文。在東南亞,學習漢語的人數有160萬人;韓國有2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中學選修漢語的學生約13萬人,漢語考試已經被正式列為韓國外語高考科目。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的進一步強勁,全球「漢語熱」必將持續燃燒,並深入世界各個角落。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預測:到2010年,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將達一億。據樂觀預計,用不了多久,中文將和英語、西班牙語一樣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語言。

  在北京大學國際問題專家初曉波看來,漢語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一種重要的語言,讓不少外國人青睞和著迷。去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肯亞時,一位在奈洛比孔子學院學習、名叫茹絲的肯亞姑娘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胡主席的提問,她那句「我們非常喜歡學習漢語,非常熱愛中國文化」道出了時下漢語在外國人心目中的位置。

  漢語讓全球看好的緣由,既有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外在影響力,更有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漢字獨具魅力的內在吸引力。正如著名學者季羨林所說,「漢語是世界語言裡最簡練的一個語種。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如果英語要60秒,漢語5秒就夠了。」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事實上,漢語的影響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漢語熱,同時,它正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中文詞彙成為英語新詞彙的主要來源。前不久,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不斷地創造新詞彙,使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全球語言監督」主席帕亞克表示:「令人驚訝的是,由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它現在對國際英語的衝擊比英語國家還大。」

  根據 「全球語言監督」的統計,自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這些新詞和詞組,不用向母語為英語的人士特別解釋都能被理解。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這份報告稱,逐字翻譯的中式英語「很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還有從廣東話吃點心的「飲茶」直譯過來的drinktea等等,現已成為標準的英文詞組。更多中式英語還在繼續產生,包括從前就已中英混合的如「苦力」(coolie),「颱風」(typhoon)等。這些單詞的廣泛流通,促使英文詞彙庫迅速增長。

  透過這些中國式英語詞彙,它們往往能折射出中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徵。例如,反映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詞彙有,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Four Books 四書,FiveClassics五經,而family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knowledge economy知識經濟,peaceful rising 和平崛起等詞彙又記載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社會圖景。

  荷蘭青年看中漢語商機

  Chinglish.com開通

  日前,明年就要迎來奧運會的北京開始在公共場所清除中國式英語的標識,但一些看慣了中式幽默英語的外國人對這道城市風景即將結束而感到遺憾。一些外國人甚至把大量中國式英語收錄在博客中,他們當中就有一位叫紀韶融的德國青年。

  來過中國留學的紀韶融把搜集到的「中國式的幽默」都貼在博客(Chinglish.de)中,他表明:「Chinglish.de展現中式英語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結合的奇妙產物。這是熱情的體現,不是嘲笑。」

  同樣曾經在中國留學的荷蘭青年方柏翰從中國語言的擴大中看到了商機,他成功地說服了風險投資商,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個網站Chinglish.com。方柏翰告訴記者,Chinglish.com 是全球首個雙語電子郵件門戶網站,目的在於應對不斷增長的中英文交流需求,並打破存在於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的語言障礙。

  方柏翰說:「Chinglish.com 的使命是促進中國與英語國家之間的語言交流。目前,共有超過3億中國人在學習英語,而且數字還在繼續增長。」方柏翰表示,未來國際機構使用的官方語言只有中文和英文。他相信,他的網站有望在2008年底實現盈利。

  海外華裔作家推動很大

  對於大量中國式英語詞彙進入英語的現象,暨南大學英語系教授衛景宜持寬容態度。她說,一些中國式英語在表達中國特有事物或現象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由於中英文化的差異,在用英語表示中國社會文化中某些特有的事物與現象時,經常發現空詞項。面對這些情況,人們通常通過音譯、借譯等手段,使中文詞彙進入英語的交際中。《紅樓夢》等一批成功的英文譯作說明,中國英語若應用得當,它能更忠實地反映原文。

  在衛景宜看來,海外華裔作家在推動中文影響英語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湯亭亭、譚恩美到朱路易,這些作家使用英語寫作,大都描寫中國文化或當代中國,中文的思維與表達方式必然體現在英語文本中。他們讓西方人見識了中國思維方式的魅力,其作品獲得過西方最高獎項。以美國著名華裔女作家湯亭亭為例,她把花木蘭的故事傳遍了英語世界,她經常強調她的第一語言是漢語;在她的英文小說裡,她總是實驗性地加入漢語,使她的英語更加完美。

  地道中國話成英語新詞

  飲茶:drinktea

  颱風:typhoon

  很久不見:Long time no see

  儒家思想:Confucianism

  四書:Four Books

  五經:FiveClassics

  八股文:Eight legged Essay

  工作單位:work units

  鐵飯碗:iron rice bowl

  鄉鎮企業:township enterprises

  四個現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

  致富光榮:to get rich is glorious

  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

  一國兩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

  三個代表:3 Representations

  和平崛起:peaceful rising

(作者:曾向榮)來源:廣州日報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中式英語曾經笑柄 漸成英語增加詞彙最多來源
    李克瑤  華裔體育明星林書豪做出了他在文化上的最新貢獻——Linsanity (林來瘋),這個由中文姓氏拼音與英語單詞結合而成的綽號,日前被全球語言觀察機構認定為英語單詞。而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也許它更像一個中國式英語的典型範例。  Convenient noodle (方便麵)、Smalltwo pots of heads(二鍋頭)……這些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在英語中被稱為「Chinglish」——中式英語,是漢語及英語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一般情況下,中式英語被用來形容含有語法或拼寫錯誤的英語。
  • 中國式英語在實用與娛樂碰撞中漸修「正果」
    新華網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牛琪李克瑤)華裔體育明星林書豪做出了他在文化上的最新貢獻Linsanity(林來瘋),這個由中文姓氏拼音與英語單詞結合而成的綽號,日前被全球語言觀察機構認定為英語單詞。而從中國人的視角來看,也許它更像一個中國式英語的典型範例。
  • 全球語言監督主席表示:「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英語
    原標題: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近日,教育部網站披露了已經制定完成的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的部分細節,其中提到,英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幾乎一夜之間,全國多地開始「拿英語開刀」。
  • 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受「中國式英語」強烈衝擊
    這被視為中國教育界力圖與國際教育趨勢接軌的嘗試。  改革開放30餘年,英語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1958年,高厚堃創辦中國第一本英語學習類雜誌《英語學習》,當時首期發行量僅為2000冊,最高也不過15000冊,「文革」期間停刊。1978年復刊後,《英語學習》發行量很快達到50萬份,數年後更是猛增到100萬份。
  • 中國式英文正在改變英語
    《歐洲新聞》德文版1月13日報導,原題:中國正在改變英語     根據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最新報告,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變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不斷地吸收新詞彙,已使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中國約有2.5億民眾學習英語,加上日益上升的全球影響力,意味著中國人每天都在製造英文新詞。
  • 09年高考天津卷說明出爐 英語詞彙猛增1000個
    其中,必修內容上新增加的內容有:函數中增加了冪函數,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立體幾何中心增加了:簡單幾何體的結構特徵,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概念,能畫出簡單空間圖形的三視圖;算法初步;概率中新增加的內容:條件概率的公式,幾何概型。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lletin的中文意思
    ​​備戰考研英語,大眾考生的第一反應便是從英語詞彙入手。記住學會一個單詞不僅僅是拼寫重點掌握的還有這個詞的詞性,各種語境下的語義。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lletin的中文意思」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ulletin的中文意思可數名詞:公告,公報,新聞簡報詞形變化時態bulletined,bulletining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250個中式英語詞彙如何闖進西方世界?
    仔細看這些中式英語詞彙,從hoisin(海鮮)、moo shu pork(木須肉)、shumai(燒賣)、wok(炒鍋)、qipao(旗袍)、samfu(衫褲)、qigong(氣功)、tuina(推拿),到guanxi(關係),再到Basic Law(特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些中式英語涵蓋了中國的生活用品、醫療、社會關係甚至法律專業詞彙,內容幾乎無所不包
  • 正宗英語—用地道的中文翻譯幾個常用的英語詞彙(5)
    正宗英語—用地道的中文翻譯幾個常用的英語詞彙(5)Native And Original English—Well Translated英翻漢,常常容易望文生義,翻出來的中文讓人讀不懂,只好猜。所以將一些常用的英文詞彙提出來給大家討論。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g的中文釋義
    ​​備戰考研英語,大眾考生的第一反應便是從英語詞彙入手。記住學會一個單詞不僅僅是拼寫重點掌握的還有這個詞的詞性,各種語境下的語義。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g的中文釋義」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ug的中文釋義可數名詞:1.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row的中文翻譯及用法
    ​​備戰考研英語,大眾考生的第一反應便是從英語詞彙入手。記住學會一個單詞不僅僅是拼寫重點掌握的還有這個詞的詞性,各種語境下的語義。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row的中文翻譯及用法」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row的中文翻譯及用法名詞1.額,腦門子2.[pl.]眉,眉毛3.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rush的中文釋義
    ​​備戰考研英語,大眾考生的第一反應便是從英語詞彙入手。記住學會一個單詞不僅僅是拼寫重點掌握的還有這個詞的詞性,各種語境下的語義。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rush的中文釋義」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rush的中文釋義名詞1.可數名詞:刷子,毛刷;畫筆,毛筆;掃帚2.[Singular]刷,梳,擦,拂拭3.
  • 外貿英語詞彙的特點及翻譯技巧
    有許多常用詞彙在外貿業務中有專門的意思。了解這些專門意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外貿方面的材料,書寫有關外貿的英語文章。進行國際商務英語翻譯時必須特別注意外貿英語詞彙和文化差異,必須在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中找到一個切合點,使帶異國情調的東西在譯入語中得以再現。
  • 如何學習英語的四個正確方法。不要用「中國式英語」的表達方式
    很多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被自己的母語思維所影響。結果導致很多學生使用的英語都是「中國式英語」,特別是是在英語口語和寫作考試中大量存在著中國式表達方式的英語句子。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思維在左右著學習思路。語言的學習就要從語言本身開始。
  • 代表委員熱議中文教育:英語詞彙汙染漢語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談到了孔子學院,談到了中文的教育問題。  節約國家資源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副校長蔡達峰指出,把漢語推向世界,使漢語真正成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這應該成為我們國家與民族發展的戰略性目標。  他認為,實施這一戰略能節約大量的國家資源。
  • 詞彙數量達千餘條範圍涉及廣 「中國英語」被老外熟知
    這種「英語」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習慣上叫做「Chinglish」,可以翻譯成「中國式英語」,這是一種不符合規範的「翻譯腔」,在學習中要注意避免;另一類翻譯界給它起了個新名稱,叫「ChinaEnglish」,可以翻譯成「中國英語」,是指反映中國事物或者特有文化的英語,比如功夫(gongfu)、風水(fengshui)、餃子(jiaozi)等,這些詞語豐富了英語詞彙,使英語的「國際性」越來越強。
  • 網絡流傳「中國式英語」 躲貓貓是「suihide」
    不過比起新鮮出爐的網友原創「中國式英語」,「hide-and-seek」就顯得太不內涵了。在網上流傳的這一整套「中國式英語」中,躲貓貓被稱為「suihide」,動車則被稱為「don'train」,這些單詞多是兩個詞彙的巧妙組合,同時還是相關中文或者英文的諧音,還非常符合網上的熱點,「潮」得很。如此有內涵的「中國式英語」,《牛津大辭典》看了也要汗顏啊。
  • 如何理性對待「中式英語」?
    對於中式英語的使用問題,國人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贊成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國際英語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真實寫照,應給以寬容和肯定;另一種是反對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一些人對英語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語習慣的一種表現,應受到指責和排斥。據網絡媒體統計,贊成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有七成,而反對使用中式英語的網友只有三成。
  • BBC關注「Tuhao」 中文熱詞進入英語意味著什麼
    而此前,「Chengguan」(城管)「guanxi」(關係)等也出現在英語中,中文詞彙正大踏步地進入西方話語體系中,影響力與日俱增。目前,牛津英語詞典中收錄了1000個左右含有中文淵源的詞。對於席捲而來的中式熱詞,西方人的情緒頗為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