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2021-01-08 夢落小天使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實際應用時可以根據語境將「宣傳」翻譯為promotion/publicity.

1.句法:漢語為無標記語言,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形態變化,而英語相對於漢語來說,其語序、形態的變化要比漢語複雜很多,初學者很容易在主謂一致、人稱代詞、時態和冠詞等方面出現問題。舉個例子,漢語中對於名詞可數與不可數的定義與英語中的有所不同,比如「設備」在漢語語境下是可數名詞,但在英語中equipment卻是不可數名詞,不能說many equipments / an equipment。同時,由於名詞的數也與冠詞的用法緊密相關,很多人的冠詞使用經常出問題。比如,「在市中心很難停車」,有些人可能會翻譯成:Parking is difficult in city center.這裡少了個冠詞the,因為center是可數名詞,前面需要加限定詞修飾。正確的寫法應該是:Parking is difficult in the city center.又比如,「歷史表明對待暴力抗議的通常回應就是鎮壓」,如果寫成:The history shows that the usual response to violent protest is repression. 也屬於冠詞使用錯誤,因為history在這裡是不可數名詞,且在該語境中是泛指「歷史」,所以它前面不能加the,正確的寫法是:History shows that the usual response to violent protest is repression.

2.語用:母語的負遷移不僅會影響語音、詞彙和句法,它同樣會在語用層面產生影響。每一種語言實際上都代表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如果學習者對外語背後的文化沒有足夠的了解,僅僅根據母語的文化習慣進行交際,就很容易表達不當。比如,中國人之間見面經常會問「吃飯了嗎?」「上哪兒去啊?」我們都清楚這些問題並不是真正的提問,僅僅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而已。但如果我們碰到一個外國人也對他們說 Have you had dinner? / Where are you going? 就會顯得非常奇怪。

如何克服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影響?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母語負遷移對英語學習帶來的影響是深遠和全方位的,它包括語音、詞彙、句法以及語用交際等等。克服母語負遷移的第一步是正視這種母語幹擾的存在,承認它所帶來的影響,這樣我們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出錯的原因,並有意識地加以改進。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多進行可理解性的輸入訓練,以此來增加對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理解。

相關焦點

  • 甘肅2020考研英語:英語語法和漢語語法的十大不同(下)
    20考研已經進入強化階段,不知到現在為止大家複習是否順利,有沒有遇到瓶頸。英語是2020考研重要的考試科目,為了大家對考研英語的掌握,甘肅中公教育給大家整理了考研英語學習資料,供大家參考學習使用。六、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複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有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拼音學完了,就開始學音標。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大腦處理漢語方式與英語不同,說漢語更用腦
    If you speak Mandarin, your brain is different:大腦處理漢語方式與英語不同,說漢語更「用腦」!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漢語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也形成了不同的分支,這就是漢語的方言。一般將漢語的方言分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然而這七大方言,除了語音有區別,在詞彙和語法方面差別不大。當然也有學者認為,中國不同方言間已經無法正常交流了,因此應該算作不同語言。
  • 王思聰和作家花千芳互撕英語無用論,那漢語和英語有哪些優缺點?
    只要告訴別人這是什麼,來於哪,有什麼用處就好。而在中國有80%的人學英語是應付老考試,而不是去了解文化。我們全民學英語,那外國人怎麼對待漢語的?現在學漢語的人有一些,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全民學漢語的,難道漢語真的無法和英語比?先看看兩種語言的發展史。
  • 「推薦收藏」全面剖析漢語和英語的十大底層思維差異
    漢語和英語的底層思維差異語言和思想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有很多思想,但並不是每一條思想都可以通過語言進行表達。或者說,語言和思想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思想是思想,語言是語言。我們用語言來表達特定思想,這只是一種權宜之計,正如《老子》所說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 英語和漢語發音在多大程度上相似?
    中式英語和純正英音或美音差別有多大?如果把Jones音標或K.K.音標完全和漢語拼音對應起來,能達到和英語發音55%的相似度。這裡斷不能給及格分,但在東亞已經是佼佼者。能達到這個成績要感謝玉皇大帝,把漢語發音安排得和英語比較像,日本的天照大神在這點上沒優勢。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如今更不用說,我們的漢語被很多國家列入必修的語言課,就連外國皇室的孩子也在學習漢語。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外國人的那些漢語教材,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在學習的,網友:看過就知道,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一、 諧音教材篇現在我們國家從幼兒園就開始給孩子灌輸英語的概念,有些家長為了薰陶孩子學習英語,經常帶孩子看英語動畫片,甚至把孩子送進早教班進行學習。為了學好英語,記住單詞我們國家可以說是發明了各種學習記憶法,比如聯想記憶,諧音記憶,短語記憶等等。而外國人是怎麼學習漢語的呢?其實有一點還是和我相似的,那就是諧音記憶。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許多在中國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開始以英語為會議語言,便是這種態勢的明證。承認英語的強勢地位等於承認語言構成了一個階梯體系,其潛臺詞無疑是其它語言的現實功效低於英語,英語學得好的人高於那些英語差的個體。在我們極力想進入英語體系之中時,我們也在服從英語內部的等級制。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中,人們也處於不同的位置。如果說英語大師在其中位於最高處的話,那麼,中低英語水平的人則分別屬於中間階層和底層。
  • 現代漢語的缺點有哪些?
    現代標準漢語,或稱標準現代漢語、漢語標準語、標準漢語、華語,是現代漢語之標準語與通用語。它以北京官話為基礎音、官話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與書面文體。古代的書面語是文言文,它是和口語不同的一種文體。近代以來,鑑於文言文言文向異,近代學者文人倡導了白話文運動,使得白話文逐漸成為書面語,形成了現代漢語。
  • 輕鬆學英語:乾貨奉上 中英文句子構成有哪些不同
    這句英語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並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後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係通過時態、逗號和 並列連詞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於句子之間的關係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並列關係,最後一個 句子則表示結果。
  • 漢語為何成為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語言,英語只有漢語的十分之一
    漢語是世界上信息熵最大的主流語言。在1948年發表了一篇論文,震撼了學術界,而這篇論文也開創了一個信息度量的時代,既然事件發生的信息可以度量,語言作為一種信息傳遞的手段,那麼語言中的信息是多少?世界上有最優秀的語言嗎?   在此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什麼叫做信息熵。
  • 像美國人學英語一樣學英語?還是像中國人學漢語一樣學英語?
    有人提出,應該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把母語掌握得這麼好,那如果是當作母語學,一定沒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當作誰的母語學?普遍的理解肯定是,既然是英語,既然是美國人的母語,那就像美國人學英語一樣地學唄。但是真的應該這樣學嗎?我不同意。
  • 漢語元素進入新版《牛津英語詞典》
    (資料圖片)  日前,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公布,該詞典2016年3月更新版收錄了500個新詞語,其中13個含有漢語元素的詞語來自中國香港特區,如char siu(叉燒)、yum cha(飲茶)、milk tea(奶茶)、dai pai dong(大排檔)等。它們頗具地方特色,多以粵方言拼音顯示。
  • 還在用漢語「硬懟」英語?原來做考研翻譯要懂得這些區別
    上周我們講了中文句子和英文句子之間的3個區別,今天繼續。(原文較長,我們分3次推送,本文是第2篇)任何接觸過考研英譯漢題目的人無不感嘆:太難了!的確,五個畫線部分大約150個詞,也就是說,每部分差不多30個詞。對於這麼長而複雜的句子,基礎不紮實就一定會犯暈!但是,任何難題都有解決的辦法,英譯漢也毫不例外。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所以,我只是把它看成是30年後漢語的普遍文本。當然,前提是如果沒有措施制止漢英混雜蔓延滋長的話。最嚴重的後果將是:漢語不再是單獨能夠表情達意的語言體系。上面引用的這段話,只懂漢語不懂英語的人看不懂寫不了;只懂英語不懂漢語的人同樣看不懂寫不了。中國人必學英語才能看懂自己的漢語。漢語,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基礎,可能要發生根本性動搖。
  • 為什麼英語能夠成為全球通用語言,漢語卻不行?
    毫無疑問,全球通用的語言是英語,英語在全球各個角落、不同領域基本處於一種類似流通貨幣的角色。有多少人使用英語?英語發起於英國,近代英語發展於1450期間,目前以英語為通用語言的國家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通用英語的國家面積佔了世界領土面積的近30%。
  • 老外學漢語出奇招,手臂翻譯成「show bee」,怪不得讀音這麼奇怪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愛上了中國,為了方便交流,很多老外走上了學習漢語的道路。然而各國文化存在差異,漢語具有多種發音和釋義,想要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了學好中文,讀清楚發音,老外們用的中文教材採用了英文字母和單詞做標準,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老外學漢語出的奇招,他們把手臂翻譯成「show bee」,怪不得讀音這麼奇怪,中國人聽了笑到噴飯!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李蘭娟院士為什麼能讓一群國外專家配備漢語翻譯來聽課,還不是因為個人實力強大,對此次疫情的病毒比較了解,對病毒的防控有專業的經驗,作為傳道者,我們根本就沒有必要遷就那些不懂漢語的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許多西方國家在某些方面確實比我們要強得多,尤其是科技方面我們在大多數領域都不如人,因為中國都是從西方買科技回來以後再進行完善,比如發動機這塊,雖然有自己的品牌,但是與其它國家的差距極大。
  • 實詞虛化和詞綴脫落:哪個才是導致英語語法向漢語靠攏的導火索?
    在我們招聘的四個崗位中,有三個對英語有較高的要求,剩下一個只要求能看懂即可。然而由於我所在的洛陽市市內地欠發達城市,由非省會城市,所以招聘成果略顯慘澹,在於應聘者簡單談話之後,只登記了六個人的簡歷信息,其中一個也是勉強才收下了。這就讓我陷入了思考:全民學英語的社會離我們是不是還遠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