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和作家花千芳互撕英語無用論,那漢語和英語有哪些優缺點?

2020-12-06 文史淺聊

對於微博上王思聰互撕作家花千芳,已經吵的沸沸揚揚的,原本花千芳在微博上發表了一條言論,大概意思是說英語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無用論,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無數人才財力。沒想到王思聰也在微博評論了,花千芳也不甘示弱互懟回去,就這樣,你來我往,互撕開來了。

那麼問題來了,英語真無用嗎?先不說它有沒有用,我就想問一下,有多少人曾經因為英語,錯失了自己夢想中的大學?估計很多吧。現在有兩種立場,一:英語作為選修課,而不是必修課。二:不學習英語會脫軌,英語用處很大。對於王思聰說的:翻譯軟體能翻譯出文化嗎?翻譯不是為了了解嗎?學習不是為了了解嗎?怎麼就翻譯不出文化?那些做翻譯的人他們不了解怎麼當翻譯?只要告訴別人這是什麼,來於哪,有什麼用處就好。而在中國有80%的人學英語是應付老考試,而不是去了解文化。

我們全民學英語,那外國人怎麼對待漢語的?現在學漢語的人有一些,但沒有哪一個國家全民學漢語的,難道漢語真的無法和英語比?先看看兩種語言的發展史。

漢語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的,早在商朝時期出現的甲骨文,奠定了漢字的起步,再到後來的發展,經過歷朝歷代的修改和增加,特別是秦始皇統一文字,造就了漢字的成型和後期的發展。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洗禮,漢字越發的成熟,形成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字,這是一個不中斷文明的最好證據。而英語呢?

英語源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早期起源並不是在英國,而是瑞典地區。由歐洲大陸移民到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和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形成英語。古英語最早時期是公元449年至1100年,中古英語為公元1100年至1500年,現代英語為公元1500年到至今。由於近代史,英國和美國相繼成為重要國家之後,英語全世界普及。總得來日不落帝國做推廣,因為殖民地多,美國一超獨霸,穩固英語,因為實力強。

一個是全世界用的人數最多的語言,一個是全世界用的範圍最廣的語言。它們有哪些優缺點呢?列幾個給大家看看:

漢語有點1:豐富的表達意境,漢語能翻譯英文所有的句子,英文卻不行,如漢語中的詩詞,英語翻譯不出那種意境。2:字少並不缺。在中國,懂1500字就可以讀寫許多文章,搞研究的三四千漢字就搞定,漢字也只有那麼多。而英語不行,沒有兩萬個單詞,別想讀報,這是由英語的複雜構造造成的。

缺點:入門難,後期穩定。不能編程是一大缺點,要是以後許多計算機用漢字做代碼,估計沒英語什麼事了。

英語優點1:編程最厲害,現在許多程序都是英語編輯的,漢語現在無法做到。2:只有26個字母,讀音方便,靈活組合,容易入門,全世界使用範圍最廣。

缺點:表達單一,沒有漢字的豐富。繁瑣的構造,高達上百萬的詞彙,入門容易,後期難。

這是兩種語言的優缺點,當然還有很多區別。如漢語重語義,英語重結構,正是有了重結構,英語才變得那麼長,翻譯起來卻是短小的句子。那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有用,為什麼?因為還是要和別的國家交流的,但不建議全民學習。

學術有專攻,讓一些人專門學英語,去做他們喜歡做的行業,不管是搞翻譯軟體的,還是出國了解文化的,全憑他們的喜好。英語應該做選修課,不能讓英語限制甚至埋沒了許多理科人才,現在全部學習英語,最後能用到的人不多。可能他英語不好,但理科方面出眾,是工業方面的人才,這種人才不能埋沒。相信未來的世界,學漢語的超過學英語的,實力決定一切。

相關焦點

  • 王思聰「掐架」花千芳:學習英語就是浪費時間?
    01王思聰掐架網友學英語有沒有用?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本不該成為眾矢之的,但卻因為一位網友的言論被吵上了熱搜。起因是一位名叫「花千芳」的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
  • 作家稱英語是廢物 王思聰懟: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
    王思聰網易娛樂3月19日報導 近日,王思聰與網絡作家花千芳互懟起因是花千芳稱「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而王思聰轉發了這條微博並評論:「9012年了還有沒出過國的傻X。」隨後該作家評論稱:咋了,必須爹叫王健林才能出國嗎?而王思聰怒回:帶上我爹你可真高級,還想故意引起階級鬥爭是嗎?據悉,該網友花千芳是一名草根作家,曾出版《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nmsl什麼意思網絡用語出處 王思聰NMSL內涵梗含義介紹
    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nmsl什麼意思,下面遊戲吧小編為大家帶來nmsl意思、出處、含義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看看吧!  網絡用語nmsl什麼意思  nmsl,網絡用語,「你媽死了」的拼音縮寫。是罵人的話。類似的簡寫還有jjyy。(嘰嘰歪歪的意思,多用來指責不了解情況的鍵盤俠)。
  • 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學英語?我這樣回答
    面對孩子的提問,豆爸想到了去年有兩個微博紅人在網上互相罵架。一個是國民老公王思聰,一個是農民作家花千芳,倆人在針對「學英語無用論」這點在微博上互懟,在網上掀起了不小浪花。其實豆爸很多時候分享學習英語的方法時,就有一些網友會在文末留言說為什麼讓孩子花那麼多時間學英語,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 學英語有沒有用,聽聽王思聰怎麼說
    微博上有個叫花千芳的網友,發了一通英語無用論的言論,內容如下: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
  • 日本高考不考英語了?得知真相後,我嚇得瑟瑟發抖……
    根據日本最新高考英語改革的要求,「考生可以在高三最後一年任意參加7種民間英語測驗最多兩次。」那問題來了,一般來說,為了有較高的成績,學生都會參加兩次英語測試吧,這樣,僅英語一科的報名費,就將花費近4000元!而這還不包括為參加考試購買資料的費用,而如果還要去報個班強化一下的話,那是……大家都知道出國考試培訓班的那個貴啊!
  • 英語無用論,你的眼界決定你的未來
    還是對漢語的熱愛?也許只是因為它太重要了。英語作為一種工具語言,和漢語一樣貫穿我們的義務教育。到了高中它總分150,在大學你最起碼也得考過CET4,研究生考試英語滿分100分,考美國大學本科怎麼也要100分以上吧。換句話說:英語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學術生涯能夠到達什麼樣的高度。但即便這樣,放棄英語的人大有人在。
  • 說英語是「廢物技能」,也是一種「反智」
    議論風生作為一種語言,英語是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學了英語不意味著就淡化了漢語,而不管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我們走向世界的橋梁。這幾天,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學英語」的辯論登上熱搜榜。某作家發微博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地學英語?這才叫減負。」此語一出,瞬間在微博上引發熱議,還引來王思聰的轉發回應,稱翻譯軟體不能翻譯出文化。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有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拼音學完了,就開始學音標。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英語不好就是文盲?答案是否定的,期待一個以中文為重的中國到來
    去年,王思聰和一個名叫花千芳的網絡作家也因為中國人要不要學英語開懟,花千芳說學英語沒用,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項廢物技能,浪費學子們大量、寶貴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個觀點倒是和鄭強教授不謀而合。王思聰看到直接開懟,「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子?」其實,中國14億人口中有護照的只有1億,所以至少有13億人還真沒出過國,你支持誰呢?如果一定要站隊,我可能會站鄭強教授。
  • 王思聰又開撕了:要不要學英語?要不要找翻譯?
    這點我們是非常認同的,翻譯軟體現在日趨發達,也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門風口,但是真正文化和內涵的信息還是需要人工翻譯來做的,所以有了機器翻譯,並不能替代人工翻譯的價值,也並不意味著大家就不需要學英語學翻譯了。關於是否需要學習英語。有小夥伴親身說法,認為鼓吹英語無用論是別有用心的,自己越長大越覺得英語的有用程度,正常上班族雙語完全不夠用,修第二外語才有優勢,不讓學英語???
  • 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就看他有沒有身份感
    我把這件事在微頭條上進行了分享,有位讀者給我留言說「主要是空姐,換個大媽試試?」真的是這樣嗎?電影《中國機長》裡有這樣一幕:一位坐在頭等艙的乘客,對著空乘趾高氣昂地指手畫腳,而第一天當班頭等艙的空乘百般賠不是還不能讓其滿意。
  • 從王思聰到何猷君,頂級教育資源培養出來的「大清遺少」
    與花千芳的辯論莫名其妙地拐到罵「沒出過國的沙雕」,完美對應了那句「何不食肉糜」,成功點燃了吃瓜網民的怒氣,在微博上被罵了個狗血噴頭。 儘管花千芳是個宣揚「學習無用論」的半文盲,但居高臨下的王思聰這頓罵挨得倒也不冤
  • 魔力耳朵和斑馬英語怎麼樣,對比有哪些優缺點?
    魔力耳朵和斑馬英語怎麼樣,對比有哪些優缺點?都說3-7歲是孩子語言啟蒙的最佳時期,眼瞅著我家孩子馬上就5歲了,這英語學好了對將來幫助還蠻大的,想趁著暑假這段時間給孩子找個培訓班補習一下英語,那天在家長群聊起這件事兒,我看推薦最多的就是魔力耳朵英語和斑馬英語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魔力耳朵英語和斑馬英語報過課的?效果怎麼樣?
  • 網友稱學習英語太浪費,王思聰回懟:英語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今天,作為娛樂圈紀檢委的國民老公王思聰,再次喜提熱搜。只不過今天的熱搜,卻不是因為娛樂圈,而是因為在「英語教育」的話題上,和一名網友一言不合便開始互懟,從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拋開兩個人互懟的過程,我們不妨一起分析一下兩個人的分歧點:英語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去學?英語本身又有多重要?
  • 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
  • 漢語越來越流行,高考英語應該取消嗎?看浙大教授怎麼說
    最近,一段關於關於英語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視頻的主人公名叫鄭強,他在一段視頻中提到:「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成長中的分量,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一石激起千層浪,鄭強的言論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場關於「英語無用論」、「英語過度學習論」的網上討論。
  • 他們是優秀作家,也是英語大咖,來看看他們如何學英語
    他們是優秀作家,也是英語大咖,來看看他們如何學英語 隨著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往來密切,英語已經成為了我們與世界對話的重要工具,英語無用論的時代早已過去,英語全球化時代正式到來。英語作為提升自我的重要儲備知識,如何學好它,是英語學習者們一直在苦苦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