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2021-01-13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簡介:

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

正文:

一般而言,一種語言的顏色詞系統都是在最早產生並逐漸定下來的「基本顏色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現代漢語色詞的構成情況也可以從其基本顏色詞的構成來觀察。

西方兩位學者伯林和凱(1969)曾提出過確定基本顏色詞的四個標準:

(1)單語素,即詞義無法從詞的組成部分推知,如英語中的「 bluish」(帶藍色的)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2)有獨立的顏色義,即所指顏色不屬於其他色域,如和「紅」比,「大紅」就不是基本顏色

詞;

(3)不限於指某一類事物,如英語的「 blonde」一般只指頭髮(金髮)、皮膚(白膚)的顏色,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4)心理上具有顯著性和穩定性。

他們還總結出人類語言的11個普遍的基本顏色範疇:

白、黑、紅、綠、黃、藍、棕、紫、粉紅、橙、灰,

並確定了它們發生發展的一般順序。

我們認為,確定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以外,還應參考顏色詞的歷史發展、使用頻率和構詞能力等因素。現代漢語繼承了漢語歷代產生和通用的基本顏色詞和非基本顏色詞,並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進行了調整。

從單用活動能力和構詞能力看,最為常用的現代漢語單音單表色語素是:

紅、白、黃、黑、綠、藍、青、灰、紫、褐、烏、翠、碧、粉。魔咔色域

其中「褐」(褐鐵礦)、「烏」(烏雲、烏木)很少單用,「橙」幾乎不能單用,但三者均有一定的構詞能力;「青」在現代漢語中表示藍色(青天)、綠色(青山綠水)或黑色(青布)。

其他表色語素「赤、緋、朱、丹、絳、蒼、黛」中,「赤」(赤小豆)有時還可單用,其餘一般僅在合成詞或成語中使用,已不再看作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的單音單純顏色詞。

劉雲泉(1990:148-149)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十個,它們是:紅、黃、青、綠、白、藍、黑、灰、紫、褐。

詹人鳳(1990:175)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只有紅、黃、綠、藍、白、黑六個。

根據我們確定基本顏色詞的標準,我們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八個,它們是:紅、白、黃、黑、綠、藍、紫、灰。

這八個顏色詞在現代漢語中都可自由單用,有一致的語法屬性(可以受「很」修飾,是典型的性質形容詞)。其中「灰」雖然產生較晚,且表達的顏色詞範疇是「白」「黑」混合,但因其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特別是和「紅、白、黃、黑」一樣能構成描繪色彩性狀的詞,如「灰突突、灰不嘰嘰」等,故把它確定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和八個基本顏色詞相比,「褐」產生得較晚,且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能自由單用,實際上使用更多的是「褐色」而不是「褐」,另外「褐」也不能受「很」修飾,也沒有派生出描繪色彩的詞。從各方面看,「褐」都很難看作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但考慮到「褐」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表示的是一類色調,且有一定的構詞能力,對一些顏色詞如「茶色,巧克力色」等有解釋作用,故把「褐」確定為發展中的準基本顏色詞。

這樣,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以上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

相關焦點

  • 聯合漢語分詞和依存句法分析的統一模型:當前效果最佳
    它比以前的聯合模型性能更好,並在漢語分詞和依存句法分析中實現了當前最佳的結果。與英語不同,漢語句子由連續的字符組成,詞語之間缺乏明顯的界限。由於詞語常被認為是最小語義單位,因此漢語分詞(CWS)成為下遊漢語自然語言處理的預處理步驟。例如,基本的 NLP 任務——依存句法分析通常在詞級上定義。
  • 盤點英文中的顏色詞
    顏色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顏色打交道。   大千世界的顏色種類無窮無盡,有各自的獨特物理屬性,在語言中也有鮮明生動的體現。   對顏色的認知,是人類最基本的認知範疇之一。人類對顏色的認知,是有很明顯的共同處的。
  • 「書摘」韋伯|《儒教與道教》結論:儒教與清教
    另外,「罪」這個概念使任何一位高貴的知識分子有一種難堪的、有失尊嚴的感覺,通常用慣用詞、封建詞彙或帶有美學色彩的詞彙來代替(如「不正派」或「不體面」等)。當然,也有罪這一說,但這在倫理方面指冒犯了傳統的權威:雙親、祖先、職務等級制裡的上司,也就是說冒犯了傳統勢力,另外則指對傳統的風俗、傳統的禮儀,最後還有固有的社會習慣裡巫術式的危險的大侵害。凡此種種,彼此同等:「得罪!」
  • 紅報紙,藍照片,黃聲音,盤點日語中顏色詞的引申義
    日語中色彩名稱非常豐富,這些表示色彩的詞自產生以來經歷了不斷的發展和變化,除了本身的含義外,還衍生了許多引申義。今天小編就對三原色——「赤(あか)」「青(あお)」「黃(き)」所表示的引申意義加以介紹。看看這些熟悉的詞是否有我們不知道的一面。
  • 「首師·人物」牽手漢語,且歌且行——看在首師綻放的「越南小花...
    小時候她就學會唱一首反映越中友誼的歌曲《越南-中國》,「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臨東海,我們友誼像朝陽。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啊,共理想,心相連,勝利的路上紅旗飄揚。」「我那時特別喜歡一首叫《當》的歌曲,雖然不懂中文,也不理解歌詞的意思,但這首歌的旋律像一道閃電,瞬間就照亮了我的心。」中學畢業後,當許多越南學生都在拼命追趕英語潮流時,阮秋香卻成為一名逆行者,選擇了眾多人心目中十分難學的漢語作為自己的第二語言,從此她踏上一條與中國、與漢語且歌且行的求學之路。
  • cohesive「凝聚的,有結合力的」運用及其相關詞的差異
    要弄清楚stickness「黏性」這個詞,可以查看該詞的詞源:cohesive「凝聚力」最終源自拉丁語 haerere,意思是「 to stick「去粘貼」」。在英語中 haerere 的其他衍生詞還包括 adhere(字面意為「 to stick「去粘貼」」),相對的 adhesive(指的是那些能將物質粘在一起的物質),inhere(意為「屬於自然或習慣的一部分」),還有 hesitate (表示在採取行動之前保持在原處)。
  • 這些日語詞和中文長得一樣,意思卻完全不同!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學日語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有很多明晃晃的漢語詞彙,只要看一眼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然鵝,也有很多我們會產生歧義的地方,比如大家最最常見的就是:日語中的「手紙」不是上廁所擦pp的那個衛生紙,而是我們書寫的信件;「娘」不是你的母上大人,而是女兒。
  • 原因竟是漢語拼音?
    那麼問題來了,「戲曲中心」到底該怎麼翻譯?「中心」就不用說了,翻譯成「center」,可是「戲曲」呢?(圖源:Facebook)比如,最常見的一種說法是,用漢語拼音就是不保護粵語文化,不然為什麼不用粵語音譯「Hei keh」呢!也有人質問,包括大陸在內的官方機構都認可「Chinese Opera」這個說法,為什麼香港不用?
  • 哦我的老夥計,瞧這濃濃的翻譯腔,可真叫人「聲臨其境」| 語言學午餐
    觀眾紛紛表示:段譽的聲音一出來,立刻感受到了濃濃的「TVB風」。對於葉清的演繹,演員王剛老師這樣評價:從配音風格上劃分,我們通常稱歐美電影為「譯製腔」(這裡我們主要討論英語翻譯成漢語的情況),港劇為「TVB腔」,另外還有「韓劇腔」「臺灣腔」等等「腔」。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普通話,同樣是標準發音,為什麼會出現翻譯腔?
  • Protein & Cell回顧丨漢語「細胞」一詞的來源
    「shù」),然而術語編撰者當時對於「Cell」一詞,如果是動物細胞使用「䏭」(漢語發音為「chù」),植物細胞使用「株」(更早前「Cell」也被譯為「珠」),並沒有用李善長創造的「細胞」一詞。可是誰能想到,漢語「細胞」一詞並非出自生物學家之手,而是來源於一位數學家的奇思妙想!這位數學家就是晚清著名學者李善蘭。
  • 世界語言難度係數排名 厲害了我的漢語!
    據美國議會所屬的「政府審計總署」(GAO)最近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提出的有關「美國國務院外語績效評估」報告中指出,國務院將派遣到全世界工作的兩千八百三十二名外語任職者,正在使用的六十九種外語分為「世界語言」、「高難度語言」、「超高難度語言」以及「其他語言」等四類語言。包括漢語、韓國語、日本語、阿拉伯語等四種語言,已選為「超高難度語言」。
  • 漢語中的外來詞如何翻譯?
    隨著中外交流合作速度的不斷加快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漢語所吸收的英語外來詞也越來越多。漢語與英語的接觸已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狀態。土司 (toast)、扎啤 (a jar of beer)、比基尼 (bikini)、桑拿浴 (sauna)、高爾夫球 (golf)、滑鼠 (mouse)等大量外來詞彙便是絕佳例證。
  • 「書摘」哈特|《法律的概念》-自然法和法律實證主義
    「自然的」這個詞在自然法結構中的切題之意,以及其輕視規定的法則與描述的法則之間的差別(這種差別相當明顯,對現代思想十分重要)的一般世界觀,都根源於(就此而言)完全世俗的希臘思想。這些以有關人類、他們的自然環境和目的的基本事實為基礎的、普遍認可的行為原則,可被認為是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內容。它不同於經常以自然法的名義提供的更堂皇、更有挑戰性的結構。在下一節,我們將以五個真理的形式,思考這個質樸但又重要的最低限度內容所依據的人性的鮮明特徵。
  • 莫讓字母詞擾亂漢語語言環境
    記者:中文出版物中字母詞的大量出現,是否說明當今漢語文字失去對這些字母詞進行本土化的功能了?孫壽山:我不這樣認為。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之一。作為漢語記錄的載體,漢字完全能夠利用它的形、音、義兼具的特點,通過音譯、意譯或音義結合的方式,將這些字母詞轉化成漢語詞彙。我國漢字悠久的發展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 富山課堂 | 「寒い」和「冷たい」區別在哪裡?
    「寒い」①今年の冬は寒い。今年冬天好冷。②年をとると毛が薄くなって頭が寒い。上了年紀,頭髮稀疏,頭覺得冷。「寒い」這個詞表示氣溫低,情緒上多消極,表示氣溫以外的溫度低時不能使用。此外,「寒い」所表示的氣溫多為適溫以下,暗示溫度低的不好狀態。還有「冷清,毛骨悚然」等的意思。 「冷たい」①北風が冷たくて、とてもつらい。
  • 跟漢語中的假設有什麼區別?
    漢語表現假定,用關聯詞[要是(假如)……就(也)……]組織分句間的關係。而日語表現假定呢,是用一個核心的詞的變化來表現分句間的關係的。其中表示假定的助詞及助動詞 ば·と·なら·たら 接續助詞 ば 「ば」是專門用於表示假定條件的接續助詞,接在各類活用詞的假定形後。
  • 小米「小愛老師」體驗:讓你專心英語的多功能翻譯機
    小米的這款「翻譯機」叫做「小愛老師」,在完整的翻譯機功能之外,「小愛老師」還具備了電子詞典、背單詞、錄音筆、練口語等功能,小米將這款產品描述為「英語學習新物種」。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小米大家電事業部總裁王川親自負責打造的第四款產品,前三款分別是小米盒子(2011 年)、小米電視(2012 年)、小愛同學(2017 年)。
  • 連「sleep late」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怎麼敢稱為熬夜冠軍?
    」有關的話題不斷衝上話題熱搜,至於原因小編就不再贅述了,到現在還沒有吃到瓜的小夥伴,基本可以告別網際網路了(狗頭.jpg)。「黑眼圈」的英文是「dark circles」,其中「dark」表示顏色深的、暗的,在形容膚色、顏色以及頭髮的顏色比較深時,都用「dark」而不用「black」。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can lead to dark circles.
  • 日語:中文裡的「發現」,翻譯成日語卻要用不同的單詞表達
    有一次,我和同事一起到庫房去找一件東西(我們庫房沒有庫管,誰都可以進去,非常亂),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於是大叫:「発見しましたよ。ここにあります。(找到了,在這裡。)」同事急忙過來,「見つけたの。よかった。(找到了,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