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咖色域,ID:Mycolordo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簡介:
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
正文:
一般而言,一種語言的顏色詞系統都是在最早產生並逐漸定下來的「基本顏色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現代漢語色詞的構成情況也可以從其基本顏色詞的構成來觀察。
西方兩位學者伯林和凱(1969)曾提出過確定基本顏色詞的四個標準:
(1)單語素,即詞義無法從詞的組成部分推知,如英語中的「 bluish」(帶藍色的)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2)有獨立的顏色義,即所指顏色不屬於其他色域,如和「紅」比,「大紅」就不是基本顏色
詞;
(3)不限於指某一類事物,如英語的「 blonde」一般只指頭髮(金髮)、皮膚(白膚)的顏色,就不是基本顏色詞;
(4)心理上具有顯著性和穩定性。
他們還總結出人類語言的11個普遍的基本顏色範疇:
白、黑、紅、綠、黃、藍、棕、紫、粉紅、橙、灰,
並確定了它們發生發展的一般順序。
我們認為,確定一種語言的基本顏色詞除了以上四個標準以外,還應參考顏色詞的歷史發展、使用頻率和構詞能力等因素。現代漢語繼承了漢語歷代產生和通用的基本顏色詞和非基本顏色詞,並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進行了調整。
從單用活動能力和構詞能力看,最為常用的現代漢語單音單表色語素是:
紅、白、黃、黑、綠、藍、青、灰、紫、褐、烏、翠、碧、粉。魔咔色域
其中「褐」(褐鐵礦)、「烏」(烏雲、烏木)很少單用,「橙」幾乎不能單用,但三者均有一定的構詞能力;「青」在現代漢語中表示藍色(青天)、綠色(青山綠水)或黑色(青布)。
其他表色語素「赤、緋、朱、丹、絳、蒼、黛」中,「赤」(赤小豆)有時還可單用,其餘一般僅在合成詞或成語中使用,已不再看作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的單音單純顏色詞。
劉雲泉(1990:148-149)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十個,它們是:紅、黃、青、綠、白、藍、黑、灰、紫、褐。
詹人鳳(1990:175)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只有紅、黃、綠、藍、白、黑六個。
根據我們確定基本顏色詞的標準,我們認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有八個,它們是:紅、白、黃、黑、綠、藍、紫、灰。
這八個顏色詞在現代漢語中都可自由單用,有一致的語法屬性(可以受「很」修飾,是典型的性質形容詞)。其中「灰」雖然產生較晚,且表達的顏色詞範疇是「白」「黑」混合,但因其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特別是和「紅、白、黃、黑」一樣能構成描繪色彩性狀的詞,如「灰突突、灰不嘰嘰」等,故把它確定為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
和八個基本顏色詞相比,「褐」產生得較晚,且在現代漢語中很少能自由單用,實際上使用更多的是「褐色」而不是「褐」,另外「褐」也不能受「很」修飾,也沒有派生出描繪色彩的詞。從各方面看,「褐」都很難看作現代漢語的基本顏色詞,但考慮到「褐」在現代漢語顏色詞系統中表示的是一類色調,且有一定的構詞能力,對一些顏色詞如「茶色,巧克力色」等有解釋作用,故把「褐」確定為發展中的準基本顏色詞。
這樣,現代漢語顏色詞的基本顏色詞就由以上八個基本顏色詞和一個準基本顏色詞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