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曾用漢語向美國醫護專家傳授中國經驗,網友:幹得漂亮

2020-12-06 騰訊網

文|西紅柿媽媽

一場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了全球,我們的祖國上下團結一心,率先打勝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這次疫情期間,湧現出很多的英雄人物,成為全民新一代的偶像,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

我們自己控制住了疫情,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寶貴的抗疫經驗傳授給其他國家。李蘭娟院士有一次和美國醫護專家的遠程視頻經驗傳授,讓她一下子上了熱搜。

大家關注的不是她傳授經驗的內容,而是李蘭娟院士那一口軟糯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話。視頻那端的美國醫護專家,帶著專業的翻譯人員,一邊認真地聆聽,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

有人說,看到美國專家吃癟的樣子,心裡真是無比暢快。也有人說,李蘭娟是不是不會講英語?

李蘭娟院士講英語當然是小兒科,她這樣知識水平的專家,怎麼可能不會講英語。但是,既然是美國向我們請教,我們中國的經驗用漢語講出來,是我們的一種態度

網友紛紛表示:李蘭娟院士幹得漂亮!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這樣的場合,講漢語體現的是我們的中國力量。你想要向我們學習,就要先學習我們的語言。

很多人可能在此刻會質疑,我們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起來了,還有學習英語的必要嗎?

很多富人階層的孩子,從小就是「雙語寶寶」,兩三歲的孩子,英語和母語一樣流暢。這是不是沒有必要的崇洋媚外呢?

其實,學習英語還是很必要的,不僅僅是為了中考、高考這樣的考試,學習英語除了考試,還有許多其他的意義。

首先,學習外語,語言進步,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時發展

孩子在幼兒時期,有著很大的學習潛力。孩子在幼兒時期接觸更多的詞彙,豐富的語言環境是促進大腦發育的一種積極活動。

所以,學習兩種語言的孩子,思維的靈活性更高。

其次,英語很重要。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就是英語,我們不管是為了以後個人發展,還是國家振興,都不能封閉自我。

我們想要個人得到更多發展的機會,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學會英語就是必要的。

最後,學習英語能更好地愛國

學習他國的語言、技術,不是不愛自己的國家,而是為了可以更愛自己的國家。想要把漢語發揚光大,首先還是要英語過關。

想要把外面先進的科學為我所用,不學習英語都是不行的。另外,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懂英語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孩子越早學習英語越好,那麼,幼兒學英語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功利心不要太強,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讓他多掌握一門語言,可以很好地去和別人溝通就好了。

家長不要把孩子學習英語的目標抬得太高,一定要學到幾級,一定要考到翻譯級別,這樣反而會扼殺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習英語越早越好

我們看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兒子jasper小小的年紀已經可以很流利地說英語了。楊冪說,兩歲多的小糯米英語交流已經無礙了。

這些孩子學習英語還真是挺早的。

有一位法國的醫生叫布羅卡斯,他發現孩子在12歲之前學習語言會事半功倍。後來的科學家們,為了紀念他,把我們的大腦掌握語言學習的區域就叫做「布羅卡斯區」。

孩子在3~12歲時,大腦的語言學習區域是敏感的。所以他們學習外語是迅速的,也很會靈活運用。而12歲之後,孩子學習的英語知識,可能會記得比較牢固,但是會比較難說出口。

學習英語貫穿在生活中。

很多混血兒,他們很小中文和外語可以非常流利地轉換。因為,他們從小就有家庭裡的雙語環境。每天聽,每天模仿,就是最好的課程。

如果我們打算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就要為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像我們普通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準備正規的英語學習資料或者課程,還可以購買水平適當的英文原版繪本,英文動畫片,兒歌等等視聽資料。

最後,我覺得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不要忽視母語的學習。孩子母語學好了是根本,也可以對學習英語起到促進的作用。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個「雙語寶寶」,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李蘭娟院士漢語為美國授課,美方自帶翻譯,網友喊話高福、鍾南山
    李蘭娟院士威武!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寶」級專家李蘭娟院士向美方介紹中國抗疫經驗。視頻中,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自己配翻譯,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授課」效果,美方的專家們各個都認真得像小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100多萬,筆者主要拋出了3個觀點:(1):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想聽?自己找翻譯
    這個視頻我看了,說實話,心裡非常自豪,尤其是看到美國專家聽著一口「江浙」口音時,那個表情,確實也有點滑稽,如果全球說漢語,漢語將是他們的「噩夢」,不過美國專家聽得非常認真,有人做筆錄,有人帶來翻譯來聽課。
  • 李蘭娟院士全程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美專家一邊聽翻譯一邊做筆記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專家自帶翻譯,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李蘭娟院士用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並不是說明李蘭娟院士不懂英語。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何必全民拼命學英語
    漢語和英語一個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一個是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近期我們看到網上很多人都在討論,中國是否應該繼續大面積的學習英語,全民英語化。很多專家給出的理由是,現在英語是主流語言。中國人與外國人交流不得不使用英語,但是近期李蘭娟院士應邀參與了跨國遠程視頻連線當中介紹中國的抗議經驗,給我們很多人上了一課。外國人也聽得懂漢語,在交流當中中英文切換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英語,我們中國人很多人有深深的情節。一、李蘭娟院士是否擅長英語?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講漢語,闡明3點
    幾天前,李蘭娟院士應美方邀請,為他們分享我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從始至終全程講漢程。不信的朋友可以找這段視頻看看,全程講漢語,並且帶著浙江紹興方言。不僅沒有影響講解效果,而且那些專家個個像小學生一樣認真聽講,有些聽不懂的自帶翻譯。美國人能聽得懂紹興普通話嗎?這要在以前,估計人們想都不敢想。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網上跨國給外國專家講課,但是全程用的是漢語。這個視頻我看了,讓我很自豪,腦子裡想像得是國外專家一臉懵逼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只要自己牛氣,漢語並不一定比英語差!但是李蘭娟院士是否不懂英語呢?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講課,不用英語,有哪些深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最近在一次國際抗疫醫學交流中,院士李蘭娟給外國專家講課時,用的是江浙口音的漢語,而不是國際語言,外國人雖有不爽但是仍然認真聽講。這讓網友很是開心。說實話,我也是開心的。中國人當老師,在自己的土地上講課用自己的語言,乃是一件很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有什麼不好。也許,因為這樣的事情並不是多見,至少目前還不是普遍。所以這讓一些外國人不舒服,也讓一些說得一口好地道英語的國人專家、學者不自然,可以理解。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習慣的。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 這就對了,誰說漢語不能翻譯成英語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
  • 李蘭娟院士等專家回應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牛宏超攝醫生、志願者、居民:每天都期待疫情早日結束「大概什麼時候能好起來?」「我天天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太想恢復正常了!」
  • 李蘭娟院士被邀請觀看北鬥衛星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
    作為在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功勳卓著的英雄,醫學專家李蘭娟才可以被邀請到北鬥衛星發射現場觀看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而李蘭娟以及這次一同被邀請的所有人,無不是當前中國的優秀人才或者為中國做出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
  • 傳染病防疫專家李蘭娟院士是中國的希望
    李蘭娟院士生於1947年9月13曰,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傳染病學專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 世界頂級期刊夾帶私貨,李蘭娟選擇「正面剛」,網友沸騰了:解氣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專家李蘭娟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然而,《自然》雜誌卻在其中"夾帶私貨",李蘭娟了解情況之後,第一時間提出主辦方的評價不符合事實,要求予以更正。
  • 李蘭娟院士貢獻巨大,因為她不是科學家
    李蘭娟院士這次貢獻特別大,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她不是科學家,她最強的能力是政治敏銳性,以及決策果斷,更多的像個政治人物,李蘭娟早牢在浙大一院工作,的確是傳染病學專家,但後來從政,做衛生廳長那麼多年,怎麼可能再做科學家呢?
  • 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