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一場新冠肺炎的疫情席捲了全球,我們的祖國上下團結一心,率先打勝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在這次疫情期間,湧現出很多的英雄人物,成為全民新一代的偶像,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
我們自己控制住了疫情,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寶貴的抗疫經驗傳授給其他國家。李蘭娟院士有一次和美國醫護專家的遠程視頻經驗傳授,讓她一下子上了熱搜。
大家關注的不是她傳授經驗的內容,而是李蘭娟院士那一口軟糯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話。視頻那端的美國醫護專家,帶著專業的翻譯人員,一邊認真地聆聽,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
有人說,看到美國專家吃癟的樣子,心裡真是無比暢快。也有人說,李蘭娟是不是不會講英語?
李蘭娟院士講英語當然是小兒科,她這樣知識水平的專家,怎麼可能不會講英語。但是,既然是美國向我們請教,我們中國的經驗用漢語講出來,是我們的一種態度。
網友紛紛表示:李蘭娟院士幹得漂亮!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這樣的場合,講漢語體現的是我們的中國力量。你想要向我們學習,就要先學習我們的語言。
很多人可能在此刻會質疑,我們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起來了,還有學習英語的必要嗎?
很多富人階層的孩子,從小就是「雙語寶寶」,兩三歲的孩子,英語和母語一樣流暢。這是不是沒有必要的崇洋媚外呢?
其實,學習英語還是很必要的,不僅僅是為了中考、高考這樣的考試,學習英語除了考試,還有許多其他的意義。
首先,學習外語,語言進步,孩子的大腦發育同時發展。
孩子在幼兒時期,有著很大的學習潛力。孩子在幼兒時期接觸更多的詞彙,豐富的語言環境是促進大腦發育的一種積極活動。
所以,學習兩種語言的孩子,思維的靈活性更高。
其次,英語很重要。
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就是英語,我們不管是為了以後個人發展,還是國家振興,都不能封閉自我。
我們想要個人得到更多發展的機會,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學會英語就是必要的。
最後,學習英語能更好地愛國。
學習他國的語言、技術,不是不愛自己的國家,而是為了可以更愛自己的國家。想要把漢語發揚光大,首先還是要英語過關。
想要把外面先進的科學為我所用,不學習英語都是不行的。另外,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懂英語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孩子越早學習英語越好,那麼,幼兒學英語家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功利心不要太強,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讓孩子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讓他多掌握一門語言,可以很好地去和別人溝通就好了。
家長不要把孩子學習英語的目標抬得太高,一定要學到幾級,一定要考到翻譯級別,這樣反而會扼殺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習英語越早越好。
我們看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陳小春和應採兒的兒子jasper小小的年紀已經可以很流利地說英語了。楊冪說,兩歲多的小糯米英語交流已經無礙了。
這些孩子學習英語還真是挺早的。
有一位法國的醫生叫布羅卡斯,他發現孩子在12歲之前學習語言會事半功倍。後來的科學家們,為了紀念他,把我們的大腦掌握語言學習的區域就叫做「布羅卡斯區」。
孩子在3~12歲時,大腦的語言學習區域是敏感的。所以他們學習外語是迅速的,也很會靈活運用。而12歲之後,孩子學習的英語知識,可能會記得比較牢固,但是會比較難說出口。
學習英語貫穿在生活中。
很多混血兒,他們很小中文和外語可以非常流利地轉換。因為,他們從小就有家庭裡的雙語環境。每天聽,每天模仿,就是最好的課程。
如果我們打算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就要為孩子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像我們普通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準備正規的英語學習資料或者課程,還可以購買水平適當的英文原版繪本,英文動畫片,兒歌等等視聽資料。
最後,我覺得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不要忽視母語的學習。孩子母語學好了是根本,也可以對學習英語起到促進的作用。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個「雙語寶寶」,就趕快行動起來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