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蘭娟院士致函《Nature》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圖源nature李蘭娟在聲明中指出,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自己作為傳染病學專家,加入高級別專家組,參加了武漢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病人救治等工作。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網友心中的共和國勳章人選,李蘭娟捐300萬獎金,院士不容詆毀
這幾天,李蘭娟院士的一個舉動,再一次證明了我國科學家的偉大無私。近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科技最高獎,獲得獎金300萬元。李蘭娟院士為我國傳染病防治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前不久對抗疫功勳進行表彰時,李蘭娟院士和鍾南山院士一樣,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呼聲最高的兩位,但因為本次只設有一個共和國勳章,李蘭娟院士只能遺憾錯過。
-
如果國家勳章有兩人,一個是鍾南山院士,另外一個就一定是李蘭娟...
自從鍾南山院士入選國家勳章的建議人選後,網上發出了很多的討論,有人提出為什麼李蘭娟院士沒有獲得建議人選資格?其實,哪些人能夠獲得共和國勳章?其實這是有嚴苛標準的,如果此次共和國勳章只有一個名額,鍾南山院士將是毫無爭議的不二人選,但如果能夠多一個名額,就一定是李蘭娟院士的嗎?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2020年11月28日周六晚19:10,上海電視臺紀實人文頻道《可凡傾聽》相約李蘭娟院士,開啟那些鮮為人知的塵封往事,敬請期待!01我是想學習,想學醫學知識。農村缺醫少藥,需要有人為大家的健康去提供服務。1947年,李蘭娟出生於一戶貧困的農村人家,大伯伯因為飢餓而死。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她為中國半導體事業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美國院士
然而,從無到有,將一個陌生的物體從自然界中尋找或創造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有時候,一項研究和成果要經過幾個時代的跨越,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面世。她自小成績優異,身上永遠帶著一股科學人不服輸的精神,什麼事都力求做到最好。當同齡人還在迷惑未來幹什麼的時候,她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1954年7月,李愛珍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習。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她每天不是在實驗室、圖書館就是在老師辦公室。四年以後她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進入上海冶金所,正式開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之路。經過不懈努力,她將中國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平臺。
-
李蘭娟院士榮獲浙江科技大獎,300 萬元獎金將全部捐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蘭娟教授榮獲「2019 年度浙江科技大獎」,接受省委書記車俊頒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發言。李蘭娟院士表示,作為一名醫療科技工作者,她十分幸運獲得浙江科技大獎,但這份殊榮不僅僅屬於她個人,更屬於整個團隊,屬於這個時代為醫療和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每一個人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英語好的人才能成長優秀專家?李蘭娟院士不是例子嗎?英語的神話再次被吊打。
-
來自李蘭娟院士的瘋狂文章
網上流傳著李蘭娟院士的一段話:總的想法是,疫情過後,我們希望國家能為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生活取向。高薪是為醫學科研和軍事人員保留的,既有政治操守又有才華,控制娛樂業的所謂「明星」將花費數千萬和數億部電影,一些盲目的明星節目衛星電視臺將被控制,過度娛樂會使人喪失鬥志。
-
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
李蘭娟院士被邀請觀看北鬥衛星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
作為在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功勳卓著的英雄,醫學專家李蘭娟才可以被邀請到北鬥衛星發射現場觀看發射,她完全配得起這份殊榮。而李蘭娟以及這次一同被邀請的所有人,無不是當前中國的優秀人才或者為中國做出重大貢獻的英雄人物。
-
莫問李蘭娟院士去了哪,勳章榮譽是對無數抗疫英雄奉獻的肯定
這次的評選很多人們心中也有一些疑問,像李蘭娟院士到哪去了呢?國家榮譽稱號的名稱冠以「人民」,如「人民科學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藝術家」、「人民英雄」等,也可以使用其他名稱,具體名稱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決定授予時確定。所以在評選的時候是非常的公平公正合理的。從上面來看評選是綜合貢獻、品德、代表性等的結果。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國家科技獎是科研工作者的最高獎項,更是最高榮譽,獎金由原來500萬元提高到800萬元,而且每年只選兩人。李蘭娟院士獲提名,眾望所歸。因為是她提出了最強有力的管控措施,也是她一直帶領她的團隊在進行著疫苗的研發。
-
張永振教授、李蘭娟院士獲評Nature雜誌2020年度人物
中國科學家李蘭娟院士和張永振教授入選。需要注意的是,Nature年度人物不是獎勵或者排名,而是因為這些人物對關鍵問題的關注而做出突出貢獻2020年更因為突發的新冠疫情而與歷年都不同。張永振也否認了有媒體報導的「因為上傳序列,他的團隊受到了懲罰」。1月11日是一個轉折點。這是中國的轉折點,也是世界的轉折點。李蘭娟:封城設計師。這位流行病學專家建議武漢封城,以控制COVID-19爆發和播散。
-
李蘭娟院士名字太牛!這個一定要點讚!
近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首個頒發的科技大獎,此為浙江省最大科技大獎,意在表彰張蘭娟個人在疫情中作出的貢獻,而更突出的是,張蘭娟把此300萬元獎金全數捐出,用於培育人才。我們永遠忘不了在國家困難時那一批站在最前端的人,他們扛下了所有,他們付出一切努力,不顧後果。
-
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
李蘭娟成為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那鍾南山院士呢?科學技術人才是應該被國家所嘉獎的,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也應該要牢記時刻為我國的科學技術行業做出貢獻的,這些尖端的科學術人才,畢竟中國的發展,他們在其中出了很大的一份力氣。
-
李蘭娟院士提醒我們,不要低估中文的力量
但是很幸運的一點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鍾南山、李蘭娟等醫療界的「扛把子」走進了我們的視界裡。這些高齡院士一直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們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對於今年的抗議戰鬥,他們的付出和貢獻是根本數不清的。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夠在世界飛速感染的大環境當中,一步一步攻克病毒,全面控制疫情的發展。
-
繼鍾南山、李蘭娟之後,有人再次將矛頭指向張文宏,網友憤怒了!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無數一線醫護人員以及科研人員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疫情初期毅然奔赴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比如脫下口罩後臉上留有清晰壓痕的李蘭娟院士,比如金句頻出的張文宏醫生等。這些人毫無例外的都獲得了人們的尊重,但是針對他們的質疑卻層出不窮。
-
她為中國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四次被拒,最後卻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李愛珍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在國內的研究,依然無私的奉獻著自己,而且還為我國在國防領域的研究做了巨大的貢獻。在美國的這段日子,她遇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是選擇藉助美國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研究平臺繼續留美深造,還是回國發展,李愛珍選擇了回國,這是她的第一次選擇。當時我國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高,西方很多國家對我國還有很多限制,對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的研究技術就是其中一項,由於國內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有限,因此受這方面技術所影響的國防、環保等領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限制。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被指涉嫌利益輸送?真相究竟是什麼?
但沒有想到,2月5日,基於上述兩種藥物,有自媒體平臺發出內容指出李蘭娟院士宣布的以上兩種藥物為其子鄭傑旗下公司的研究成果,因此李蘭娟院士的科研成果存在利益輸送嫌疑,並且該質疑內容短時間內在網絡迅速發散,對李蘭娟院士及團隊造成負面輿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