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2020-12-06 英語學習方法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兩人都是醫術高超,且能在最關鍵的時候,為人民奮身而出。

所不同的是,終南山院士出身懸壺濟世的醫術世家,李蘭娟院士卻是從鄉村赤腳醫生一路學習、奮鬥過來的。

1947年9月,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一戶貧困農家。

李蘭娟雖然從小聰明、認真,學習樣樣優級,但在13歲的時候還是面臨輟學,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多虧了她的老師幫她向學校申請到了助學金才熬過了最艱難的那段日子。在高中的時候也是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才得以繼續學習。

高中畢業後因為取消了高考就回家做起了"赤腳醫生", 一直堅持學習,後經推薦去了浙江醫科大學深造,再後來出國進修,繼續深入研究,在傳染病領域取得了國際矚目的成就。

李蘭娟學習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等許多人的幫助,她也用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用自己高超的技術為病人解除病痛,並把自己的知識,分享給同行,傳遞給學生,為他們指明前進的道路。

一、告誡年輕人"學習要以德育為第一"

李蘭娟院士在2019年樹蘭國際醫學院首屆醫學生開學典禮上,諄諄教誨學生:

「開學典禮讓你們穿上白大褂,就意味著醫生這個職業的成長之路從今天正式開始。你們是未來的醫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須有好的醫德,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挽救每一個患者的生命。」

二、勉勵學生要學好英語,走出國門去交流

李蘭娟院士勉勵學生們:"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之一", 期望學生們畢業後也需要繼續深造,甚至走出國門。

那麼,醫學和英語有什麼關係?

國際交流、查閱國外資料、了解國際最新醫學成果,都需要有良好的英語能力。

三、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

李蘭娟對他團隊裡面的學生,培養他們自己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指導學生把研究的方向定下來以後,就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發揮,同時要求他們做科研要非常嚴格,絕不允許弄虛作假。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

讀書時候,老師們不僅傳授給了李蘭娟知識,也以行動傳授了她助人之心。而成功之後的李蘭娟也用這顆助人之心傳遞給學生負責和專業的態度,並用自身行為影響著學生,讓他們時刻謹記要去一個"懸壺濟世"的好醫生。

本文作者:清木北由@英語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歡迎轉發,但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帶你輕鬆學英語,快樂聊教育,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好文:

讓董卿心服,和康輝搭檔,用英語為中國發聲,鄒韻:越努力越幸運

語言學家龍飛虎,6個月學會中文,他說提高外語聽力要「泡腦子」

高效背單詞:了解3個記憶點,按3個步驟來學,你也能做萬詞王

相關焦點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鍾南山和李蘭娟兩位院士出席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2020年第二屆中國醫師公益大會前不久在北京飯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熱心於醫療公益的醫師們齊聚一堂。在本次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分享了自己在疫情中的經歷和經驗,並從救治和防控兩方面對當前的抗疫防疫工作獻言獻策。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誰說一定要學好英語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李蘭娟院士應邀參會,而美國出席人員也是相當齊全,就是希望不要錯過任何重要的經驗。但是我們發現,在整個分享會上,李蘭娟院士全程採用的是漢語進行講述,而不少的美國人則是認真做起筆記。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100多萬,筆者主要拋出了3個觀點:(1):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網上跨國給外國專家講課,但是全程用的是漢語。這個視頻我看了,讓我很自豪,腦子裡想像得是國外專家一臉懵逼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只要自己牛氣,漢語並不一定比英語差!但是李蘭娟院士是否不懂英語呢?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李蘭娟院士夫婦設立,被譽為中國醫學諾獎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中國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醫學獎」。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要知道那個時候到北京的火車票,還不到20元,這個事情至今都讓我印象深刻。」鍾南山說,自己工作幾十年,總是能團結大多數人,就是因為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對於如今鍾南山的為醫、為人,鍾院士動情地說:「我想他們要是知道的話,應該覺得……沒白養我,應該是這樣。」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想聽?自己找翻譯
    李蘭娟院士英文也不錯,但是這次用中文給美國專家上課,給我們這麼幾點啟示: 一、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人都說:你看,英語很重要吧,專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要好好學習英語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 這就對了,誰說漢語不能翻譯成英語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
  • 李蘭娟夫婦設立!醫藥衛生界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獲獎者非清華北大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院士致函《Nature》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就被英國《自然》雜誌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致函該雜誌並發表聲明,表示有關她的介紹與事實不符,希望予以更正。圖源nature李蘭娟在聲明中指出,武漢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自己作為傳染病學專家,加入高級別專家組,參加了武漢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病人救治等工作。英國《自然》雜誌在介紹材料裡稱自己為「Lockdown Architect」(封城設計師)並基於此將自己評為「2020年度十大科學人物」,李蘭娟認為不符合事實,希望予以更正。
  • 重磅院士鍾南山、李蘭娟到訪澳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分別訪問澳門大學,了解澳大的最新發展和探討開展合作,他們均對澳大的發展予以肯定。鍾南山院士充分肯定了澳大的科技創新和轉化體系,並高度評價澳大研究的創新性和前沿性。
  •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浙江的P3...
    2020-02-03 12:09:21來源:FX168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表示,浙江的P3是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在P3已經分離到8株病毒,其中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現在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 高福院士的採訪視頻全程流利英文,後悔自己當初沒學好英語
    高福院士的英語水平肯定是不低的,早在新冠疫情剛剛出現的時候,高福院士便已經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過了一篇論文。整篇論文是全英文的,也間接證明了高福院士的英語水平。 看了高福院士的採訪後,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由於英語水平比較低,全程只能靠看字幕來理解院士所表達的意思。目前,英語這門科目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 關於常態化防控,李蘭娟院士的最新建議來了
    」5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福建省晉江市衛健系統「院士大講壇」上,就當前的常態化防控,給出了最新建議。晉江市醫院職工陳金礦創作的李蘭娟院士剪紙作品李蘭娟院士在論壇上指出,風熱患者常態化監測,設置發熱門診非常必要,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讓新發突發傳染病「前哨」更響。
  • 李蘭娟院士曾用漢語向美國醫護專家傳授中國經驗,網友:幹得漂亮
    李蘭娟院士有一次和美國醫護專家的遠程視頻經驗傳授,讓她一下子上了熱搜。 大家關注的不是她傳授經驗的內容,而是李蘭娟院士那一口軟糯的江浙口音的普通話。視頻那端的美國醫護專家,帶著專業的翻譯人員,一邊認真地聆聽,一邊快速地記著筆記。 有人說,看到美國專家吃癟的樣子,心裡真是無比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