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自豪!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
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100多萬,筆者主要拋出了3個觀點:
(1):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2):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的語言就是國際語言。
(3):英語佔用了我們太多時間,需要改革。
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英語很重要,過度學英語、全民學英語,沒必要!
而這篇文章之所以能夠突破百萬的閱讀量,主要是因為抓住了讀者的痛點,切入了英語和漢語孰輕孰重的問題,而這也是多年來,網友們所熱議和討論的話題,我們多了多年的時間學英語,但卻學成了啞巴英語,在應試化的教育下學英語,卻沒有真正學好英語。
李蘭娟院士在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並沒有使用到英語,作者以小見大,通過這一熱點,引出了英語和漢語誰更重要,是否過度學英語的問題,引人深思。
傾聽網友獨特的心聲
對於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在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一事,我們一起來傾聽網友們的觀點:
這位網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英語不是不可以學,但不要過度的學,就像我們以前那樣,初中開始學就可以了,別幼兒園小學就開始學,把孩子累個不像樣,語文卻成了副科。也有的網友認為英語只是一門交流工具,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工具,英語既不鍛鍊思維,也不能進行科學研究,建議英語應該改為副科,淺學即可。
而這位網友則認為「希望李蘭娟院士的這次講課,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對於作者所擺明的「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的語言就是國際語言」這一觀點表示了認可。
總結
其實在我看來,李蘭娟院士在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使用漢語,確實是值得我們自豪,但對於使用什麼語言,我們應該以平常心看待,沒有必要上綱上線,一門語言最終的用處是用來溝通,傳達信息,語言彼此之間並沒有誰優誰劣之分,從客觀的層面來分析,英語仍然是一門主要的國際語言,也是被許多人廣泛使用的一門語言,我們想要學習更先進的科技,想要踏出國門與國際接軌,就必須要把英語學好。
當然我們也不要過度重視英語,畢竟漢語才是我們的母語,不搞本末倒置,要在學好母語的前提下,才去學英語。
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