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時間,我國出現了許多醫療英雄,而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兩位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另一位則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他們都是在這場疫情當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物,在國家最危難的時刻,作為高齡醫護人員,本可以退居家中修養,但他們依然選擇奮戰在一線,讓無數年輕人看到了什麼叫責任與擔當。
美國的疫情已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他們已經是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當前已經突破了8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邀請李蘭娟院士分享抗疫經驗。
李蘭娟院士應邀參會,而美國出席人員也是相當齊全,就是希望不要錯過任何重要的經驗。但是我們發現,在整個分享會上,李蘭娟院士全程採用的是漢語進行講述,而不少的美國人則是認真做起筆記。
對於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在網絡上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少人紛紛給李蘭娟院士點讚。對此,我也來談談我的看法。
李蘭娟院士不會英語嗎?
許多人比較好奇,是不是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不高或者是已經遺忘,其實並非如此,想想此前鍾南山院士在面對鏡頭時全程英語,就可以看出他們這樣專家級別的人物基本的英語交流、口語表達還是沒有問題的。
據了解,李蘭娟院士雖然年事已高,但她的英語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如此看來,她之所以全程採用漢語進行表達,是有意而為之。
採用漢語,表明了我國的話語權
在疫情防控上,我國是最有經驗、採取的措施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因此我國在此事上是最具有話語權的。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高高在上的感覺,常常在公開場合詆毀我國。但我國是一個有愛的國家,李蘭娟院士願意把我國的防疫經驗分享給他們,但採用的是全程漢語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將漢語翻譯成聽得懂的英語,也讓他們知道我國在此事上擁有話語權。
我們的國家變強大,漢語就有可能成為全球通用語言
只有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漢語,而在未來漢語也就有可能會成為通用語言取代英語。
到時候我們就可以說出「誰說必須要學好英語?」。
對於李蘭娟院士應美國邀請,在網上給美國專家全程用漢語上課,是值得大家稱讚的,表明了我國在此事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當我們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漢語也就越有可能成為全球通用語言,你認為這個可能性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