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2020-04-30 小王的教育觀

說到院士這個詞彙,最近這段時間算是密集型出現的詞語,曾經披上神秘面紗的院士如今正在慢慢進入到大眾視野當中。

特別是像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等人為我們所熟知,讓很多人對於院士充滿了崇敬之感。而對於院士這樣的學術大咖,評選的標準往往也是十分嚴格的,從如今我國院士的評選機制來看,雖然正在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但是可以看到當選的年齡一般都在60歲左右。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2年評選一次的院士機制,可以看到每次都有不少的候選人,但是後來經過層層的競逐有些人還是遺憾的落選了,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施一公饒毅2位生物學大咖,都曾在11年的時候與當時同在一個領域的舒紅兵競選,但後來3位60後中,舒紅兵勝出,而饒毅和施一公敗北,甚至饒毅一怒之下選擇了未來不參選,由此可以看到競爭有多麼的激烈了。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我們都知道如今隨著學術交流的越來越密集,加上人才的越來越集中,想要具備更大大家競爭力,往往需要全方面發展才行,就像如今對於大學教師的招聘要求,曾經只要碩士,如今需要博士才行。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而院士也基本如此,院士當中會英語成為了如今的一種主流,特別是像在大學當中授課的院士,往往會全程用英語授課,比如鍾南山院士就是典型的例子,這位在呼吸學界有著很大影響力的醫學專家,雖然任職的廣州醫科大學不是211也不算特別優秀的大學。

但鍾院士卻是該校呼吸學專業的領頭人,同時這所大學的呼吸學類專業位居國內第一,曾經流傳在網絡上不少鍾院士全程用英語授課的視頻,讓很多人為之佩服。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而就在前段時間,又有一位院士憑著英文的採訪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他就是大家並不陌生的高福院士,說到高院士這位來自於中科院並且在國科大擔任存濟醫學院院長,同時還是CDC負責人的學術大咖,雖然此前飽受一些人的質疑,但可以看到從高院士的人生履歷來看還是十分牛的。

高院士曾先後在國內求學以優秀成績遠赴英國念書,還曾經擔任過牛津大學教授,回國後的高院士還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做出了富有成果的努力,而讓人所熟知的是,高院士在論文發表上也是一位厲害人物,僅僅只是SCI一個平臺先後有500餘篇的論文量,放眼在我國學術界可以處在數一數二的位置。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高福院士在接受CGTN專訪的時候,針對於很多人提出的質疑,比如人傳人問題,曾在網上憑此而飽受質疑,自己全程飈英語的方式表述了自己的立場,並且澄清了自己從沒有做出過這樣的表態,只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高福院士全程順暢的英語採訪,讓很多網友看後驚呆了,有人坦言高院士給我們上了一課,沒想到高院士的英語水平那麼高,其實一直以來對於英語教育傳出過不同的看法,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英語學習或考試,但無可厚非的是英語十分重要。

高福院士出鏡全程飈英語讓人佩服,曾憑500餘篇SCI讓人熟知

但從英語的交流性和對學術的重要性來講,學習英語還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對於如何學好英語,有人認為容易有人認為很難,但從大方向來講,多練多記多聽益處很大,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中科院院士高福,寒門出身一家9位博士,SCI發文 500餘篇十分高產
    高福不僅自己讀書改變了命運,而且自己家中多位兄弟姐妹靠著讀書改變了命運,比如除了自己外,在自己平輩的人當中,還有2人成為了博士,而在後輩當中有6人也讀完了博士,一家門9博士在山西老家被人所羨慕。>家族:一院士九博士二碩士高福的家在山西省應縣,是一戶普通農家。
  • 高福院士接受記者專訪飆英文讓人嘆服,青少年如何提高英文水平?
    也許大家都還記得,或者很多人都看了那段刷屏的視頻——2月11日鍾南山院士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專訪,採訪時間長達90分鐘,鍾南山院士全程用英文回答,向記者介紹了最新的疫情發展和預測趨勢。由於整個採訪過程中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一直飈英語,這段視頻被大家廣為傳看,人們紛紛感慨,只知道鍾老是專家,是院士,沒想到英文說得這麼溜。
  • 高福院士的採訪視頻全程流利英文,後悔自己當初沒學好英語
    前段時間,中國國際電臺對高福院士進行了採訪,事情的起因在於網上有消息稱,高福院士曾說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並未存在人傳人情況。一時之間引發了大家的熱議,畢竟當前情況感染人數已經激增,人傳人現象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倘若高福院士真的說過這句話的話,對於他目前在學術界的身份地位一定是有不利影響的。
  • 高福SCI500多篇,鍾南山不足200篇:科學院和工程院的不同屬性
    這篇論文的發表讓大家又把飽受爭議的高福院士和人人稱讚的鐘南山院士放到了一起比較,特別是在論文發表方面,有人統計得到:高福院士共計發表SCI論文500餘篇,而鍾南山院士則不足200篇。並且有人據此分析得到一個結論:高福院士是「論文型人才」,華而不實;鍾南山院士是應用型專家,是真正的國家脊梁……那麼是不是高福院士真的這麼無用,鍾南山院士卻是不但注重理論更注重應用呢?要想高清楚這個問題,我請大家一定要對這兩位院士的身份做個區分:高福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鍾老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 87歲袁隆平全程飈英語演講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你聽過87歲的袁隆平老先生飈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嗎? 據中國青年網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
  • 高福院士全程飆英文接受專訪,上學時沒學好英語的網友只能看字幕
    高福院士飆英文接受CGTN專訪4月2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接受了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專訪。在採訪中高福院士表示:自己從未說過新冠病毒不存在「人傳人」現象。高福院士和鍾南山院士等6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於1月18日在武漢碰頭,並於1月19日上午前往醫院與醫生交流情況。高福表示,1月19日下午的會議上專家組就「人傳人」問題進行了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已經存在「人傳人」,「唯一的問題是『人傳人』有多嚴重了」。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1月16日,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第二十二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高福等24位中國學者增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這是中國科學家當選人數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裡,中國科學家有206人。其中,1996~2009年產生123人;2010~2019年(第十四屆到第二十一屆)8次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院士大會,選舉並產生來自中國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83人。國際歐亞科學院成立於1994年,擁有來自46個國家的600餘名院士、通訊院士和榮譽委員。
  •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浙大副書記鄭強:學術成果堪比高福院士,卻常遭人質疑譁眾取寵 五年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主辦了評選「學生喜愛的大學校長」的活動。在這場完全由學生評選、頒獎的活動中,時任貴州大學校長的鄭強入選並獲獎。
  • 高福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是當選的外籍院士中唯一一位中國科學家。高福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長Victor J. Dzau表示:「這些新當選的成員無疑是最傑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卓越的工作促進了美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醫學和健康。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在這樣的評價標準之下,使得一些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
  • 教育部、科技部重磅文件:破除「SCI至上」,高福院士又「躺槍」
    其實這並非國家第一次對高校評價體系中的論文問題「動刀」,2019年底教育部就曾發文件指出了高校在ESI論文引用方面的亂象,指出一些高校為了提高自己的ESI論文引用量竟鼓勵甚至要求科研人員在撰寫論文時時故意引用本校論文;同時,教育部還嚴查論文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並且檢查了一些高校的頂尖期刊論文退稿情況,並據此約談了山東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 「應州嬌子」高福
    截至目前,高福院士已有9個院士頭銜,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等等。從山西農業大學到北京農業大學,再到牛津大學,高福院士一路逆襲,如今的他已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 專家組來頭:5人本科層次各不同,高院士本科學歷低,級別卻很高
    現階段,由於形勢需要,醫學領域專家們分為了兩個組別,一個是鍾南山院士領銜的高級專家組,共5人,包含: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高福院士、袁國勇院士及曾光博士,都是我國呼吸及傳染領域的大人物;另一個是梁萬年博士領銜的普通專家組,人數十餘個;由於高級專家組觀點更權威,數據更精準,組員資歷也更老,所以我們在新聞中所能看到的重大發言場合,也基本是以這五人為主
  • 高福院士立「奇功」
    前個階段,高福院士因為最早在國外權威雜誌發表論文,飽受網絡責難和攻擊,似乎是不顧抗疫大事,而忙著幹自己的「私活兒」,可事情的發展有時讓人意想不到,沒想到的是,那篇自己的論文,現在竟然成了反擊某些國家污衊中國隱瞞疫情的核武器了。
  • 網友回答:500多篇SCI有原因
    在疫情防控過程早期,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因為醫學界權威期刊「英格蘭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新型冠狀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論文,其通訊作者帶有高福院士的署名,而讓高福陷入了爭議的漩渦之中。自從84歲的鐘南山院士趕赴武漢疫情一線之後,人們紛紛開始把鍾南山院士作為高福院士的比較對象。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想聽?自己找翻譯
    李蘭娟院士英文也不錯,但是這次用中文給美國專家上課,給我們這麼幾點啟示: 一、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人都說:你看,英語很重要吧,專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要好好學習英語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SCI論文背後的科學家,施一公、舒紅兵等院士的傳奇人生和科研初心
    他曾兩次斬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首先,我們從舒紅兵院士開始介紹,根據之前「SCI至上」的評價方法,我們會比較看重他所發過的論文數量,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他已先後在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160篇,被SCI引用12000餘次,其中通訊作者論文單篇最高被引用1200餘次,第一作者論文單篇最高被引用350餘次 ,這其實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當然這是之前評價科研工作的一個不客觀的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