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袁隆平全程飈英語演講 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

2020-12-08 觀察者網

你聽過87歲的袁隆平老先生飈英文向世界介紹超級雜交水稻嗎?

據中國青年網微信公眾號消息,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開場時袁老謙虛地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然而演講全程,幾乎未見停頓或錯誤。他卓越的科技貢獻和精彩的演講內容獲得了現場觀眾數次熱烈的掌聲。

有網友說:袁老的謙虛是真謙虛,我的謙虛是真心虛啊。

袁隆平在演講中談到:

It is expected that 60% more rice should be produced in 2030 than that in 1995. Currently, 1 ha. for rice production provides food for 27 people. By 2050, 1 ha. will have to support 43 people.

據估計,2030年全球水稻產量應比1995年增加60%以上才能基本滿足人類需求。目前每公頃所產稻穀能養活27人,但到2050年,每公頃所產稻穀必須要養活43人才行。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 t/ha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ic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 million tons, 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 year.

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規水稻面積改種雜交水稻,按每公頃增產2噸稻穀估算,則全球可增產1.5億噸糧食,這相當於每年可多養活4億人。

這些與雜交水稻有關的數據,恐怕沒有誰比袁老更清楚了吧。

如網友所說:用英文介紹雜交水稻,不止是英語要好,還要懂很多專業術語!

在現場聆聽袁隆平的英文演講時,中青網記者也被震撼到了。

當袁老「飈英文」的視頻傳上社交網絡,網友紛紛留言,好評如潮:

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聞名世界,如今「袁氏英語」再次贏得眾人掌聲!

在點讚「袁氏英文」的同時,我們依然記得,2016年,86歲高齡的袁隆平再一次向世界發起了挑戰——種出「海水稻」,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本該「頤養天年」的年齡,袁隆平卻依然奔走在田野中,做著自己的「禾下乘涼夢」。

袁隆平曾說到他有兩個夢: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我的夢裡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

另外一個夢想就是,我希望我的畝產1000公斤早日實現,實現了以後還有沒有更高的目標呢?我希望培養一些年輕人向更高的一千一、一千二百公斤來奮鬥。這就是我的夢,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他說,「我的夢想很簡單」,而事實證明,這簡單的夢想卻解決了世界億萬人口的吃飯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二十二億五千萬畝水稻,2013年中國的雜交稻在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等國家推廣的面積有九千多萬畝,平均畝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二百六十斤左右。

國際友人稱頌這位「當代神農氏」培育的雜交水稻是中國繼指南針、火藥、造紙、活字印刷之後,對人類作出的「第五大貢獻」。

袁老對全人類的貢獻讓人折服!

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拼到老的精神。

更讓人欽佩!向真正的中國驕傲致敬。

相關焦點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年近90歲袁隆平英語演講,還自嘲英語爛,一開口就是「王炸」!
    早前,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一段20分鐘的全英語演講視頻,在微博上引起了轟動。
  • 袁隆平「飈英語」再刷屏,剛被四六級支配過的網友這樣說
    不過,這也不是他第一次飈英語了。視頻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017年7月,袁隆平就用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在演講開始前,袁爺爺謙虛地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然而在之後的演講中,袁爺爺英文說得十分流利,幾乎未見停頓或錯誤。實力派就是低調~ 他的精彩演講也獲得觀眾多次熱烈掌聲。
  • 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又豐收了
    ▲資料圖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省湘潭河口鎮的試驗田中查看低鎘水稻的長勢。(新華社發 薛宇舸 攝)近日,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的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蒙自示範基地裡,專家組對第二代「超優千號」進行測產,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實現連續4年平均畝產超過1100千克。
  • 袁隆平:期盼雜交水稻種到全世界
    《面對面》將帶你親密接觸我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nbsp&nbsp&nbsp&nbsp袁隆平,即將90歲,他依然為夢想而忙碌。&nbsp&nbsp&nbsp&nbsp記者:您過去說您80歲的年齡50歲的身體。
  • 世界雜交水稻研究者:袁隆平
    ​2018年,袁隆平獲得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公示中對他是這樣評價的: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袁隆平自工作以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域領先世界水平,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袁隆平的成長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於北京,出生檔案上還有林巧稚的籤名。
  • 袁隆平再飈英語!陪伴了袁老五十餘年的雜交水稻用英文怎麼說?
    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雜交水稻,非洲國家的明天將是光明的。「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不少網友驚呼「袁爺爺英語十級了吧?!」還紛紛表示要記住「雜交水稻」這個詞的英文,「今年要考的!」
  • 袁隆平為雜交水稻算三筆帳 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
    「日本農業很先進,水稻每公頃產量在6.8噸,而我們的超級雜交稻每公頃產量達到10噸以上,比他們增產30%以上。」在9月7日開幕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作為主旨演講嘉賓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以「海洋科技與糧食安全」為題,現場算了三筆帳,為將中國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現身說法。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稻田裡的拓荒者
    來源:中國文明網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 《無雙國士》90歲高齡袁隆平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又破世界紀錄了!
    剛過90歲生日的袁隆平爺爺又破世界紀錄了!近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得晚稻平均畝產是911.7公斤,雙季稻畝產超過1500公斤。袁隆平激動地反覆確認,高興得像個孩子,還彪了幾句英語。很多網友說這才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明星,而且是頂級流量的那種。
  • 袁隆平:雜交水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
    媒體報導,關於民間流傳的雜交水稻就是轉基因的說法,袁隆平本周在長沙回應「雜交稻與轉基因完全無關,我們是採用常規技術、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水稻產量。」據悉,本次會議是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重大進展新聞發布會,袁隆平還透露正在研究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兼容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雜交水稻的優點、克服了它們的缺點,能夠實現制種安全、配組自由,培養出更高產、更優質、抗性更好的超級雜交稻。在今年11月初,袁隆平出席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時還表示,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希望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
  • 雜交水稻到底能不能吃?袁隆平是這樣說的
    對此,袁隆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雖然85歲,但身體好,「有人來質疑超級稻,我說他們的目的何在?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糧食的珍貴,我85歲但我不服老,你們批評我,我毫不會動搖。」「我來介紹一下,這是雙季晚稻,不是一季稻,(畝產)700公斤左右。」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6年的耕耘與禾下乘涼夢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獲得國家最高榮譽「共和國勳章」,此時的他已經90歲高齡,當被人攙扶著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榮譽勳章時,全國億萬觀眾即欣慰,又感嘆歲月不饒人。袁隆平在雜交水稻56年的深耕與「禾下乘涼夢」,闡釋了這位人民科學家一生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青春即是汗水和辛勞。
  • 袁隆平為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發來英語致辭:超級雜交水稻目標產量18...
    圖說:袁隆平在致辭 來源/視頻截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羅水元)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正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向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獻上了一段視頻致辭。他在致辭中表示,雜交水稻平均產量達到了8噸/公頃,超級雜交水稻目標產量將達18噸/公頃。願意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來發展雜交水稻,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以下為致辭全文(中文譯文):最尊敬的非洲朋友們,你們好!我們熱情地歡迎各位來到長沙,來參加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我是袁隆平。我主要是在雜交水稻方面工作。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怎麼獲得這個稱謂的?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什麼是雜交水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1964年,立志改變糧食現狀的袁隆平發現了天然的雄性不育株。1965年,他又在14000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正是這些不育株的發現,打破了米丘林-李森科的傳統水稻「無性雜交」理論。並且推論了雜交水稻優勢理論的可行性。而且,雜交優勢更明顯。比如: A品種水稻產量高但是容易得病; B品種產量低,但是不容易得病。
  • 袁隆平|我還有兩個夢,要讓雜交水稻走向世界——魅力人物誌
    ——袁隆平初識袁老是在小學的課本上聽過他的故事,那時候只知道他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老師只是簡要的跟我們說他的發明提升了糧食產量,所以,那時候從來沒有認真關注過他。而就在近日,在一則視頻上見到袁老用他認為的破碎英語發言時,簡直是眼淚情不自禁地往下流,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決定通過魅力人物誌挖掘他的故事。
  • 吃米不忘「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獲得很多大獎不為人熟知
    袁隆平: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他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他嘔心瀝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從為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到影響全世界,他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也獲得了很多榮譽大獎和稱號不為人熟知,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他讓人很欽佩。
  • 袁隆平在線「飈」英語
    9月19日是全國科普日,袁隆平、屠呦呦等十幾位科學家為
  •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
    袁隆平雜交水稻咋養活一個中國的?最後各國只好無奈表示:自花授粉的水稻沒有雜種優勢直到1973年袁隆平帶領研究組成功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全世界才首次育成了具有根系發達、穗大粒多等優點的強優勢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應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
  • 中國雜交水稻技術與世界共享
    2004年,袁隆平從以色列領取了「沃爾夫」獎後,又從美國捧回「世界糧食獎」。一年之內連獲兩項國際農業類最高獎項,其輝煌的背後,是國際社會對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高度認可和讚譽。世界糧食獎基金會讚揚他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現水稻的雜種優勢並加以應用而獲得成功。他為促使中國由糧食短缺不足轉變為糧食充足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研究的雜交水稻以20%的增產幅度在中國得到迅速推廣,每年增產的糧食可多養活數千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