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袁老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接受媒體採訪。
袁老表示,退休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只要腦袋還行,就會一直工作下去。
他還寄語年輕人:要有高雅理想,應該賺對社會、百姓有益的錢。
而在談及非洲國家農業發展問題時,老爺子再次展現了一口流利的英語:
「Because China helps them to develop hybrid rice, African countries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tomorrow.」
因為中國幫助他們發展雜交水稻,非洲國家的明天將是光明的。
「Mak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不少網友驚呼「袁爺爺英語十級了吧?!」還紛紛表示要記住「雜交水稻」這個詞的英文,「今年要考的!」
雜交水稻
hybrid rice
雜交水稻之父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學會了嗎?袁爺爺的別名可不能忘記了哦~
今年,從7月初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到共和國勳章授予,再到這次採訪,關於袁老的熱搜一個接一個:
這個乾瘦、黝黑,常年留著小平頭的近90歲的老人好像再次出現在了大眾的視線中。
袁老的這次「出現」,可以看出他真的老了……
但是89歲高齡的他卻認為,近90歲又怎樣?只要腦子還行,就會接著奮戰!希望能活100歲……
原來真的有些偉大,是與年齡無關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可能這就是重於泰山的一生吧!
「我想讓大家吃飽」
1930年,袁老出生。
在抗日戰爭那種動蕩的時期,國家受欺辱,人民飢餓和貧窮是常態。
和家人一起四處逃難時,目睹了沿途的慘狀後,一顆小小的種子在他稚嫩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我想讓大家吃飽」
在大後方的學校裡,袁隆平和所有營養不良的孩子一樣,個頭不高,身體瘦弱……
稻田中的七十年
1949年,袁隆平不聽父親的勸告,義無反顧地選擇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
從這個時候開始,袁隆平開始接觸稻田和稻穀,而這一接觸,長達七十年。
60年代,三年自然災害,饑荒嚴重的時候餓死過人,這些他都親眼看見過。
於是也更加努力地攻克發達國家專業人員都無能為力的世界性難題——雜交水稻。
「外國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們中國人不行!」
雜交水稻沒有出現的時候,全球近10億的人在挨餓,每天有上萬人因為飢餓死去,很多孩子還沒有開啟自己的人生,就被餓死了。
很多中國人也在餓肚子,許許多多的人因為營養不良患了病,有些人因為吃土太多死去……
1976年,全國推行雜交水稻。
到了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開始種植雜交水稻……
後來,他鑽研沙漠稻穀,帶著團隊去沙漠的鹽鹼地上用海水種稻穀。
得益於他的技術,全球無數人的生命不再飽受飢餓的威脅。
黑人更是給了他一個外號——Father。
……
袁老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裡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