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寒門學霸,其實每年都不乏有這樣的人才出現,比如在2019年的高考中來自雲南的林萬東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自己家中除了媽媽是勞動力外,姐姐和弟弟都在上學,而爺爺和爸爸都有病在身,為了可以應付家中的開銷,身材並不高大的母親不得不每天背井離鄉來到昆明幹苦力活賺錢,而地處在雲南最貧困的地區,林萬東卻做到了自強不息,最終高考以全省前50的名次考上了清華,甚至成為了當代最勵志的寒門學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 高福 © 網絡照片
而提到院士高福,很多人第一時間能夠想到他的頭銜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負責人,特別是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其先後接受過央視和白巖松的多次連線採訪,讓很多人慢慢地了解到他,其先後提出的看法當時來看前後矛盾,甚至引來了質疑,飽受爭議。
對於高福的出身很多人卻不是特別的了解,不過從此前其接受採訪的介紹可以看到,他也是出身寒門的一位學霸。高福曾自己介紹,自小出生在山西的一個農村家庭,但自己的父母卻不是農民身份所以他們家沒有土地可以耕種,在當時吃飯都成問題的家中,父母一直都很勤勞,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面,父母一直持有支持的態度,雖然在學習上父母沒辦法幫忙,但一直沒有讓幾個兄弟姐妹輟學。也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之下,最終在70年代末的時候,高福參加了高考考上了省內最好的農業大學(山西農大)在這裡讀完了獸醫專業,此後又去了北京就讀碩士,再往後又去了國外留學,甚至還在牛津、劍橋等大學深造並擔任了大學要職。
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福 © 網絡照片
高福在國外生活學習和工作了13年的時間,在2004年的時候以中科院百人計劃的身份引入到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自此開啟了其國內發展的不尋常之路,高福先後在中科院下轄的多個研究所擔任要職,後來進入到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任職,7年前與施一公同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福不僅自己讀書改變了命運,而且自己家中多位兄弟姐妹靠著讀書改變了命運,比如除了自己外,在自己平輩的人當中,還有2人成為了博士,而在後輩當中有6人也讀完了博士,一家門9博士在山西老家被人所羨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 高福 © 網絡照片
家族:一院士九博士二碩士
高福的家在山西省應縣,是一戶普通農家。他母親務農,父親是一位木匠。但「自古家寒出偉男」。高福的整個家族先後出了1位院士、9位博士、2位碩士,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高福兄弟姐妹6人(兩女四男),其中高福、高山、高峰3人都是博士。高山是牛津大學博士生,目前是蘇州大學教授;高峰是四川大學的副教授,也是博士學位。在家族的下一代裡,學霸基因同樣強大:高福的孩子高寧達,26歲就成了劍橋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其他兄弟姐妹也分別培養出了3個博士、2個碩士。高福的姐姐高平的兒子韓鵬程,目前居住於美國亞特蘭大,是埃默裡大學博士後,而他的妻子王奇慧與高福在同一個單位,是一名中科院的博士生,目前在做微生物學研究。如果再算上高福的妻子和高峰的妻子,家中正好9位博士、2位碩士。
中科院院士 高福全家福照片 © 網絡照片
2016年照的一張全家福幾乎把家裡成員都聚到了一塊。這張27人的照片中有1個院士、9個博士、2個碩士、2個本科。在這張照片中,父親高存喜和母親楊桂蓮被簇擁著坐在最中間。
對於高福和他的兄弟姐妹們來說,母親是他們最好的導師!
不過,說到地位最高的還是高福,畢竟自己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常委、中科院院士,在國科大還擔任了導師。除此之外,高福的高產量論文也是被很多人所提及的,我們都知道對於普通的科研人員來講,發表一篇SCI常常要絞盡腦汁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但從高福的履歷可以看到,他僅僅只是在SCI上發表的文章就高達500餘篇,在院士當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就連很多人數熟悉的武大副校長舒紅兵的論文還不到他的一半。甚至在COVID-19疫情出來以後,他第一時間去發表相關論文而沒有對公眾做出相關的通告而遭到了廣泛的質疑和詬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主任 高福 © 網絡照片
中科院院士、國家疾控中心(CDC)主任高福等在內專家編著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2020年1月27日提交,到1月29日發表,時間縮短至48小時 。這就是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總編輯埃裡克·魯賓(Eric Rubin)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對中國疾控中心(CDC)引發「不管疫情先寫論文」的回應。
針對核心論文提交時間,該刊總編輯表示:論文於2020年1月27日提交,並因為涉及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在48小時內完成提交到發表。
所以,認為CDC「不管疫情先寫論文」的爭論,現在事實結論非常清楚了。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由於NEJM的所有稿件都由專家進行同行評審,加之需要進行編輯,一般從提交到發表時長並不會如此迅速,正常最快也需要兩周時間。但針對如果涉及緊急公共衛生事件,NEJM設有快速發表流程,並有權在提交同行評議前公開相關研究信息。
之前,之所以該論文引發爭議,是因為論文清晰地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已生了人傳人。」
但如果按照「最快兩周 」的常規論文提交到發表的時間,就意味著早在2020年1月20日鍾南山院士發布「人傳人」論斷前,CDC就已經通過數據得出了清晰明確的結論。
而且該論文結論與武漢市衛健委的通告不符:武漢市衛健委曾在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5日和1月11日三次稱「調查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
………………………………………………
雄鷹展翅:以戰略視角,為公眾提供即時、客觀、詳實、專業、高辨識度、高欣賞性、有價值的綜合資訊。瀏覽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ammiMAX71(ID: gh_ac7477f40042),《鷹眼》每天在百家號 大魚號 企鵝號 頭條號 等 銳利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