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院士中文對美授課,英語選修是否更有利於科技人才的培養?

2020-12-06 高中化學王

自從浙大鄭強教授在公開演講中支持將英語踢出高考,英語是否應該作為選修成為了網上熱議的話題。最近的網上公開視頻中,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在網上全程中文給美國專家上課,傳授抗疫知識和經驗,又引發了人們對於語言與科技話語權的思考!

李蘭娟院士

從我國科技發展和增強科技人才儲備來說,筆者認為將英語由必修變為選修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英語實在是佔用了孩子太多的時間,阻礙了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請大家算一筆帳,很多孩子從三四歲開始,中文還沒有完全說利索,就要去各個教育機構學習英語,不間斷的學習到高中畢業。我們只以每周兩個小時來計算,單單在輔導機構消耗的時間就高達上千個小時。如果用這上千個小時去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帶著他們去認識感知我們生活的多彩世界,無疑為孩子今後的自然學科學習打下十分堅實的基礎。而且相對於枯燥無味的英語學習來說,自然科學的世界無疑更充滿樂趣,給孩子無限遐想的空間,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

探索的孩子

眾所周知,中國的基礎教育做的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而為什麼我們的高端人才比發達國家要匱乏許多,在一定程度上和從小的興趣培養,探索式的思維方式以及動手能力的欠缺都是有必然聯繫的。如果把學習英語的這上千個小時還給孩子,引領他們去動手動腦去探索這個世界,我不相信中國學生的研究能力會比發達國家差。

第二,英語教育的不公平性,阻礙了欠發達地區學生的成才之路。對於英語的學習,實際上每個人的能力都是差不多的。但就是高考150分的功利性引導,造成了人為的不均衡。家庭經濟條件富裕的孩子,從小就在各種機構學習英語,上學以後周末去各種輔導班甚至請外教來專門練習口語,他的英語能力和語感肯定比一般孩子要強。

農村的學生

大多數教育欠發達地區學生的英語成績更是拖了總成績的後腿,影響了他們進入重點大學深造的機會。這不是學生自身不努力,是整體教育資源不均衡造成的。在教育資源比較貧瘠的農村地區,英語很多是從初中才開課,很多農村學校的英語老師根本不是科班出身。英語發音帶著濃重的口音,基本是全中文授課,一味地讓孩子背單詞,讀課文,根本沒有注重對於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偏遠農村地區和大中城市學生英語的高考平均分差幾十分,這無疑將很多理科能力十分出眾的孩子擋在了重點大學之外,阻礙了他們進一步深造。而本科畢業考研,英語又是必考科目,又將很大一部分理科成績十分出色的學子擋在了科研殿堂的門外!

第三,英語的分值過高,阻礙了相當一部分理科偏科的男生躋身重點高校。從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學習偏科是大部分學生的通病。起碼在我帶過的學生裡,各門學科都特別出色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優秀學子

一般來說,男生理科相對比較出色,而女生文科尤其英語更加出色。實行「3+3」或者「3+1+2」高考改革以後,從現在高考的賦分制度來看,理化等科目名義上是100分,實際上只佔了60分,賦分更人為地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距。而英語卻高達150分,對於很多理科能力極強而英語偏弱的男生來說,實際上他們的優勢被縮小,劣勢被放大。高考不能進入重點高校深造,等於科研的大門將他們拒之門外。不是歧視女生,男生在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上整體就是要相對優於女生,從事科研的男生基數縮小,無疑不利於我國科研整體實力的提升。

做實驗的孩子

第四,我絕對不是說英語不重要,目前必須承認我國科技的整體實力和發達國家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國科技水平要提升,和國外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英語發揮著其重要的語言工具的作用。但完全可以培養專門的語言人才,精於語言學習,了解歐美發達國家的文化,去充當交流使者的任務。

目前,高考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在未來的幾年或者十幾年內,相信高考還會不斷的進行相應的變革。將英語作為高考乃至中考的選考科目,您是否支持,懇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與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何必全民拼命學英語
    中國人與外國人交流不得不使用英語,但是近期李蘭娟院士應邀參與了跨國遠程視頻連線當中介紹中國的抗議經驗,給我們很多人上了一課。外國人也聽得懂漢語,在交流當中中英文切換技術是沒有問題的。對於英語,我們中國人很多人有深深的情節。一、李蘭娟院士是否擅長英語?
  • 還在一昧的高估英語?李蘭娟院士提醒我們,不要低估中文的力量
    但是很幸運的一點是,因為疫情的影響,鍾南山、李蘭娟等醫療界的「扛把子」走進了我們的視界裡。這些高齡院士一直奮戰在疫情的第一線,為我們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對於今年的抗議戰鬥,他們的付出和貢獻是根本數不清的。正是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夠在世界飛速感染的大環境當中,一步一步攻克病毒,全面控制疫情的發展。
  • 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全程講漢語,學英語還有用嗎?
    近日,李蘭娟院士連線美國專家的視頻又火了,引發眾多網友圍觀。原因是美國請她跨國遠程視頻講解中國抗擊疫情的經驗,她全程用漢語講。這些美國專家們聽著李蘭娟院士「江浙」口音的漢語,有的認真的做筆記,有的甚至聽不懂直接帶了翻譯,表情豐富多彩。
  • 李蘭娟院士漢語為美國授課,美方自帶翻譯,網友喊話高福、鍾南山
    李蘭娟院士威武!應美方邀請,中國「國寶」級專家李蘭娟院士向美方介紹中國抗疫經驗。視頻中,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自己配翻譯,然而這並沒有影響「授課」效果,美方的專家們各個都認真得像小學生,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
  • 從「赤腳醫生」到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學好英語是醫學生的基本功
    在這場全民抗疫的戰線上,衝在最前線的還有2位引人注目的老人,一位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而另一位就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是2020年感動全國人民的「逆行者」,同樣,李蘭娟院士也是頂住巨大壓力大膽提出封城,並主動請纓到抗疫一線。
  • 該不該取消英語?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講漢語,闡明3點
    前段時間,由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提議「將主科英語改為選修」一提議,網上網下引起很大反響。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支持的一方理由大體相同,反對的認為英語是國際語言,一定要堅持學下去。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多次與美國專家交流時,都是一口流利的英語,論文高產者高福院士出國留多年,與美國同行溝通使用的語言首當其衝用英語。正因如此,反對取消英語方把他們流利英語當做有力證據,支持學英語很重要的觀點。該不該取消高考英語還沒爭論出結果,而這一次李蘭娟院士掛帥,非常硬氣地使用母語,這說明了什麼呢?
  •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此次科技獎勵大會,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我省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老外講課:漢語不一定比英語差!
    前段時間,李蘭娟院士在網上跨國給外國專家講課,但是全程用的是漢語。這個視頻我看了,讓我很自豪,腦子裡想像得是國外專家一臉懵逼的樣子,也讓我們知道,只要自己牛氣,漢語並不一定比英語差!但是李蘭娟院士是否不懂英語呢?
  • 李蘭娟院士榮獲浙江科技大獎,300 萬元獎金將全部捐出
    今天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隆重舉行,首次頒出科技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蘭娟教授榮獲「2019 年度浙江科技大獎」,接受省委書記車俊頒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發言。
  • 李蘭娟院士全程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美專家一邊聽翻譯一邊做筆記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專家自帶翻譯,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李蘭娟院士用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並不是說明李蘭娟院士不懂英語。
  • 再論英語罪與罰:是培養人才的功臣,還是毀滅人才的魔鬼?
    英語成為「三大主課」之一四十年,是非功過眾說紛紜,有人說它讓中國與世界接軌,有人說它禍害了無數天才。今天就聊聊全民英語是否有必要,應該怎麼變革。一、英語王座的鬆動改革開放前,中國科學技術全面落後,所有先進知識都要向西方學習,英語是中國打開西方世界的鑰匙,所以推行英語教育有現實基礎。
  •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誰更能展現國際話語權?
    高福院士的英語,李蘭娟院士的紹興話最近幾天,高福院士、李蘭娟院士又分別在鏡頭上露面了,他們一個全程「飈英語」,一個全程「紹興話」,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高福院士接受CGTN(CGTN是中國國際電視臺,或稱「中國環球電視網」的英文簡稱)的採訪,說:「我從未說過不存在『人傳人』」。
  • 李蘭娟院士用事實證明,不只有英語重要,漢語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通用...
    應美國邀請,李蘭娟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我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大大的贊,真的是藝高人膽大,有文化自信和能力自信。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文將跟英語一樣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世界會掀起學習中文的熱潮。
  •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李蘭娟院士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浙普」,網友評論炸鍋了! 前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向國外專家介紹中國經驗時,一口流利、標準的英語令許多人大呼「太帥了!」無獨有偶,沉寂許久的高福院士也剛剛接受了CGTN的採訪,全程同樣用英語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給美國專家上課,不要過度重視英語看到了一篇文章,題目為《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這給我們什麼啟示?》,線上的閱讀量突破了100多萬,筆者主要拋出了3個觀點:(1):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 李蘭娟院士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高福院士落選,SCI被踢下神壇
    在這樣的評價標準之下,使得一些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誇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老趙說教育今年國家最高科技獎提名工作已結束,目前已有13位院士成為候選人,其中眾望所歸的李蘭娟院士位列其中。
  • 李蘭娟院士英語水平很高,話語權的問題,是因為中國控制了疫情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美方專家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 這就對了,誰說漢語不能翻譯成英語的?這不是翻譯了嗎?專家不會英語就不能在國際交流?這不是交流了嗎?
  • 高福院士的採訪視頻全程流利英文,後悔自己當初沒學好英語
    高福院士的英語水平肯定是不低的,早在新冠疫情剛剛出現的時候,高福院士便已經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過了一篇論文。整篇論文是全英文的,也間接證明了高福院士的英語水平。 看了高福院士的採訪後,很多網友表示自己由於英語水平比較低,全程只能靠看字幕來理解院士所表達的意思。目前,英語這門科目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 來自李蘭娟院士的瘋狂文章
    網上流傳著李蘭娟院士的一段話:總的想法是,疫情過後,我們希望國家能為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生活取向。高薪是為醫學科研和軍事人員保留的,既有政治操守又有才華,控制娛樂業的所謂「明星」將花費數千萬和數億部電影,一些盲目的明星節目衛星電視臺將被控制,過度娛樂會使人喪失鬥志。
  • 李蘭娟院士網上給美國專家上課,全程用漢語,想聽?自己找翻譯
    李蘭娟院士英文也不錯,但是這次用中文給美國專家上課,給我們這麼幾點啟示: 一、專家之所以成為專家,不是因為英語說得好 前一段時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全程「飈英語」,高福院士在專訪時,也說了一口流利的英語,很多人都說:你看,英語很重要吧,專家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所以要好好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