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2020-07-17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子宸 通訊員 王蕊

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7月17日)在杭州舉行。

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

此次科技獎勵大會,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我省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

科技大獎授予我省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首次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

李蘭娟院士獲獎後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元,她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掖和培養人才。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李蘭娟獲獎時感言:「作為一名醫療科技工作者,十分榮幸獲得浙江科技大獎。這份殊榮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時代為醫療和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每一個人。沒有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回首五十年從醫之路,從1968年成為赤腳醫生開始,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是我一輩子最大的追求。」

上世紀80年代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死率高達70%-80%,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986年李蘭娟申請到3000元的人生第一項青年科研基金,從此開始了人工肝的研究。歷經10年建立了人工肝救治重型肝炎體系,到1998年治療了88例,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不斷完善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獨特有效的新型李氏人工肝系統,治療肝衰竭,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顯著降低至21.1%。目前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300餘家醫院,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

在人工肝研究過程中,李蘭娟在1994年發現肝衰竭與腸道微生態失衡密切相關,進而投入微生態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態學說」,率先揭示肝病腸道微生態宏基因組變化規律,200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立全球首個肝硬化患者腸道菌群宏基因集,成果發表在Nature等期刊,當選國際微生態聯盟主席,開創了國際肝病研究新篇章。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此外,李蘭娟說,她這輩子主要就是和新發突發傳染病作鬥爭。2003年SARS,浙江率先實施嚴格隔離,無二代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2013年H7N9,李蘭娟團隊5天內確認全新H7N9新病原,證明活禽市場是人感染H7N9的源頭,及時關閉活禽市場,避免了一場疫情大流行。創造性運用李氏人工肝消除細胞因子風暴,創建「四抗二平衡」治療策略,研製我國首個H7N9疫苗種子株,打破我國流感疫苗株依賴國際進口的歷史,成功阻擊了H7N9禽流感疫情暴發,201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面對新冠疫情,李蘭娟主動請纓赴武漢研判疫情,在高級別專家組會議上提出建議,堅守一線兩個月,將人工肝、微生態、幹細胞三大技術和H7N9救治「四抗二平衡」的經驗用於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救治,顯著降低病死率。人工肝血液淨化治療、微生態幹預等納入國家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同時李蘭娟參加了國家新冠科研的頂層設計,帶領團隊在病原學、發病機制、救治技術、診斷試劑、疫苗等方面進行系列科技攻關。及時總結髮布《新冠肺炎診療浙江經驗》和《人工肝治療新冠專家共識》。連線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數十個國家,分享中國經驗。5月30日我第三次進武漢,科學分析一千多萬人核酸檢測數據,促進復工復產復學。

歷經一次次驚心動魄,對醫務工作者而言,病人康復出院時說聲謝謝,是最美好的時候。作為醫學科研工作者,從基礎醫學到臨床應用取得新的突破,是最美好的時候。相信未來醫學和科技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也能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李蘭娟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榮獲浙江科技大獎,300 萬元獎金將全部捐出
    今天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隆重舉行,首次頒出科技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蘭娟教授榮獲「2019 年度浙江科技大獎」,接受省委書記車俊頒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發言。
  • 網友心中的共和國勳章人選,李蘭娟捐300萬獎金,院士不容詆毀
    這幾天,李蘭娟院士的一個舉動,再一次證明了我國科學家的偉大無私。近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科技最高獎,獲得獎金300萬元。李蘭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首次頒出科技大獎,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科技大獎是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省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科技大獎每個獎金達300萬元。
  • 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獲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
    據「浙江發布」微信公眾號7月17日上午消息:浙江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7月17日在杭州舉行。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此次獲獎項目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浙江發布」微信公眾號介紹: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浙江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科技大獎作為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首次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
  • 致敬,李蘭娟之後又是教授捐出全部獎金,明星改善不了科研氛圍
    但是依舊有很多高風亮節的國士在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改變這一切,就在今天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來,用來培養更多電子工程領域的人才。幾十年的辛苦努力終於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他研製的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解決了在強海雜波、電臺幹擾及大氣噪聲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凝聚了一支專注海防科技創新的&34;。而且多年以來他最認同的自己教師的身份,即便是耄耋之年一直都活躍在講臺上,為國家培養出了強、鄧維波、於長軍等一大批科研人才。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設立人才培養基金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樹蘭醫學獎每人獎50萬!李蘭娟院士夫婦設立,被譽為中國醫學諾獎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中國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醫學獎」。
  • 從李院士捐獎金到中科院集體辭職事件看科技人員的待遇
    最近,關於合肥中科院90名科研人員辭職和浙大李蘭娟院士捐出她應的科研獎金的事,引起大家熱議。對此,對這兩起事件,因為不知道具體內情,也沒有資格進行評論。但突然想到古代有個故事,孔子是進行過講評的。這就是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事。
  • 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最新消息,李蘭娟院士獲得了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獎金是300萬,但是,李院士在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後,第一時間把這些錢捐了。而且是有計劃地捐,用來培養人才。計劃把獎金的三分之一用來獎勵團隊,三分之二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李蘭娟夫婦設立!醫藥衛生界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獲獎者非清華北大
    2020年7月17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首次頒發的科技大獎,作為唯一的個人獎項,高達300萬獎金,她全部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作為一名曾經的「赤腳醫生」,她一直追求著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 數學家丘成桐獲沃爾夫獎 獎金捐清華設獎學金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李江濤)慶祝丘成桐先生榮獲沃爾夫獎大會26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著名華人數學家、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宣布,將所得獎金捐贈清華設立數學獎學金,獎勵在數學方面有突出才能的清華學生。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8月3日電(記者楊思琪)「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致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捐出800萬獎金的科學家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從劉永坦、馮秉瑞夫婦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1月9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我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因發現、提取抗瘧藥物青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共同獲得此項殊榮。屠呦呦的獲獎,也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8月3日,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 劉永坦院士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設立永瑞基金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張妍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為劉永坦院士、馮秉瑞教授頒發捐贈紀念獎牌、證書及教育貢獻獎獎牌。哈工大校長周玉主持捐贈儀式。
  • 將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全部捐出,這一舉動不應該提倡和宣揚!
    將最高科學技術獎8000000元全部捐出,這一舉動讓人感動,卻不應該提倡和宣揚!如果形成風氣,反而不好。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