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2020-07-17 科技金融時報

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首次頒出科技大獎,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科技大獎是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省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科技大獎每個獎金達300萬元。


李蘭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她為新冠疫情防治提供「浙江模式」

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李蘭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紹興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傳染病)學家。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談家楨科學獎臨床醫學獎等科技獎項。

李蘭娟首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帶領全國肝衰竭研究群體創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診斷的中國標準,在診斷敏感性、疾病嚴重程度的分布合理性等方面均優於歐洲標準。她創立了感染微生態學說,引領國際人體微生態研究,率先提出維持微生態平衡救治重症感染策略;成果發表在Nature等期刊,入選十大科技進展,開創了全球肝病進展機制、診斷和治療的新篇章。李蘭娟匯聚國家隊伍,領銜創建了新突發傳染病防控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建立「四大體系,兩大平臺」,成功阻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推動我國在新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成為國際領跑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價為「國際典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不顧花甲年高帶隊前往武漢,堅守抗疫一線,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及時總結、發布《新冠肺炎診療浙江經驗》,展示了新冠疫情防治的「浙江模式」。


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作為一名醫療科技工作者,十分榮幸獲得浙江科技大獎。這份殊榮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時代為醫療和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每一個人。沒有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回首五十年從醫之路,從1968年成為赤腳醫生開始,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是我一輩子最大的追求。」

李蘭娟獲獎後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元,她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掖和培養人才。


張建鋒團隊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他帶領團隊三天開發出健康碼引擎

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張建鋒,1974年7月出生,浙江諸暨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達摩院院長,同時擔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之江實驗室理事。先後獲得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0年度全國創新爭先獎等。

在杭州城西的阿里歐美金融城的寫字樓裡,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面前一臺電腦,埋頭寫著代碼,他們的頭頂是寫著「自然語言智能」、「視覺技術」、「決策智能」、「智能服務」等的小銘牌。再遠處就是七個大字——從這裡走向未來。這裡就是阿里達摩院的總部。

首次設立,每個獎勵300萬元!揭秘最高科技大獎得主

我們手機上的抗疫神器健康碼,就是疫情發生3天後,從這裡走向全國,成了千萬人工作生活的通行證。開車的市民在路口等待的紅綠燈,手機上移動辦事的最多跑一次,很多生活都離不開的城市大腦,也是在這棟大樓裡搭建完技術架構的。

斬獲浙江省最高科技獎的阿里張建鋒團隊,做得更多的是阿里雲和阿里巴巴的技術基石,很多我們日常應用都離不開他們的默默奉獻。

張建鋒帶領團隊攻克超大規模網際網路工程系統難題,打造阿里巴巴完整科研體系,解決「雙11」千倍流量突變型雲計算系統難題,成果應用於天貓「雙11」、12306春運購票、央視春晚等流量洪峰場景。張建鋒還組織開發了「城市大腦」技術架構體系,在國內外30多個大中型城市應用,人工智慧科研實力進入全球第一梯隊,阿里雲智能市場地位亞太第一、全球前三,在中國數字政府大數據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他創辦阿里巴巴達摩院,依託獨創的「雙中臺」+ 「雲智能」的理念創新,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核心產品,為國家重大信息系統建設、企業全面數位化轉型提供了紮實的技術支撐。

疫情發生後,張建鋒帶領團隊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復工復產戰役,新冠影像AI輔助診斷技術快速應用於國內500多家醫院;三天內開發出健康碼引擎,成為數千萬人工作生活通行證,提供了精密智治的「浙江方案」。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甘玲 通訊員 陳路)、錢江晚報

編輯:王姝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榮獲浙江科技大獎,300 萬元獎金將全部捐出
    今天上午,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杭隆重舉行,首次頒出科技大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蘭娟教授榮獲「2019 年度浙江科技大獎」,接受省委書記車俊頒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發言。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調整獎金標準,最高獎金300萬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的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在大會上頒發。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今年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突出貢獻中關村獎300萬元/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5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子宸 通訊員 王蕊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7月17日)在杭州舉行。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此次科技獎勵大會,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我省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
  • 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獲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
    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
  • 薛其坤胡偉武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龍芯中科供圖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次頒發「人物獎」;獎金標準調整,最高獎300萬元/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2020年最重要的科技人才獎獲獎名單!
    2020年國內重要的科技人才類榮譽,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未來科技大獎4人、何梁何利基金獎52人、光華工程科技獎41人、陳嘉庚獎11人、科學探索獎50人。
  • 最高獎勵50萬元!
    〕 47 號),現就 2020 年度全市商標品牌獎勵(補貼)申報相關事項通知如下:一、申報主體資格伍家崗區登記或依法設立的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二、申報項目、標準及時間範圍 (一)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每件獎勵50萬元; (二)對首次核准註冊的地理標誌商標,每件獎勵10萬元; (三)對在境外使用3年以上的境外註冊商標,每件獎勵10萬元; (四)對首次核准註冊的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每件補貼1萬元;
  • 增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獎金最高300萬元/人……河南...
    方案的出臺,旨在進一步完善河南省科技獎勵制度,構建更加符合河南實際的科技獎勵體系,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充分調動全社會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為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南和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注入更大動力。
  • 華中科技大學黃永安教授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300萬元
    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華中學者」和「學術前沿青年團隊——柔性電子製造團隊帶頭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 李蘭娟夫婦設立!醫藥衛生界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獲獎者非清華北大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
  • 李蘭娟院士夫婦設立,被譽為中國醫學諾獎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是最高榮譽,累計人數不過幾千人,而夫妻院士更是在20對以內,同在醫學領域,又以夫妻兩人的姓名設立的獎學金,估計在全國僅此一家,那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伉儷,他們共同設立的「樹蘭醫學獎」,目前被譽為中國醫藥衛生學界的「諾貝爾醫學獎」。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
    4校友連續3年斬獲這個大獎科爾獎(全名Frank Nelson Cole Prize),由美國數學學會授獎,包括數論獎(設立於1931年)和代數獎(設立於1928年),獎勵數論和代數領域的成果。該獎被認為是數學中代數分支領域最高獎項之一。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曾於2014年獲得科爾數論獎。
  • 每人300萬!粵港澳大灣區5人獲2020科學探索獎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共有五名科學家獲獎,分別是來自中山大學的張杰鵬(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者)、南方科技大學的張立源(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旭華(數學物理學領域獲獎者)、香港科技大學的顏河(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香港城市大學的王鑽開(先進位造領域獲獎者)。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4校友連續3年斬獲這個大獎 科爾獎(全名Frank Nelson Cole Prize),由美國數學學會授獎,包括數論獎(設立於1931年)和代數獎(設立於1928年),獎勵數論和代數領域的成果。該獎被認為是數學中代數分支領域最高獎項之一。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曾於2014年獲得科爾數論獎。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馬愛平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 山西大學教授張靖獲得300萬元獎勵
    顏河,山西籍,42歲,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美國西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從2006至2012年間,帶領Polyera公司的研究組研發有機半導體材料以及太陽能電池材料。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毛淑德、何華武、鄔賀銓、李培根、陳十一、張益唐、施一公、高文、謝克昌、程泰寧、謝曉亮、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覆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等9大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1931年)和代數獎(設立於1928年),獎勵數論和代數領域的成果。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巴魯克布隆伯格獎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的名字命名,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
  • 福彩大獎得主面對面 他們都是平凡普通人
    那些億元大獎都是真的嗎?為此,我們通過專訪,請福彩專家及業內人士為您答疑解惑,形成了這組特別報導奉獻給您。有問題您儘管問——這就是「陽光福彩」的陽光心態。本報7月18日刊發的「大獎得主為啥要戴面具」一文,讓彩民朋友了解到大獎得主這一群體的神秘性。在江城,有一個人卻因採訪之便能經常接觸大獎得主,他就是湖北省資深彩票專家李建民。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陳杭)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
  • 彭實戈院士獲未來科學大獎,山大人表示:不多不多,也就獲獎4次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得主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山東大學相關資料顯示,2003年,該校發揮以彭實戈為核心的金融數學研究團隊在國內的領先優勢,培養金融與數學交叉複合型人才,設立「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基地班」,並確立為校級人才培養基地。2010年,該基地班正式命名為「彭實戈班」,是一個培養跨學科交叉型金融人才的校級本科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