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首次頒出科技大獎,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科技大獎是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省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科技大獎每個獎金達300萬元。
李蘭娟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她為新冠疫情防治提供「浙江模式」
李蘭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紹興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傳染病)學家。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談家楨科學獎臨床醫學獎等科技獎項。
李蘭娟首創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帶領全國肝衰竭研究群體創建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診斷的中國標準,在診斷敏感性、疾病嚴重程度的分布合理性等方面均優於歐洲標準。她創立了感染微生態學說,引領國際人體微生態研究,率先提出維持微生態平衡救治重症感染策略;成果發表在Nature等期刊,入選十大科技進展,開創了全球肝病進展機制、診斷和治療的新篇章。李蘭娟匯聚國家隊伍,領銜創建了新突發傳染病防控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建立「四大體系,兩大平臺」,成功阻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推動我國在新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成為國際領跑者,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評價為「國際典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不顧花甲年高帶隊前往武漢,堅守抗疫一線,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人,及時總結、發布《新冠肺炎診療浙江經驗》,展示了新冠疫情防治的「浙江模式」。
她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作為一名醫療科技工作者,十分榮幸獲得浙江科技大獎。這份殊榮不僅僅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時代為醫療和科學事業作出貢獻的每一個人。沒有黨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回首五十年從醫之路,從1968年成為赤腳醫生開始,減輕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是我一輩子最大的追求。」
李蘭娟獲獎後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元,她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掖和培養人才。
張建鋒團隊
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
他帶領團隊三天開發出健康碼引擎
張建鋒,1974年7月出生,浙江諸暨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達摩院院長,同時擔任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之江實驗室理事。先後獲得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0年度全國創新爭先獎等。
在杭州城西的阿里歐美金融城的寫字樓裡,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面前一臺電腦,埋頭寫著代碼,他們的頭頂是寫著「自然語言智能」、「視覺技術」、「決策智能」、「智能服務」等的小銘牌。再遠處就是七個大字——從這裡走向未來。這裡就是阿里達摩院的總部。
我們手機上的抗疫神器健康碼,就是疫情發生3天後,從這裡走向全國,成了千萬人工作生活的通行證。開車的市民在路口等待的紅綠燈,手機上移動辦事的最多跑一次,很多生活都離不開的城市大腦,也是在這棟大樓裡搭建完技術架構的。
斬獲浙江省最高科技獎的阿里張建鋒團隊,做得更多的是阿里雲和阿里巴巴的技術基石,很多我們日常應用都離不開他們的默默奉獻。
張建鋒帶領團隊攻克超大規模網際網路工程系統難題,打造阿里巴巴完整科研體系,解決「雙11」千倍流量突變型雲計算系統難題,成果應用於天貓「雙11」、12306春運購票、央視春晚等流量洪峰場景。張建鋒還組織開發了「城市大腦」技術架構體系,在國內外30多個大中型城市應用,人工智慧科研實力進入全球第一梯隊,阿里雲智能市場地位亞太第一、全球前三,在中國數字政府大數據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他創辦阿里巴巴達摩院,依託獨創的「雙中臺」+ 「雲智能」的理念創新,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推出了一系列核心產品,為國家重大信息系統建設、企業全面數位化轉型提供了紮實的技術支撐。
疫情發生後,張建鋒帶領團隊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復工復產戰役,新冠影像AI輔助診斷技術快速應用於國內500多家醫院;三天內開發出健康碼引擎,成為數千萬人工作生活通行證,提供了精密智治的「浙江方案」。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甘玲 通訊員 陳路)、錢江晚報
編輯: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