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獎金最高300萬元/人……河南...

2021-01-17 大河網

大河網訊 (政務記者 康世甫)4月26日, 大河網政務記者從河南省科技廳獲悉,近日,河南省出臺了《河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方案的出臺,旨在進一步完善河南省科技獎勵制度,構建更加符合河南實際的科技獎勵體系,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充分調動全社會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為加快建設創新型河南和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注入更大動力。

◆方案明確河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10大任務

《方案》提出,河南省獎勵改革堅持服務河南發展、激勵自主創新、注重價值導向、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創新質量、實際貢獻為導向的獎勵機制,進一步增強學術性、突出導向性、提升權威性、提高公信力、彰顯榮譽性。

《方案》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堅持公開提名、科學評議、公正透明、誠實守信、質量優先、突出功績、寧缺毋濫、體現特色,提出了河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10大任務,包括:完善獎種結構、實行提名制、建立定標定額的評審制度、調整獎勵對象要求、明晰專家評審委員會和政府部門的職責、增強獎勵活動的公開透明度、強化獎勵的激勵性和榮譽性、健全科技獎勵誠信制度、規範科學技術獎設置、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設獎。

◆方案出臺後,河南科技獎勵制度迎來六大變化

完善獎種結構——

增設「河南省自然科學獎」和「河南省技術發明獎」

在現有「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河南省科學技術合作獎」三個獎種基礎上,增設「河南省自然科學獎」和「河南省技術發明獎」兩個獎種,使科技獎勵更加符合科學技術發展在基礎研究、技術發明、應用研究三個階段的規律。改革後我省科學技術獎的獎種結構與國家科學技術獎獎種結構相一致,將有力促進我省基礎研究成果和原創性發明成果的大量湧現。

實行提名制——

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

改革現行由行政部門下達推薦指標、科技人員申請報獎、推薦單位篩選推薦的方式,實行由相關部門、組織機構、專家學者提名的制度,進一步規範和簡化提名程序,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專注學術,遏制學術浮躁等不良風氣。

建立定標定額的評審制度——

改革後,河南省科學技術獎總數不超過350項

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分類制定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探索實施按等級標準提名、獨立評審表決的定標評審機制。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省科學技術合作獎不分等級。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個等級。改革後,河南省科學技術獎總數不超過350項。

強化獎勵的激勵性和榮譽性——

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獎金標準為300萬元/人

堅持「物質利益和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原則,提高省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增強獲獎科技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獎金標準為300萬元/人,省自然科學獎、省技術發明獎、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金標準為:一等獎50萬元/項、二等獎30萬元/項、三等獎20萬元/項。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人員給予省級配套獎勵。大力宣傳獲獎成果、獲獎人員和獲獎團隊,弘揚崇尚科學、實事求是、鼓勵創新、開放協作的良好社會風尚。

健全科技獎勵誠信制度、嚴懲學術不端——

對跑獎要獎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

對重複報獎、拼湊「包裝」、請託遊說評委、跑獎要獎等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對造假、剽竊、侵佔他人成果等行為「零容忍」,已授獎的撤銷獎勵。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實行誠信承諾機制,為各獎勵活動主體建立科技獎勵誠信檔案。

規範科學技術獎設置——

除省政府外,其他部門均不得設立由財政出資的科學技術獎

根據國家要求,省政府設立一項省級科學技術獎。省政府所屬部門、省級以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其他列入公務員法實施範圍的機關,以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均不得設立由財政出資的科學技術獎。 此外,獎勵對象由「公民」改為「個人」;對候選成果(人)及其提名者實行全過程多環節公示,接受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監督;專家評審委員會履行對候選成果(人)的科技評審職責,充分發揮同行專家獨立評審的作用;鼓勵學術團體、行業協會、企業、基金會及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設立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的科學技術獎等。

相關焦點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調整獎金標準,最高獎金300萬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的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在大會上頒發。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今年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突出貢獻中關村獎300萬元/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5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 2020年度甘肅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增設特等獎
    2020年度我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增設特等獎每日甘肅網8月2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省科技廳8月21日發布的《關於2020年度甘肅省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提名工作的通知》明確,甘肅省自然科學獎、甘肅省技術發明獎、甘肅省科技進步獎增設特等獎,每年授獎數量不超過二項,可以空缺。
  • 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獲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
    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
  • 薛其坤胡偉武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龍芯中科供圖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次頒發「人物獎」;獎金標準調整,最高獎300萬元/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薛其坤、胡偉武獲最高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全名單公布
    今年首次增設了人物獎,即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為北京市科學技術的最高獎,是北京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同時,項目獎分設為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 李蘭娟獲浙江科技獎勵大會最高獎,她想捐出所有獎金用於人才培養
    297項科技創新成果榮獲2019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浙江科技大獎2項;自然科學獎43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6項;技術發明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73項,三等獎147項;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此次科技獎勵大會,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我省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
  • 趙忠賢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分別以超導和青蒿素為顯著成就
    除最高科學技術獎外,9日還揭曉了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這三大獎的279個獲獎項目。今年國家科技獎的一大特點就是女科學家成績突出,大放異彩。除屠呦呦外,在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15個項目由女性主導,包括首項由女科學家掛帥的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11人獲北京科技獎人物獎
    其中,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二人榮獲首屆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薛其坤院士潛心紮根基礎領域,在物理世界不斷探索和突破。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他全捐了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8月3日,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 1位遂平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獎300萬元!是你同學嗎
    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每人將由騰訊公益基金會拿到300萬元獎金。本屆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約40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發布,11人獲首批中關村獎人物獎
    首批11人獲中關村獎人物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6人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國家技術獎勵條例第三次修訂,向諾貝爾獎看齊,由推薦改為提名
    《國家技術獎勵條例》在1999年頒發,2003年和2013年做了兩次修訂,這次是第三次。國家的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還有一個國際科學合作獎。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獎,青島籍女科學家李婧獲300萬元獎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4日北京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300萬元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為青島籍女科學家。
  • 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年僅30歲的北大超級美女黃芊芊,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
    年僅30歲的北京大學超級美女——黃芊芊博士生導師,喜獲騰訊2020年科學探索獎,贏得300萬元人民幣獎金。每位獲獎者獎金為300萬元,今年共計獎勵50人。300萬元獎金直接獎勵給獲獎者個人,完全由獲獎者自由支配。300萬元的獎金,50名獲獎者,堪稱中國科學界的青年&34;,獲獎者都是中國科學界的後起之秀,是中國科學的希望所在。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提名開始啦!
    三、等級、數量及獎金標準突出貢獻獎不分等級,每年授獎人數不超過2名,單項獎金金額300萬元,其中100萬元獎勵個人,200萬元用於資助獲獎者主持的自主創新活動。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原則上分別設立一等獎、二等獎兩個等級,對做出特別重大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者創新性科學技術成果的,可以授予特等獎。
  • 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項目公布,山東有這些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項,予以公布。專用項目另行公布。
  • 教育部:高校獲得70%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在會上表示,「十三五」以來,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提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他舉例,清華大學首次成功觀測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實現世界物理科學前沿領域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研發了世界上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實現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跨越式發展。 「2016到2019年,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7820億元。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工大
    圖集 新華社哈爾濱8月3日電(記者楊思琪)「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