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獲北京科技獎人物獎

2020-09-10 北青網

本報訊(記者 雷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天召開,頒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其中包括首屆三項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

去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三個人物獎項。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其中,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薛其坤,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二人榮獲首屆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薛其坤院士潛心紮根基礎領域,在物理世界不斷探索和突破。他的主要成就之一「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個全新的物理效應,薛其坤在世界上首次實驗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近十年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發現之一,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學術影響。薛其坤還在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鐵硒薄膜中觀察到了遠超體相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在高溫超導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胡偉武研究員堅持二十年紮根信息產業的基礎 ——中央處理器(CPU)領域,是我國第一顆通用處理器龍芯的總設計師。他堅持自主研發,主持研製成功了龍芯系列晶片,實現了我國CPU關鍵技術的突破,並已應用於電子政務、工業控制等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關鍵領域。基於龍芯CPU 帶動了上下遊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我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的形成。昨天的大會上,薛其坤院士作為獲獎代表發言時說:「每當聽到我國取得新的重大科技突破時,都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自豪。我內心始終有一種信念,那就是中國的科學家一定要不負使命,傾其一生,為國家謀科學,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從2019年度起,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的獎金標準進行了調整: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為每人300萬元,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每人50萬元,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特等獎為每項100萬元,一等獎50萬元,二等獎20萬元。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近年來北京超前謀劃、積極部署基礎前沿研究,努力打造原始創新高地。本年度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有6個傑出項目,包括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吳克輝研究員主持完成的「矽烯的發現與物性研究」項目等。

連結

首屆人物獎獲獎名單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

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

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發布,11人獲首批中關村獎人物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日前發布,薛其坤、胡偉武等11人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等獎項,系中關村人物獎設立以來首批獲獎者。首批11人獲中關村獎人物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6人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一圖讀懂|11人榮獲北京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他們都是誰?
    11人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154項成果分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本次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有哪些亮點?哪些科學家和重要成果獲獎?北京日報客戶端帶你一圖讀懂↓↓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胡德成 馮晨清編輯:胡德成流程編輯:王夢瑩
  • 航天科技集團吳燕生、李勁東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中國日報11月9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吳燕生和五院型號總師、傳感器與遙感技術專家李勁東獲獎。
  • 31人獲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提名,陳薇、雷軍等在列
    記者注意到,共有31人獲得提名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抗疫貢獻突出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研製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生物晶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等抗疫科學家獲提名。
  • 31人獲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提名,陳薇、雷軍等在列
    記者注意到,共有31人獲得提名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抗疫貢獻突出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研製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生物晶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等抗疫科學家獲提名。據介紹,此次收到的提名書中有人物獎(含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提名書79份,項目獎(含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提名書554份。
  • 楊仁鋒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10月16日,第二十九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我校石油工程學院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2014級博士生楊仁鋒榮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010年碩士畢業後在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從事油氣田開發相關科研生產工作,獲中國能源研究會優秀青年能源科技工作者獎、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勵及榮譽10餘項、局級科技獎勵等20餘項,獲評中國海油青年先鋒(中國海油授予青年最高個人榮譽)。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申報智慧財產權10餘項,應邀參加國際學術交流10餘次。
  • 北京科技大學龐曉露教授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暨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在浙江溫州舉行,共有100位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學者獲獎,我校青年教師龐曉露教授成功入選。龐曉露教授近照龐曉露,中共黨員,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 陳薇、雷軍、齊向東等31人獲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提名
    記者注意到,共有31人獲得提名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抗疫貢獻突出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研製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生物晶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等抗疫科學家獲提名。
  • 百度CTO王海峰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11月9日消息,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於11月8日在北京舉行,百度CTO王海峰榮獲該獎項,成為AI產業界首位獲此殊榮的科技工作者。據悉,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最終,不同學科領域的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電商報》了解到,王海峰本次獲獎,是因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尤其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卓越貢獻。
  • 【熱點關注】我市科研人員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我市科研人員獲「孫越崎青年科技獎」表彰其在能源科技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此前新疆油田公司有兩人獲此殊榮10月16日上午,第二十九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路宗羽獲得孫越崎青年科技獎。
  • 薛其坤胡偉武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龍芯中科供圖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次頒發「人物獎」;獎金標準調整,最高獎300萬元/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澳大學者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光華工程科技獎」,是迄今為止澳門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澳門代表。湯子康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於1996年設立,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中國優秀科學家。頒獎儀式將於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舉行。
  • 力學所楊亞政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獎
    3月17日新聞出版總署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最終從各省、各部委推薦上來的3066份符合條件的參評材料中評出 240個獲獎作品、單位和個人,其中出版物獎120個、先進出版單位獎50個、優秀出版人物獎
  • 北大六人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北京大學有6人榮獲該獎項,他們是劉若川教授、肖雲峰教授、宋令陽教授、陳興教授、姜長濤教授、郭少軍長聘副教授。頒獎儀式「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共青團中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
  • 100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公示
    8月30日,在中國青年科技獎領導工作委員會領導下,經初評、複評、終評,產生了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中國科學技術學會官網發布了獲獎人選公示。本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獎人選共有100名,其中10名為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獲獎人選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首次頒發人物獎
    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等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02年頒布以來,首次設立的人物獎。三個人物獎增強科研工作者的獲得感、責任感與使命感,突出科技獎勵的人才價值導向。
  • 中國青年科技獎公布!濱海人榜上有名
    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名單公布全國共有10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榮獲此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該獎前身為1987年由錢學森、朱光亞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設立的「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1994年更名為「中國青年科技獎」,是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表彰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奮發有為砥礪建功,在基礎研究、工程科技、科學普及
  • 袁隆平獲未來科技獎,未來科技獎的含金量有多高
    今日,微博袁隆平老先生獲得未來科技獎的消息刷屏了,很多人都認為以袁老的貢獻來說,獲得再高的獎項都不為過,那麼,你知道未來科技獎的含金量嗎?未來科技獎是近年來在我國設置的一個獎項,該獎項是由我國知名企業家和教授聯合創辦。
  • 第一大地測量隊劉站科獲第十三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第一大地測量隊劉站科獲第十三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2021-01-11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新華社杭州10月18日電(記者朱涵、王俊祿)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18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10名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這百名獲獎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工程科技、科學普及、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