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等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薛其坤、胡偉武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自2002年頒布以來,首次設立的人物獎。三個人物獎增強科研工作者的獲得感、責任感與使命感,突出科技獎勵的人才價值導向。
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薛其坤是公認的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在世界上首次實驗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個全新的物理效應,這是近十年國際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發現之一,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學術影響。薛其坤還在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鐵硒薄膜中觀察到了遠超體相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在高溫超導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突出貢獻中關村獎獲得者胡偉武是著名的計算機領域專家,任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是我國第一顆通用處理器龍芯的總設計師。他堅持自主研發,主持研製成功了龍芯系列晶片,實現了我國CPU關鍵技術的突破,並已應用於電子政務、工業控制等國家信息基礎設施關鍵領域。基於龍芯 CPU 帶動了上下遊產業的發展,有力促進了我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的形成。
154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授予「基於含氮化合物構建的氮化反應」等5項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新型生物信息微納傳感器應用基礎研究」等10項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授予「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頭戴顯示關鍵技術及應用」等6項成果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授予「新能源汽車整車綜合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等6項成果北京市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授予「面向移動應用的高解析度柔性可彎折AMOLED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授予「全球脊灰病毒根除階段關鍵疫苗sIPV和bOPV的研發及應用」等33項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授予「顯示驅動與觸控集成晶片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93項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