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永信至誠榮獲一等獎

2020-10-04 永信至誠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獎勵為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由海澱區人民政府提名,永信至誠牽頭,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基於平行仿真的大規模網絡靶場構建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永信至誠蔡晶晶作為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代表上臺領獎。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北京市2019年度唯一一個網絡安全方向的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也是網絡靶場產品首次榮獲此獎項,凸顯出在網絡空間戰略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網絡靶場作為網絡空間安全基礎設施,在建設網絡強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為北京市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在一等獎認定方面,要求需在關鍵技術或者系統集成上有重大創新,總體技術水平和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同類技術或者產品行業領先水平,同時,具備強市場競爭力,創造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效益,對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生重大作用。

「基於平行仿真的大規模網絡靶場構建技術及應用」項目針對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建設和行業整體發展的重大現實需求,創新突破平行仿真系列技術重難點,構建了大規模、高逼真、對抗性的實戰化網絡靶場,具有一定的國際領先性,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對於提升我國網絡安全整體防護和應對能力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為我國建設網絡空間「朱日和」解決了關鍵問題。

目前,該項目已成功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演習演練、技術驗證、戰略預判、裝備檢驗、軍事訓練等多個場景得到廣泛應用,實質性提升了各行業在真實環境下攻防兩端的實戰能力,有效支撐了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實驗場建設和高素質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助力國家信息安全人才的培養和網絡強國戰略目標。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作為網絡安全領域的創新技術成果,「基於平行仿真的大規模網絡靶場構建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網絡空間安全的高度重視,也更加證明了該項目技術領先、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對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用重大,彰顯出永信至誠在網絡靶場技術方向的深厚積累與強勁動力,將進一步增強永信至誠自主創新能力和共建網絡強國的信心。

相關焦點

  • 北京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平行仿真技術受關注
    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獎勵為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由北京永信至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北京郵電大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基於平行仿真的大規模網絡靶場構建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陳杭)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首次頒發人物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等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清華大學、清核朝華等參與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清華大學與清華控股成員企業華控技術轉移旗下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項目「新型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及裝置研製」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 薛其坤胡偉武榮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北京農學院科研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9月10日教師節之際,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北京農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沈元月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脫落酸調控非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的生理及分子機制
  • 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昨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表彰為深圳科技創新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何龍攝原標題: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走在前列勇當尖兵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王偉中陳如桂駱文智林潔出席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7日訊
  • 集團新聞資訊—航天科技集團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實現全面豐收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清華6項成果獲一等獎
    3月1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等領導為科技工作者頒獎,對他們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和熱烈祝賀。在此次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共有3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6項。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石景山區斬獲7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
  • 北科院四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1位科學家和154項成果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其中北京自然博物館牽頭完成的《晚中生代哺乳動物生態適應研究》項目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我院與院屬單位參與完成的《建築室內PM2.5汙染控制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基於微色譜的快速準確高靈敏氣體檢測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和《超大城市燃氣管網風險監測與管控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2日,江西省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昌召開,148項「江西創造」閃耀全省最高科技殿堂。其中,江西師範大學盧章輝教授帶領的團隊設計併合成的一新型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榮獲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11人、154項成果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調整獎金標準,最高獎金300萬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的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在大會上頒發。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今年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突出貢獻中關村獎300萬元/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5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 安世亞太公司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在9月10日召開的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安世亞太公司"面向製造業的精益研發技術體系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永信至誠助力2020年全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技術技能大賽圓滿收官
    作為大賽技術支持單位,永信至誠全程全力精彩呈現!11月5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的2020年全國工業網際網路安全技術技能大賽總決賽圓滿收官,開創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領域最大規模的網絡安全線下賽!作為本次大賽技術支持單位,永信至誠為大賽提供高規格競賽模式和高水平實踐平臺,助力工業網際網路全場景安全檢驗和演練。
  • 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110個項目11名個人獲獎勵
    深圳晚報訊(記者 杜婷)1月6日,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深圳會堂舉行,大會頒出2020年度深圳市科學技術獎各大獎項。本年度七類獎項共受理628項申請,是深圳設立科技獎以來申請量最多的一次,經過評定,對110個項目和11名個人予以獎勵,合計121項,其中:市長獎2名、市長特別獎1名、自然科學獎11項、技術發明獎4項、科技進步獎55項、青年科技獎8名、專利獎25項、標準獎15項。 受獎項目充分顯示,一批批有影響力成果的脫穎而出,昭示著深圳科技創新又取得了新突破。
  • 北京建築大學獲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建築大學獲悉,在10日舉行的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該校共獲得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此次大會上,北京建築大學兼職教授、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中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據悉,馬克·梵·洛斯德萊特的研究工作推動了厭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技術在中國的工程化應用,推進了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在國內的自主研發速度,並為中國普及數學模擬技術在工藝設計及運行優化方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