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清華6項成果獲一等獎

2020-11-29 澎湃新聞

3月1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等領導為科技工作者頒獎,對他們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和熱烈祝賀。

在此次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共有3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6項。33項成果中,清華牽頭完成的獲獎成果15項,一等獎5項(佔一等獎獲獎總數的21%),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

精儀系尤政等完成的《先進納型衛星設計製造及應用》項目,建築學院林波榮等完成的《綠色公共建築環境與節能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項目,機械系朱煜等完成的《納米運動精度光刻機超精密雙工件臺技術與應用》項目,材料學院許慶彥等完成的《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定向凝固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工物系陳志強等完成的《雙能CT動植物檢疫智能查驗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榮獲一等獎。

環境學院王凱軍項目組,航天航空學院馮雪項目組,材料學院潘峰項目組,生命學院楊茂君項目組,核研院王建龍項目組獲得二等獎。

另有建築學院楊旭東項目組,土木系張建平項目組,土木系吳建平項目組,醫學院趙錫海項目組,第一附屬醫院李小梅項目組獲得三等獎。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祝賀獲獎老師及團隊,我們帶您簡要認識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獲獎團隊及成果。

一等獎

先進納型衛星設計製造及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完成人

尤政邢飛張高飛趙開春周斌陶晉任大海王曉峰趙嘉昊王健李濱孟子陽阮勇呂建華

項目簡介

納型衛星被認為是航天領域的顛覆性技術,已成為各國競爭的戰略高地,研究團隊從衛星設計製造、空間微型化功能器件研製、一體化高性能應用三個層次開展研究,形成了系列納型衛星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服務於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對我國航天領域相關產品的更新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公共建築環境與節能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

林波榮徐宏慶李曉鋒朱穎心劉加根梁楠李紫微陳洪鐘餘瓊王者代宏峰李晉秋高惠潤陳娜耿陽

項目簡介

如何從設計源頭實現公共建築綠色、節能和健康,是我國新時期綠色發展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項目歷時15年研究,建立了以綠色公共建築室內環境品質改善和能效提升為目標的設計新方法,提出了氣候適應型綠色公共建築室內環境營造新途徑,研發了即繪即模擬的性能化設計軟體平臺,突破了非均勻圍護結構新構造、無組織滲風防控、大型公共建築新型空調系統和超高層建築電梯滲風防控等技術難題。相關成果在北京及全國直接推廣應用約5000多萬平方米,間接應用約1.4億平方米。項目研發的設計新方法和新工具在全國一批大型甲級設計院得到應用,經反饋設計效率提高30%以上。項目建成運行後室內環境品質和用戶滿意度提升30%,節能率超60%,累計節能約2.6億度電,近3年直接經濟效益約6.3億元。

納米運動精度光刻機超精密雙工件臺技術與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華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

朱煜張鳴楊開明胡金春成榮李鑫胡楚雄尹文生徐登峰穆海華王磊傑張利胡海張永剛李曉通

項目簡介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受制於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尤其是技術難度最高、最核心的裝備——光刻機。該研究歷時十五年,突破了納米運動精度超精密光刻機雙工件臺系列關鍵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126項。雙工件臺的成功研製,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這一頂尖技術的國家。

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定向凝固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及工程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完成人

許慶彥李嘉榮陳仲強金海鵬孫長波顧欣柳百成王延輝荊濤謝洪吉劉世忠王豔麗

項目簡介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項目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航空發動機單晶/定向柱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建模與仿真的深入研究,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晶/定向柱晶高溫合金定向凝固多尺度模擬軟體系統。該成果成功應用於渦輪葉片的製造,是國內航空發動機單晶/定向柱晶渦輪葉片研製中首次應用的國產軟體,打破了跨國公司的軟體壟斷。

雙能CT動植物檢疫智能查驗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

陳志強張麗苗齊田李元景邢宇翔李亮趙自然黃清萍孫運達金鑫唐虎王學武丁輝沈樂王朔

項目簡介

長期以來,出入境檢疫使用透視X射線機進行查驗,由於透視圖像存在物體重疊,給快速準確檢測帶來明顯障礙。本項目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使用CT方法進行動植物查驗這一創新性構思,研製成功全球首套CT型動植物查驗先進技術裝備,開創了CT動植物檢測這一全新的應用和產業領域。項目共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72項,核心技術已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高科技產品。

二等獎

城鄉有機垃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與智能化裝備的研發及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中源創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

王凱軍閻中魏泉源宮徽朱民槐衍森俞金海徐恆張言超常風民

熱防護材料多尺度高溫在線測試關鍵技術與裝備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完成人

馮雪謝惠民陳連忠董雪林方旭飛張長興屈哲李燕戴相錄

阻變存儲材料與器件若干基礎問題研究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

完成人

潘峰曾飛宋成楊玉超高雙陳超李思釗王之順陳光唐光盛

城鄉有機垃圾分散處理技術模式與智能化裝備的研發及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中源創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

王凱軍閻中魏泉源宮徽朱民槐衍森俞金海徐恆張言超常風民

線粒體呼吸鏈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

完成人

楊茂君谷金科吳萌郭潤域馮越饒燏

放射性廢水高效處理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

完成人

王建龍李俊峰賈非

三等獎

農村建築清潔用能體系、關鍵技術與大規模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市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完成人

楊旭東葉建東單明馬榮江章永潔楊銘

建築全生命期BIM信息集成與應用技術研究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城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竹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

完成人

張建平胡振中李久林林佳瑞鄒東闕波

在線交通仿真技術支持下的城市交通超腦研究與應用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科進英華(北京)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

完成人

吳建平黃玲楊南徵李瑞敏熊曉威朱春麗

腦血管多模態影像關鍵技術研究

完成單位

清華大學北京清影華康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

趙錫海李睿陳慧軍羅建文苑純王新元

嬰幼兒難治性心律失常一體化複合治療的臨床研究與應用

完成單位

北京華信醫院

完成人

李小梅江河戈海延吳清玉靳永強張東亞

據悉,2018年共有212項成果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包括一等獎24項,二等獎58項,三等獎130項。這些成果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面向國際前沿熱點領域,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引領性和影響力。

文|成果辦

圖|獲獎團隊提供

編輯|李婧

相關焦點

  • 西北工業大學6項成果獲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省委書記胡和平為2018年度省科學技術最高成就獎獲得者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省長劉國中主持大會。我校黨委書記張煒代表學校參會。黃衛東教授作為參會代表在大會發言,介紹團隊在我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經驗與收穫。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北大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傑出青年中關村獎3人
    編者按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發布,11人獲首批中關村獎人物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日前發布,薛其坤、胡偉武等11人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等獎項,系中關村人物獎設立以來首批獲獎者。首批11人獲中關村獎人物獎根據《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市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市政府批准,授予薛其坤、胡偉武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授予文再文等6人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授予喬斯特·喬納斯等3人北京市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太鋼六項科技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獎
    日前,2020年度冶金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揭曉,太鋼6個項目成功上榜。其中,太鋼牽頭的1項成果、參與的2項成果共3項成果獲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成果獲三等獎。冶金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設立,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正式批准的鋼鐵行業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組織評審一次。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北大獲多個獎項
    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北京農學院科研成果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侯智)9月10日教師節之際,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北京農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沈元月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脫落酸調控非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的生理及分子機制
  • 北京科技大學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共有44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5項、二等獎37項和科普類獎2項,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是我校首次榮獲環保科技一等獎。
  • 11人、154項成果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彰顯北京科技創新風向標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和胡偉武2人榮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文再文、江穎、郭玉國、衛彥、徐燁烽、陳鵬6人榮獲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喬斯特•喬納斯、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歐利偉3人榮獲國際合作中關村獎。
  •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牽頭完成的一等獎獲獎項目介紹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牽頭完成的一等獎獲獎項目介紹先進納型衛星設計製造及應用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完成人:尤政 邢飛 張高飛 趙開春 周斌 陶晉 任大海 王曉峰 趙嘉昊 王健 李濱 孟子陽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人民網重慶9月22日電(胡虹) 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05-19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今(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兩位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 揭曉!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出爐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外籍科技專家周家足獲國際科技合作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
  • 重慶市揭曉2019年度科學技術獎
    中新網重慶9月22日電 (記者 鍾旖)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22日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緒紅、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設立於1997年,旨在獎勵重慶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以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當地科學技術進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 北京建築大學獲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建築大學獲悉,在10日舉行的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該校共獲得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此次大會上,北京建築大學兼職教授、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中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據悉,馬克·梵·洛斯德萊特的研究工作推動了厭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技術在中國的工程化應用,推進了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在國內的自主研發速度,並為中國普及數學模擬技術在工藝設計及運行優化方面的應用。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2日10時20分訊(記者 伊永軍)今(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杆人才」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記者蓋博銘)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克拉瑪依時訊】我市19項科技成果獲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8月1日,記者從市科技局獲悉,在日前揭曉的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我市19項科技成果獲獎。此次自治區科學技術獎評選,一共有127項科技成果獲獎,涉及農業、畜牧業、林業生態、化工材料、機械電氣、地質勘查、礦產開發、醫療、食品藥品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