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牽頭完成的一等獎獲獎項目介紹

2020-11-29 清華大學新聞網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牽頭完成的一等獎獲獎項目介紹


先進納型衛星設計製造及應用

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北京遙測技術研究所

完成人:尤政 邢飛 張高飛 趙開春 周斌 陶晉 任大海 王曉峰 趙嘉昊 王健 李濱 孟子陽 阮勇 呂建華

項目簡介:納型衛星被認為是航天領域的顛覆性技術,已成為各國競爭的戰略高地,研究團隊從衛星設計製造、空間微型化功能器件研製、一體化高性能應用三個層次開展研究,形成了系列納型衛星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服務於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對我國航天領域相關產品的更新換代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公共建築環境與節能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

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團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林波榮 徐宏慶 李曉鋒 朱穎心 劉加根 梁楠 李紫微 陳洪鐘 餘瓊 王者 代宏峰 李晉秋 高惠潤 陳娜 耿陽

項目簡介:如何從設計源頭實現公共建築綠色、節能和健康,是我國新時期綠色發展必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項目歷時15年研究,建立了以綠色公共建築環境改善和節能為目標的設計新方法,研發了相應的支撐關鍵技術。相關成果在北京及全國直接推廣應用約5000多萬平方米,間接應用約1.4億平方米。項目研發的設計新方法和新工具在全國4個大型甲級設計院得到應用,經反饋設計效率提高30%以上。

納米運動精度光刻機超精密雙工件臺技術與應用

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北京華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朱煜 張鳴 楊開明 胡金春 成榮 李鑫 胡楚雄 尹文生 徐登峰 穆海華 王磊傑 張利 胡海 張永剛 李曉通

項目簡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受制於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尤其是技術難度最高、最核心的裝備——光刻機。該研究歷時十五年,突破了納米運動精度超精密光刻機雙工件臺系列關鍵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126項。雙工件臺的成功研製,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這一頂尖技術的國家。

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定向凝固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及工程應用

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完成人:許慶彥 李嘉榮 陳仲強 金海鵬 孫長波 顧欣 柳百成 王延輝 荊濤 謝洪吉 劉世忠 王豔麗

項目簡介: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項目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航空發動機單晶/定向柱晶高溫合金渦輪葉片建模與仿真的深入研究,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晶/定向柱晶高溫合金定向凝固多尺度模擬軟體系統。該成果成功應用於渦輪葉片的製造,是國內航空發動機單晶/定向柱晶渦輪葉片研製中首次應用的國產軟體,打破了跨國公司的軟體壟斷。

雙能CT動植物檢疫智能查驗系統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

完成單位:清華大學 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陳志強 張麗 苗齊田 李元景 邢宇翔 李亮 趙自然 黃清萍 孫運達 金鑫 唐虎 王學武 丁輝 沈樂 王朔

項目簡介:長期以來,出入境檢疫使用透視X射線機進行查驗,由於透視圖像存在物體重疊,給快速準確檢測帶來明顯障礙。本項目在國內外首次提出使用CT方法進行動植物查驗這一創新性構思,研製成功全球首套CT型動植物查驗先進技術裝備,開創了CT動植物檢測這一全新的應用和產業領域。項目共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72項,核心技術已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成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高科技產品。

供稿:成果辦 圖片提供:獲獎團隊 編輯:周襄楠 

相關焦點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獲獎項目介紹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清華大學獲獎項目介紹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主要完成人:薛其坤、王亞愚、何珂、馬旭村、呂力主要完成單位: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該項目屬於凝聚態物理學領域。
  • 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揭曉,清華6項成果獲一等獎
    3月1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8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等領導為科技工作者頒獎,對他們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作出的貢獻致以崇高敬意和熱烈祝賀。在此次獎勵大會上,清華大學共有3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6項。
  • 清華大學、清核朝華等參與項目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清華大學與清華控股成員企業華控技術轉移旗下北京清核朝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參與項目「新型放射性廢液處理技術及裝置研製」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杆人才」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記者蓋博銘)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2020國家科學技術獎公示有感:看歷年汽車行業有多少項目獲獎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國家科學技術獎是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成果是經過嚴格評審、從眾多科技成果中脫穎而出的傑出代表,其技術先進性、創新性和學術價值代表了全國行業和領域內的領先水平。
  •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上理工牽頭完成的一等獎數量排名...
    近日,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本次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共授獎308項(人),上海理工大學共有六項科技成果獲得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牽頭完成的一等獎數量排名上海市屬高校第一,獲獎等級取得學校歷史最好成績。在此次所獲獎項中,由上海理工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的項目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上海理工大學教師參與的項目獲得二等獎1項。
  • 色譜、ICP、拉曼等儀器項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
  • 2019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杆人才」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記者蓋博銘)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醫衛領域有36個項目獲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醫藥衛生領域共計36個相關項目獲獎(獲獎名單請見下文)。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85個項目(人選)。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分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6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23項,二等獎148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共5人,分別授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筒?迪安?米勒、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姆斯?弗雷澤?
  • 齊魯政情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解碼山東近五年獲獎項目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選名單,山東省共32個項目獲獎。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發,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五年來,山東在獲獎數量繼續保持高位的同時,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
    同濟牽頭完成的24項成果(人)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13項,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20-05-19
  • 北京科技大學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共有44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5項、二等獎37項和科普類獎2項,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是我校首次榮獲環保科技一等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發布,11人獲首批中關村獎人物獎
    新京報快訊(記者 沙雪良)《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日前發布,薛其坤、胡偉武等11人獲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等獎項,系中關村人物獎設立以來首批獲獎者。去年8月起施行的新版《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首次增設人物獎,均以中關村獎命名。此次獲獎人物,為首批獲獎者。按照獎勵辦法,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是北京市最高科學技術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設立,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推動科學發展和進步,或者在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中取得重大突破,創造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或者生態環境效益的個人。
  • 淄博21個項目入選省年度科學技術獎公示名單 獲獎數量創新高
    淄博9月22日訊 今天,記者從淄博市科技局獲悉,根據省科技廳公布的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人選)公示名單,淄博市21個牽頭和參與的項目獲獎。其中,一等獎項目2項、二等獎項目5項、三等獎項目14項,獲獎數量創歷年新高。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9月1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最全獲獎名單來了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同時,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
  • 北京建築大學獲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
    新華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魏夢佳)記者從北京建築大學獲悉,在10日舉行的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該校共獲得4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此次大會上,北京建築大學兼職教授、北京未來城市設計高精尖中心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馬克·梵·洛斯德萊特榮獲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據悉,馬克·梵·洛斯德萊特的研究工作推動了厭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等技術在中國的工程化應用,推進了好氧顆粒汙泥技術在國內的自主研發速度,並為中國普及數學模擬技術在工藝設計及運行優化方面的應用。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 薛其坤胡偉武榮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舉行。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最全獲獎名單來了!
    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薛其坤、胡偉武等11位專家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同時,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分設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54項成果獲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獲獎名單!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公布(附醫藥衛生領域獲獎名單)
    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頒發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屆人物獎,並為154項獲獎項目頒獎。包括自然科學獎15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12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27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9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