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2020-07-18 人生如夢LLH

最新消息,李蘭娟院士獲得了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獎金是300萬,但是,李院士在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後,第一時間把這些錢捐了。

而且是有計劃地捐,用來培養人才。計劃把獎金的三分之一用來獎勵團隊,三分之二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疫情期間,我們明星的捐款。

明星捐款的也不少,但相比她們掙得是不是小巫見大巫了呢。很多明星一年的化妝品費用就是六位數,一部片酬可能就幾千萬甚至上億,但疫情捐了多少呢?大部分都是20萬左右吧。

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通過李院士捐款,再次提醒我們國人,什麼人最重要?科技人才。

第一:我們的科技人員不但學術精湛,關鍵是品德高尚。

看看我們的院士李蘭娟、鍾南山等院士,那麼大年齡,堅持在疫情一線,心繫人民。這些老一輩科學家,不僅僅是學術精湛,關鍵是品德高尚。

好不容易掙了點獎金,還一分不留地捐了出來。300萬,可能數目不是很大,但對於院士來講,也不是一筆小數目。相對於明星在疫情期間的捐款,是不是很多呢?明星掙錢比院士多多了吧,但有幾個人捐了300萬呢?

老一輩科學家這種品德更值得大家學習。

第二:我們的科技人員應該享受和明星一樣的待遇。

我國科技人員的待遇還是太低,他們最應該享受明星那樣的待遇。

明星一年掙幾百萬,上千萬,我們的科技人員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我們的科學家一年也能掙幾百萬,誰還會去美國不回來呢?

那麼多人才流失到國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科技人員的待遇太低,他們要為房子車子發愁,還哪有心思搞什麼科研?

該提高我們科技人員的待遇了,要像對待明星一樣對待我們的科技人員!只有如此,我們的科技才會發展得更快!

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第三:我們對科技人員的獎金還是太少。

我們對科技人員的獎金還是太低。

李院士,疫情期間為國家作出了多大的貢獻,為什麼才獎300萬呢?這樣的科學家獎一億都不過分!

我們的明星一部片酬都可以上億,為什麼科學家不可以呢?難道一個科學家的貢獻還沒有明星大嗎?

我們還是不夠重視我們的科技人員,獎金力度還是太小。

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國家要發展,必須重視我們的科技人員。但看看我們李院士的獎金,說實在的,還是太少了。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科學家能像明星一樣受人追捧,更希望我們的科學家能享受到明星一樣的待遇。

只有如此,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

相關焦點

  • 網友心中的共和國勳章人選,李蘭娟捐300萬獎金,院士不容詆毀
    這幾天,李蘭娟院士的一個舉動,再一次證明了我國科學家的偉大無私。近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科技最高獎,獲得獎金300萬元。李蘭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從李院士捐獎金到中科院集體辭職事件看科技人員的待遇
    在古代,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孔子說:「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劉永坦院士將800萬獎金捐出】8月3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個人獲得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劉永坦院士表示,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能夠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
  • 又一院士捐出700萬獎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本來寫了一篇有關美利堅那邊戲精懂王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結果寫完了不給過,這就讓人很納悶了。不過下午在看推送時,一個新的消息出現,這就是我們最近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96歲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王振義院士,他將所獲的700萬元獎金捐出作為扶貧資金!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獎,青島籍女科學家李婧獲300萬元獎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4日北京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300萬元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為青島籍女科學家。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都怎麼花的?
    據新華社消息,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獎金每人300萬 50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浙江這兩人上榜
    這是屬於卓越青年科學家的榮耀時刻。以極為莊重的儀式,高規格陣容,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給今年的50位獲獎人一個盛大典禮。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 屠呦呦獲得的300萬諾貝爾獎金要繳個人所得稅嗎?
    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頒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瑞典國王向屠呦呦頒發了諾貝爾獎證書、獎章和獎金。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00萬人民幣),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約300萬人民幣,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 校友陳志堅博士獲生命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和其他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獎金300萬美元,以表彰他們在生命科學領域做出的重大突破性貢獻。「科學突破獎」是目前全球獎金最高的科學獎,因此,又被稱為豪華版諾貝爾獎。
  • 李蘭娟院士榮獲浙江科技大獎,300 萬元獎金將全部捐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李蘭娟教授榮獲「2019 年度浙江科技大獎」,接受省委書記車俊頒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在大會發言。,成功阻擊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疫情,推動我國在新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成為國際領跑者;作為感染微生態學理論的奠基者,首次提出並不斷豐富感染微生態學理論,揭示了肝病腸道微生態宏基因組變化規律,成果在 Nature 等雜誌發表,引領國際微生態發展;面對歷次來勢洶洶的各種新突發傳染病威脅,不懼安危,深入一線,創建新突發傳染病防控「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此次疫情期間,李院士不顧花甲年高
  • 獎金高達300萬的中國版「諾貝爾獎」,被我們攀枝花小夥拿到了!
    「科學探索獎」揭曉了!  殼姐來給你們科普一下  「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不超過50位獲獎人。
  • 300萬獎金!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2020年「科學探索獎」獎項涵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等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
  • 獲科學探索獎,300萬獎金自由支配!這個青島嫚厲害了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全國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值得驕傲的是,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嫚」。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調整獎金標準,最高獎金300萬元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9月10日)舉行,2019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首次設立的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在大會上頒發。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金標準今年也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突出貢獻中關村獎300萬元/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50萬元/人,全部屬獲獎人個人所得。
  • 諾貝爾和平獎,758萬獎金,川普「落選」了
    且今年的諾貝爾獎金還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758萬元),比去年還多100萬,不僅沒花完,還越發越多!而在學術界被稱之為「豪華版諾貝爾獎」的「科學突破獎」,獎金竟也高達300萬美元!諾貝爾曾說,每年給每個獲獎人提供一筆『足以保證他 20 年不出研究成果也不會餓死』的錢,那麼今年這700多萬元的諾獎獎金是什麼水平
  • 諾貝爾和平獎,758萬獎金,川普「落選」了
    而諾貝爾獎自 1901 年第一次頒發至今,已經連續頒發了 119 年,這期間發出去的獎金早就超過了諾貝爾留下的遺產數額。 為何諾貝爾的遺產到現在還沒有花完?且今年的諾貝爾獎金還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758萬元),比去年還多100萬,不僅沒花完,還越發越多!
  • 黑洞照製作者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獎金300萬美元
    據法新社9月5日報導稱,合作製作出世界首張黑洞圖像的347名科學家5日榮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並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被譽為「科學界奧斯卡」。今年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首次公布了一個巨大黑洞被橙色白熱等離子體光環包圍的圖像,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盧煜明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金。「科學突破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元,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最新一屆科學突破獎於2020年9月10日公布獲獎名單。獎金為300萬美元。這種無創產前檢測已用於90多個國家。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超過一百萬孕婦接受這項測試。這個革命性的方法為全球無數的孕婦提供了無創產前診斷。
  • 世界第一壕獎頒發華人科學家獲300萬美元獎金,距諾獎再近一步
    今年的突破獎的獎金共計 1875 萬美元。科學突破獎被譽為全世界最慷慨的科學獎,單項獎金高達300萬美金,遠超諾貝爾獎獎金,堪稱科學界「第一巨獎」。這種無創產前檢測已用於90多個國家。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超過一百萬孕婦接受這項測試。這個革命性的方法為全球無數的孕婦提供了無創產前診斷。
  • 諾貝爾獎金為什麼花不完?
    這119年裡,先後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榮獲諾獎。這些科學家在獲得獎牌和證書的同時,還會獲得一筆獎金。這筆獎金主要來源於諾貝爾本人留下的遺產。遺產的94%,約3100萬瑞典克朗,用於獎金的支出。支出情況如下:2001年到2011年,單項獎金均為1000萬瑞典克朗。2012年,從此前的1千萬克朗減少至800萬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