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李蘭娟院士獲得了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獎金是300萬,但是,李院士在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後,第一時間把這些錢捐了。
而且是有計劃地捐,用來培養人才。計劃把獎金的三分之一用來獎勵團隊,三分之二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疫情期間,我們明星的捐款。
明星捐款的也不少,但相比她們掙得是不是小巫見大巫了呢。很多明星一年的化妝品費用就是六位數,一部片酬可能就幾千萬甚至上億,但疫情捐了多少呢?大部分都是20萬左右吧。
通過李院士捐款,再次提醒我們國人,什麼人最重要?科技人才。
看看我們的院士李蘭娟、鍾南山等院士,那麼大年齡,堅持在疫情一線,心繫人民。這些老一輩科學家,不僅僅是學術精湛,關鍵是品德高尚。
好不容易掙了點獎金,還一分不留地捐了出來。300萬,可能數目不是很大,但對於院士來講,也不是一筆小數目。相對於明星在疫情期間的捐款,是不是很多呢?明星掙錢比院士多多了吧,但有幾個人捐了300萬呢?
老一輩科學家這種品德更值得大家學習。
我國科技人員的待遇還是太低,他們最應該享受明星那樣的待遇。
明星一年掙幾百萬,上千萬,我們的科技人員為什麼不可以呢?如果我們的科學家一年也能掙幾百萬,誰還會去美國不回來呢?
那麼多人才流失到國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科技人員的待遇太低,他們要為房子車子發愁,還哪有心思搞什麼科研?
該提高我們科技人員的待遇了,要像對待明星一樣對待我們的科技人員!只有如此,我們的科技才會發展得更快!
我們對科技人員的獎金還是太低。
李院士,疫情期間為國家作出了多大的貢獻,為什麼才獎300萬呢?這樣的科學家獎一億都不過分!
我們的明星一部片酬都可以上億,為什麼科學家不可以呢?難道一個科學家的貢獻還沒有明星大嗎?
我們還是不夠重視我們的科技人員,獎金力度還是太小。
國家要發展,必須重視我們的科技人員。但看看我們李院士的獎金,說實在的,還是太少了。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科學家能像明星一樣受人追捧,更希望我們的科學家能享受到明星一樣的待遇。
只有如此,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