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院士捐出700萬獎金,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2020-09-11 小鐮先生

本來寫了一篇有關美利堅那邊戲精懂王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消息,結果寫完了不給過,這就讓人很納悶了。

不過下午在看推送時,一個新的消息出現,這就是我們最近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96歲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王振義院士,他將所獲的700萬元獎金捐出作為扶貧資金!



說實話,看到這種消息我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評價《射鵰》裡面郭靖的那句話: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一)


歷史上,中國科學家向來都擁有這種為國為民的情懷。

實際上有很多默默無聞的科學家在為我國的科學事業默默奉獻,在這裡面,你會看到很多的科學家奉獻自己的一生,最後卻將自己所有的獎金留給最需要的人。


1964年,毛二可參與組建了我國雷達研究所,並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的第一臺相控陣雷達,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後來在北京理工大學作為博士生導師,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2020年,毛院士獲得北理工五年一度的&34;,現場,毛院士說:我要把所得的獎金全部捐給北京理工大學。希望這筆獎金可以為支持我成長工作一輩子的地方,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於是,100萬獎金全部捐給了北理工。


李俊賢,我國工程院院士。

是我國火箭推進劑的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人之一,可以說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裡面,李院士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2018年,李院士與夫人一起捐贈300萬元,用來培養人才,主要幫扶困難學子和優秀博士生。


盧永根,祖籍香港,中國工程院院士。

盧院士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1983年開始,擔任華農校長,這一幹,就是13年。在盧院士的日記本上寫著一句話:

&34;!

——這就是至今被很多網友傳頌的&34;的出處!

2017年,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將畢生積蓄合計880餘萬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34;,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

2019年,盧院士因病去世。


(二)


有人說,這些人傻,自己辛苦得來的獎金卻無償捐助;

也有人說,他們不缺錢。

前者或許是以社會上某些活在自己世界、習慣了奪取的那部分人為主,很多這樣的人會有一種思想:我憑什麼要為社會做貢獻,我做好自己就行了,或者更多人會有這種心理:社會總是欠我的。

對於這部分人,也許他們還生活在原始時代吧。社會是什麼?你、我、他,只有我,是組不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的,你好,他好,自己在這中間,才會更好。


而對於後者說不缺錢的這部分人,或許心裡是這樣想的:比我有錢多了吧!

但是你要知道,他們是群什麼身份的人?!

國家科學院院士!

屬於國家頂級科學家!


而這批人實際能拿到多少錢呢?

這裡我截取到網上一位在內部工作的人士關於院士的工資統計,某位工程院院士周教授,國家發明一等獎獲得者。月基本工資:4890;特殊貢獻津貼:100;崗位津貼:1000;院士津貼:5000;(由於大學有寒暑假,假期沒有崗位津貼);扣除:所得稅約800,住房公積金1200,工會費等其他費用約2000 累計月收入約:9100元左右。

年收入約100000元。


這就是一位國家院士的收入。

如果你覺得這個數據不準確,那麼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東西:

上面的是來自官方的消息,提出的是40萬年薪和150萬的安家費,聘請的是兩院的院士,也就是說國家頂尖人才。


然後我們來看看目前的娛樂明星的年收入排行榜:

這樣一對比,你會發現,我國兩院院士還比不上明星的一個零頭!


(三)


而長此以往,那麼科學家將會真正成為一個冷門的職業。

要知道,所有的人都一樣,在進行自己的職業選擇時,一定看得是:錢。

當頂級科學家的工資不及國內三線明星的零頭,當企業中層碾壓科學家工資的時候,那麼這份工作就很危險了!


老一輩科學家的幾十年無私奉獻打下來的基礎,在商業社會裡面將會被摧殘的支離破碎!


而我們知道,科學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動力!

大到航空航天,小到柴米油鹽,都離不開科學,我們崇拜的明星,充其量不過是茶餘飯後的談點,科學才是國家的未來。


而實際上,目前國內因為科學水平和待遇跟不上,很多我國著名、頂尖的科學家只能選擇在國外進行任教、研究。

所以,當老一輩科學家把畢生積蓄都投入到人才培養中來,這本身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也是為社會謀福利。

當真正將科學家的待遇提高,將科學設備的投入加大,整個社會也開始燃起&34;的激情時,那時候,才是一個偉大的中國!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原創/鐮刀先生

轉載請註明來源

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繼錢七虎院士後,又一名院士捐出全部800萬元獎金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一起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800萬元(全部歸個人支配)。但是前腳剛剛獲獎,後腳錢七虎院士就把800萬獎金「花」了個精光,因為他把自己榮獲的800萬元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金,全部捐獻給了其設立於家鄉崑山的「瑾暉」基金,重點資助西部貧困學子。
  • 王振義院士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獎金數百萬,但他卻說有點難過
    張亭棟教授、王振義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們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其實是蠻大一筆獎勵了。 但是當我聽到電話連線獲獎者王振義院士的時候,聽完王院士所講,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醫者,俠之大者!
  • 從李院士捐獎金到中科院集體辭職事件看科技人員的待遇
    最近,關於合肥中科院90名科研人員辭職和浙大李蘭娟院士捐出她應的科研獎金的事,引起大家熱議。對此,對這兩起事件,因為不知道具體內情,也沒有資格進行評論。但突然想到古代有個故事,孔子是進行過講評的。這就是子貢贖人和子路受牛的事。
  • 劉永坦院士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設立永瑞基金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 通訊員 張妍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為劉永坦院士、馮秉瑞教授頒發捐贈紀念獎牌、證書及教育貢獻獎獎牌。哈工大校長周玉主持捐贈儀式。
  • 捐出800萬獎金的科學家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從劉永坦、馮秉瑞夫婦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劉永坦:這份殊榮不單屬於我個人,更屬於我的團隊,屬於這個偉大時代所有愛國奉獻的知識分子。點讚這位「我們該追的星」!
  • 劉永坦將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劉永坦將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今年8月3日,劉永坦院士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
  • 墨子:俠之大者的功利主義
    墨子作為"遊俠兒"的"祖宗",不僅以身行俠,還將"俠"的思想發展成了一門獨立的文化,可謂是把"行為主義"玩出了哲學高度。"遊俠"在墨子之後聲名大振,使得司馬遷都為之立傳,《史記》中專門有《遊俠列傳》一章來描述他們: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 那什麼是"遊俠"?呂思勉先生下了這樣的定義:"好文者為遊士,好武者為遊俠"。武與俠的聯繫使之又逐漸演變出了"俠客""刀客""劍客"甚至是"刺客"外延。
  • 劉永坦院士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 網友心中的共和國勳章人選,李蘭娟捐300萬獎金,院士不容詆毀
    這幾天,李蘭娟院士的一個舉動,再一次證明了我國科學家的偉大無私。近日,李蘭娟院士獲得浙江科技最高獎,獲得獎金300萬元。李蘭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於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給李院士獎300萬獎金,我們國家給科學家的獎金為什麼這麼少?
    最新消息,李蘭娟院士獲得了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獎金是300萬,但是,李院士在得知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後,第一時間把這些錢捐了。而且是有計劃地捐,用來培養人才。計劃把獎金的三分之一用來獎勵團隊,三分之二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 劉永坦院士: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與夫人馮秉瑞教授一道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學校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劉永坦院士致力於我國海防科技事業40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的新體制雷達,打造了一支響噹噹的「雷達鐵軍」,為中國海疆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2017年11月6日,光明日報曾以《劉永坦:愛國心 強國夢》為題對劉永坦院士的事跡做整版報導。
  • 800萬的獎金,他全捐了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800萬獎金!全部捐出!
    8月3日,有媒體報導,201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將800萬獎金全部捐出本篇報導的主人公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教授 劉永坦,是2018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也是兩院院士。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直致力於研究雷達,堅持自主研發,打破海外對國內的技術壟斷,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當之無愧獲得最高科學技術獎。
  • 他把800萬獎金全捐了!基金的名字還有一個愛情故事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800萬元獎金全部捐給哈爾濱工業大學,設立永瑞基金(從劉永坦、馮秉瑞夫婦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旨在聚焦國防電子工程領域,助力學校培養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 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
    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曾從20世紀80年代起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大獎組委會與王振義教授進行了現場連線。他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
  • 劉永坦捐出最高科技獎800萬獎金 設立人才培養基金
    8月3日,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劉永坦,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從20世紀80年代起,劉永坦院士堅持自主研發新體制雷達,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祖國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睛」,讓我國海域監控面積從不足20%到全覆蓋。
  • 捐出800萬獎金的劉永坦,報考哈工大有前途
    劉永坦,出生於1936年的兩院院士,今年84歲,與鍾南山老爺爺是一個時代的人,那一代人是執念於奮鬥的人。劉老是哈工大教授,於201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然而,他與家人商量後,將這800萬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目的是為發展哈工大的國防電子工程領域。
  • 中科院院士王貽芳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王貽芳:  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11未來論壇供圖  捐50萬美元獎金助力大型對撞機建設  王貽芳、陸錦標兩位科學家獲得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他們實驗發現了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為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頒獎典禮上,王貽芳宣布捐出全部50萬美元獎金,建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促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