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義院士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獎金數百萬,但他卻說有點難過

2020-09-13 何懿醫生

難得周末下午有時間,抽空看了2020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典禮。張亭棟教授、王振義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們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其實是蠻大一筆獎勵了。

但是當我聽到電話連線獲獎者王振義院士的時候,聽完王院士所講,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醫者,俠之大者!

主持問:「王教授,您獲得這個獎項有什麼感想?」,本來以為會是一些習以為常的感謝,結果王教授的回答卻讓人感慨:「為什麼這個獎給我一個這麼大年紀的人呢?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方面,王教授就說了一句:說明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對國家的發展有益,自己作為獲獎人還是很開心。但是難過的一方面呢,自己也非常憂愁,為什麼這個獎給我一個年紀這麼大的人,我已經96歲了,很快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為什麼這個獎不給到年輕人,難道他們沒有創新嗎?

8分鐘左右採訪的過程,王教授其實一直在強調創新,醫學的創新,年輕人的創新。簡單和大家總結一下:

1、獲獎了,又開心又難過;開心是感謝大家對我研究工作的認可,國家企業對科學的重視;

2、不開心的是,這個獎,應該給更多的年輕人,年輕人的創新更重要,他們還能為國家工作,而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3、要更加重視工作的創新性,而不是一味地看著是否發表頂級論文。這次獲獎成果,當初發表的文章也是中等水平的論文。

4、艱苦奮鬥才能創新,華為一個私人企業,也可以做到5g引領全球,離不開艱苦奮鬥,醫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有離不開堅持不懈。

5、最後,還是鼓舞中國的年輕醫學科學工作者。工作了一輩子,我們努力了幾十年,也只是解決了一種白血病,而不是所有的白血病。每天仍然有很多急性白血病的病人死去,我非常難過。應該獎勵更多的年輕人,可以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實現我們的理想。

6、判斷一個年輕人怎麼樣,就得看他的創新能力、鑽研能力、持續能力,畢竟成功不是一兩天的事。

至於獎金如何分配,王教授直接委託醫院捐贈給扶貧積基金會。聽完王教授的電話連線,才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醫者?至於王教授「一門四院士」,師徒接力攻克白血病的佳話,我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吾輩楷模!

相關焦點

  •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
    【96歲院士將未來科學大獎獎金全捐!他說:為什麼這個獎要給我?】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新聞發布會現場,大獎組委會與王振義教授進行了現場連線。他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
  • 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王振義:「獎金全部捐,讓年輕人多說說」
    這位已經96歲高齡的大家,是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內科血液學專家,也是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之一。得知獲獎後,他表示:「心情好的壞的都有,一方面我們國家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對人民有益就受到表揚和獎勵,作為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
  • 未來科學大獎獲得者王振義:「獎金全部捐 讓年輕人多說說」
    這位已經96歲高齡的大家,是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內科血液學專家,也是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之一。得知獲獎後,他表示:「心情好的壞的都有,一方面我們國家重視科學,研究工作對人民有益就受到表揚和獎勵,作為受獎者當然非常高興。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作為中國第一個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未來科學大獎同時希望,通過這種激勵示範效應,激發全社會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家的尊重,吸引更多青年投身科學,實現中國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 獲未來科學獎百萬獎金後,96歲王振義院士做出決定:全捐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面對「準備怎麼分配獎金」的提問時,96歲的王振義院士說,「麻煩醫院幫我全部捐給扶貧基金會。」據悉,未來科學大獎獎金高達百萬。王振義有多厲害?事情得從半個世紀前說起。
  • 單項獎金約700萬!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誕生於2016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傑出科學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約700萬元人民幣。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 「未來科學大獎」揭榜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有「中國諾獎」之稱,每年評選一次,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因其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專訪96歲院士王振義:我為什麼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後覺得憂愁?
    接到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秘書的電話時,王振義納悶:「難道是天上掉餡餅?」被告知他是今年的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後,電話再次打來時,就是大會頒獎現場的連線。「您的心情能不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主持人問。2016年成立的未來科學大獎,是國內首個非官方科學獎項,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不接受個人申請與社會推薦。今年9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是今年4位獲得者之一。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作為中國第一個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得者彭實戈,獎勵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 張亭棟 王振義 盧柯 彭實戈獲獎 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於 9 月 6 日在北京公布 2020 年獲獎名單。「物質科學獎」獲得者盧柯院士,1965 年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因為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從而獲獎。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喜獲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
    【儀器儀表網 行業大咖】據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消息,該獎項2020年獲獎名單分別是: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其中,張亭棟、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其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96歲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他說「這個獎為啥不給年輕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朱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其中「生命科學獎」被授予9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振義,以表彰他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 百萬美元獎金!高官獲評「未來科學大獎」的背後的故事
    高級官員也能獲評「未來科學大獎」得百萬美元獎金,小編一語驚人!在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頒發揭曉之時,就有這麼一位副省級官員獲此殊榮。官員與科學獎?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秘辛,小編便和各位朋友一起探究一下「未來科學大獎」官員獲獎背後的故事。
  • 96歲王振義院士獲獎!「未來」大獎,為何不獎勵年輕的科學家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設立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2016年1月17日在舉行的未來論壇年會上,未來科學大獎正式宣布成立。截至2020年9月,未來科學大獎共組織4次評獎,20人獲獎。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單項獎金百萬美元「砒霜治療白血病」奠基人張亭棟等四人折桂
    圖片來源:未來科學大獎官網未來科學大獎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人民幣約700萬元)。發布會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何川表示:「今年1-4月,我們定向邀請社會各個領域2000多位專家提名候選人,包括數位諾貝爾獎得主、100多位各國院士、十幾所院校校長及資深專家都積極參與了今年的提名。可以說,未來科學大獎目前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範圍內科學家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導 被稱為「中國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獲獎名單 9月當日,《華夏時報》記者在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摘得「生命科學獎」; 盧柯因其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