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背後的傷痛

2021-01-09 騰訊網

來源:史篇

語言是人類歷史的DNA。

中國的歷史,是不斷被野蠻摧毀和重建的歷史,也是漢人不斷南遷的痛史,漢語的每一個字都精確的記錄了這段漢族歷史的血腥與傷痛

影視劇裡,人們總愛笑話日本兵講漢語「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了……」,假設日本鬼子一直佔領中國,那麼今天日本人的蹩腳漢語就會成為通用語言。

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實際上早就發生了:現在通行的普通話,其實是「阿爾泰語系的蒙古族、鮮卑族、女真族」等等遊牧民族學習漢文時所說的蹩腳漢語,這些人成為統治階級後,他們這種鸚鵡學舌的漢語就堂而皇之的成為了國語,而純正漢語的發音完全出乎你的想像。

漢族以及漢語大致在秦漢時期形成,中國境內雖然方言眾多,但漢族統一後的語言——「雅言」逐漸成為了漢語的正統。

西晉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史稱「五胡亂華」。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或越過長江,主要落戶在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晉室也遷至現在的南京。

這些中原士族同時也把洛音也帶到了江淮一帶,與當地土著的吳語產生交融。而此時的中國北方則是一片種族混亂屠殺的狀況直至最終形成漢胡混血政權。中國就這樣一分為二,形成了長達近300年的南北朝對峙,中原漢語也「南染吳越,北雜夷虜」。

以南京為中心的東晉南朝作為漢人的王朝,傳承了中原的文化,史稱「六朝文化」,而當時「南染吳越」的金陵音成為中國的官話。

隋朝統一中國後,與秦朝一樣,僅僅傳了兩代就覆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唐朝。

隋唐的都城都在關中西安一帶,金陵音與長安音則形成南北兩大正統音系,最終長安音佔據了上風。日本人在六朝的時候就輸入了南京的「吳音」,到唐朝時,日本人重新把長安的「漢音」帶回日本,形成了現在的日語。

唐末北方戰火紛飛,大量中原居民南遷,經歷五代,宋朝建立。因宋都在開封,所以開封音就成為宋元明所稱「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隨後金滅北宋,宋遷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遷至杭州、南京、揚州一帶。

南京、揚州作為吳語的北緣,相當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並逐漸脫離吳語,慢慢形成了後來的「下江官話」。

隨後蒙古滅南宋,入主中原。蒙古人對中國北方實行種族滅絕式的屠殺,以至於秦嶺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區幾乎成為無人區,黃河中遊的「中原音」也完全覆滅。

南宋的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徹頭徹尾的亡國,南宋的軍隊和政權被蒙古人一直追殺到廣東崖山,幾十萬南宋軍隊在海上與蒙古人決戰並全軍覆沒。自此起,中國再也不是過去的中國,漢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完全的、徹底的丟失了主動權。

蒙元國祚不到百年,明朝建立。因蒙古人的屠殺,到明初中國的人口極度不平衡。明朝從因位於山區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遷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從江南遷移民眾至江淮,並從湖廣調人填四川。

彼時環視中國,河洛早不是那個河洛,齊魯早不是那個齊魯,燕趙早不是那個燕趙,整個北方都不同程度的被胡化,而尤以蒙元大都(今北京)附近為最,最後一個漢人的首都杭州也相當程度的被越人和吳語所同化。只剩下南京、揚州、鎮江一帶才保留了一些相對純正的中原人的血脈和語音。明朝詔修《洪武正韻》,以宋朝中原雅音為正,事實上以南京一帶的方言為基礎,這就是明朝的官話。

事實上,今日人們所能夠清晰的追慕到的最遠的痕跡就是明朝,無論是文化、語言、藝術還是建築。因為讓中國第一次徹底「亡國」的蒙元就像一把刀,很大程度上斬斷了中國近古與中古、遠古的聯繫。明朝讓人們能夠隱約觸摸到宋朝以及宋之前的痕跡。

朱棣上位之後,明朝遷都北京。但整個明朝,南京都保留著與首都同樣的建制,朱棣遷都北京的時候,從南京以及附近一帶帶去了大量的人口,這就是明朝北京人的基礎。

明末,滿清入關,強迫漢人剃髮易服,這在江蘇一帶遭受到了最強烈的抵抗。於是,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之屠等等,滿清在長江下遊製造的屠殺慘案不斷,而這裡正是自南宋以來中國千年的文化、經濟中心。

滿清入關後,中國的總人口降為明末的一半,北京迅速被滿化。滿人開始學說漢語,但他們口中的漢語,已經完全喪失了入聲,並且有了翹舌和兒化音。這些都是滿人阿爾泰語系的特徵。

滿人這種北京的內城話最終蔓延到了整個北京,到清朝中後期,這種方言最終戰勝了作為明朝官話的下江官話,成為清朝的官話,乃至現在普通話的基礎。從義大利來的傳教士利馬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從保存至今的利馬竇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明代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並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

滿語的先天殘疾摧毀了漢語,首先,入聲字一下子就全丟了,這就是漢語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歷史原因,用滿語套學漢語的發音更是不倫不類,可以肯定地說,這是發音最糟糕的漢語。

歷史就是這麼殘酷,滿人的這種蹩腳漢語比起日本人的蹩腳漢語要幸運得多了,隨著使用人口的增加,這種讓當時的漢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腳發音漸漸成了滿清官方的通用官話。

後來,民國替代了滿清,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再造華夏。而且與東晉、明朝一樣,新的漢族政權同樣定都在南京。這也印證了,南京一帶更能代表漢民族那多遭劫難、幾乎遺失的因素。

民國之後,首都遷至了北京,中國的一切開始以北京為中心而構建。某種程度上,這造成了一種有悖於民國努力方向的「反漢化」。隨著新「普通話」的推廣,人們逐漸遠離並忘記了自己祖先曾經使用過的語言。

中國的官話,就像兩個輪迴,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金陵;然後再到長安,到洛陽,又回到金陵。在這個輪迴變換的過程之中,歷史上中國官話的各個瞬間被中原的移民帶到了東南沿海各省並以某種方式保存了下來。

比如,據說客家、閩南話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話,而粵語則比較接近秦漢時期的關中話。但東南沿海各省因為位於丘陵地帶,位置偏遠、人口較少,交通也很不便,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遷移並沒有政權的跟隨,故而終究難以左右中國的主流,他們所保存的語言也難以反哺那個不斷動亂變遷的中原。

回到現在,再看看如今的下江官話,這個接近明朝官話的方言,語言學者們一致公認揚州話是最理想的國語,因為揚州話聲音好聽,保存了漢語的重要特徵入聲,而且使用範圍較廣,這證明揚州話可能最接近明代漢族人的普通話。

有很多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嘆息也好,扼腕也罷,都已經無濟於事。經過蒙、滿奴役了三百多年的漢人,到清末的時候,已經從漢唐的子民淪為貧困的半野蠻人。而中國現在的官話,恐怕是再難動搖了。

近代的「普通話」一詞,是朱文熊於1906年首次提出的,後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並與茅盾就普通話的實際所指展開爭論。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並鞏固下來。

在1955年舉行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上,張奚若在大會主題報告中說:「為了突出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為了突出我們各民族語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經過深入研究,決定不採取國語這個叫法。如果叫國語的話,擔心會被誤解為把漢語凌駕於國內其他民族之上。」

經過研究最後決定叫普通話。在這次會議上,與會者就普通話的方言基礎產生了激烈爭論,最後,大會決定採用投票辦法,從覆蓋漢語區的15種主要方言中,選出一個作為普通話的基礎方言。

當時的投票結果是:北京官話(以北京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52票位居榜首;西南官話(以西南官話為基礎方言,以成都語音為標準音)獲51票,以一票之差名落孫山;第三名是吳語(以吳語為基礎方言,以蘇州或上海語音為標準音),獲46票;粵語(以粵語為基礎方言,以廣州語音為標準音)獲25票,名列第四。

1956年2月6日,正式做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決定,把普通話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使得普通話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了。其中,「普通話」三字的涵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普通話的語法以魯迅、茅盾、冰心、葉聖陶等人的著名現代白話作品為規範,並且還必須是這些現代白話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備註:官話是以之為母語的人口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漢語一級方言,名稱源自中國古代對漢語官方標準語的稱呼,古代使用的漢語在周朝稱「雅言」,到了明清時已稱「官話」,1909年則定稱「國語」,1956年開始稱「普通話」。

「官話」的詞義,現今既可以指「漢語官方標準語」也可以指「漢語官話方言」,詞義視上下文而定。官話可細分為八種次方言: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冀魯官話、中原官話、江淮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其中以西南官話為母語的人口為最多。

相關焦點

  • 短片展現傷痛記憶:大象表演背後的殘忍馴服
    大象表演背後的殘忍馴服  羊城晚報記者 李國輝  實習生 佔佳鳴  英文中有一句俗語,叫做「大象永遠不會忘記」。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的研究顯示,大象有著非凡的記憶力。獲得善待,它懂得報恩。傷害它,痛苦的回憶會長期留存在它的大腦裡。
  • 現代漢語詞典收字母引爭議 評:背後是信心缺失
    現代漢語詞典收字母引爭議 評:背後是信心缺失 商務印書館因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以「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4號令)等法規」為由被百餘學者聯名舉報「違法」。球迷們發現,原來被央視拋棄的NBA居然被堂而皇之地收入了《現代漢語詞典》。
  • 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分享:在美國教漢語的點滴
    時值中國新年,ICA國際對外漢語教師李老師正在給學生講解十二生肖的由來,講臺下,聽得津津有味的美國學生也跟著李老師一起,認真練習著漢語發音。  "美國學生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所以不論教發音、還是漢字,我都會儘量結合語言背後的歷史故事。"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對於漢語來說,情況則相反,臺灣有一些人堅決將臺灣的閩南方言稱之為「臺語」,這當然是大陸不能夠容忍的。▍臺灣方言地圖要想知道漢語有沒有近親,首先應該弄明白漢語有哪些特點呢?漢語和其他語言的區別語言學家把世界上的語言大致分成四種,孤立語、黏著語、屈折語、復綜語。
  • 寶石之國最新話:所有傷痛都給了磷葉石之後,作者休刊跑路了?
    《寶石之國》更新的第95話可以說是整部漫畫中最令人難受的一話,雖然在這一話中沒有任何寶石人碎了,也沒有任何寶石人的背叛了,並且之前所有被粉碎的寶石人還都復活了,但是這一話就是十分的令人難受,因為其他寶石人現如今的幸福生活和磷葉石現如今承受的傷痛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而且作者將所有傷痛都給磷葉石背負之後
  • 冰敷對於傷痛真的是「包治百病」嗎?
    冰敷過程中血流量在發炎組織上大幅下降,對於傷痛的恢復並沒有幫助。就像高速公路上發生了車禍擁堵,警察不採取疏導車輛的措施而是讓所有車輛熄火停留。的確是中斷了更嚴重的交通擁堵的產生,但是車禍現場依舊一片混亂。但是...發炎真的不好嗎?其實這是受傷恢復必經的過程。
  • 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
  • 漢語將成第二外語 「Get Ahead Learn Chinese」
    據《中國文化報》報導,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渴望學習漢語。柏林、馬爾他、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的漢語課程人氣很高。隨著暑期的到來,在別開生面的漢語課堂上,歐洲學員們連連驚呼:「原來漢字是這麼有意思啊!」  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稱「如果想領先別人,那就學習漢語吧!」不難看出,漢語在全球持續升溫的趨勢。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
  •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會說漢語?
    文/胡赳赳中國人的漢語水平受限於三個條件:一是歷史原因的割裂;二是中文系或漢語寫作的攤薄,能碼字的多了,會寫作的少了;三是缺少對漢語起碼的尊重,敬惜字紙曾經是傳統,而今是傳說。漢字五千年,白話文百年,網絡流行語十五年,中國的語言還未走出去,中國人還沒學會說漢語。
  •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
    撫平心靈傷痛的使者——記省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市三院副院長錢敏才   我市第二批赴川心理危機幹預隊的兩名隊員於日前回湖。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錢敏才擔任我省第二批平武縣心理危機幹預隊隊長,在他的帶領下,該隊自5月29日至6月12日,已為災區群眾做了2868人次的心理援助,較有效地為他們減輕了心靈上的創傷。
  • 漢語在俄羅斯有多火?機場「全屏中文」,納入義務教育!
    如今,俄羅斯大部分城市已是寒冬,但低溫並沒有冷卻學習漢語的熱度。就在本月初,俄羅斯首次制定了中級義務教育(5年級以上)漢語教學大綱,並計劃以此為基礎制定全國統一考試。根據初步方案,初級水平學習漢語的11年級畢業生應能夠在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場景下進行對話;閱讀不同體裁的文本;寫個人信件並填寫表格等。
  • 英語正在深度侵入漢語 300年後漢語會消亡嗎?
    所以,我只是把它看成是30年後漢語的普遍文本。當然,前提是如果沒有措施制止漢英混雜蔓延滋長的話。最嚴重的後果將是:漢語不再是單獨能夠表情達意的語言體系。上面引用的這段話,只懂漢語不懂英語的人看不懂寫不了;只懂英語不懂漢語的人同樣看不懂寫不了。中國人必學英語才能看懂自己的漢語。漢語,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基礎,可能要發生根本性動搖。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27]王力先生(1982)研究漢語的滋生詞時,也拿漢語跟別的語言進行了比較。王力先生說,漢語滋生詞,有些和歐洲語言的滋生詞相似。[23]14  本文認為,漢語有悠久的歷史,古代漢語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特性。古代漢語豐富的文獻記錄了不同時期的漢語特色。漢語發展到現代,各個地方的方言也是多姿多彩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漢語具有語義類型學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應該深入挖掘漢語的材料,為語義類型學研究提供最佳的材料。
  • 李蘭娟院士全程用漢語講課,不用英語,有哪些深意?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最近在一次國際抗疫醫學交流中,院士李蘭娟給外國專家講課時,用的是江浙口音的漢語,而不是國際語言,外國人雖有不爽但是仍然認真聽講。這讓網友很是開心。說實話,我也是開心的。作為文化代表的漢語,必然需要有所擔當,於是,把漢語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讓它走向國際舞臺就是必然的了,所以,用漢語交流說好中國故事,乃是必行的了。第二,中國人講中國話,乃是一種愛國精神。崇洋媚外,歷來不是什麼好風氣。
  • 超級構式:來自漢語語法演化史的證據
    然而漢語語法三千多年的演化史告訴我們,語法的變化遵循嚴格的規則,而且具有必然性、規律性和可預測性,語法形式的興替、結構和功能嬗變的背後存在一種叫做「超級構式」(super construction)的結構規則在支配著。  句子以上的構造是複句或者篇章組織,這是邏輯學和篇章語言學關心的問題。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漢語學習遇「內冷外熱」尷尬 國人學漢語熱情去哪了
    每年到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我們學校都會舉辦相關的活動,讓馬達加斯加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當她用流利的普通話進行表述時,周圍人向她投來了詫異的目光。據了解,安佳來中國有一年多,在來之前,漢語就說得很好,她們國家學習漢語的熱情也非常高。
  • 拯救不開心《姬魔戀戰紀》黃蓋傷痛天使上線
    姬魔戀戰紀中有很多好看的時裝,每次活動的時候都會上線幾件新時裝,並且都是限時上線哦,錯過了就得等有生之年的復刻喲~今天就來跟小編一起看看黃蓋的這件傷痛天使新時裝吧,在靈喵招財裡掉落時裝寶箱,集齊8塊時裝碎片即可合成傷痛天使時裝,贈送給相應戰姬便可開啟劇情哦~劇情片段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