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在大街上已經不難發現,穿著美麗漢服的女子,前些日子西塘漢服文化節也吸引了許多人,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於周朝定型,漢朝時根據四書五經形成了完備的冠服體系。
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隨便拿出一件漢服,其中的文化內涵也是可以講上幾天幾夜,漢族在先秦時期自稱華夏民族,漢朝共歷時406年,大力發展了漢文化,因此華夏民族有了另一個稱謂:漢族。
如今漢族人隨處可見,都自稱炎黃子孫,中華兒女,但分布全世界十幾億的漢族人是純正漢族人嗎?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漢族至今已有8000年的歷史,華夏民族最早在黃河流域建立了大地灣文化和裴李崗文化。
隨著歷史的發展,古人從部落生活到建立了王朝,又將華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稱之為「蠻夷」,包括南蠻、北狄、西戎和東夷,《禮記王制》記載:「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秦漢時期塞北胡人統一後,被漢人稱為匈奴,漢武帝劉徹北擊匈奴,匈奴大敗後一部分歸屬了漢朝,與漢人生活在一起,由於漢人聽不懂胡人說的話,於是有了「胡說」,現今胡說的意思也發生了大的變化。
歷來各朝都有吸收其他民族,因此現今的漢族人大部分並不是純正的漢人,人們通常將秦朝前的華夏民族稱為是純正的漢族人,如今生活在福建廣東等地的客家人就是僅存的純正漢族人,人口高達1億,他們說的正宗漢語我們聽不懂。
歷史上,古漢族人為了避亂南遷,到了現今福建廣東等地的客家人,他們不與其他民族的人通婚,所以也就成了相對純正的漢族人,不過我們了解古漢族與現今的漢族,並不是說裡面有什麼特別,只是一種歷史發展,同為中國人,自然也不分是不是漢族,或者是不是純正的漢族人,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我們也常能聽到「客家人」的稱呼,至於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學術界各有各的講法,客家人在歷史上有五次大遷移,第一次是西晉時期中原地區爆發八王之亂,漢人不願成為胡人的奴隸,於是南遷。
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亂後,官府敲詐農民,因此選擇遷移;第三次是北宋靖康之難,客家大遷移,第四次是清朝入關,客家再次遷移,第五次是太平天國運動,以客家人為基本隊伍,太平天國滅亡後,客家人又一次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