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城市:漢族人口不到0.6%,全城幾乎見不到漢族

2020-12-05 雨融YUKON

在咱們國家,以民族作為特色的城市並不在少數,畢竟咱們國內那麼多個自治區就是最好的證明。但一般帶有民族特色的城市裡,其實還是有不少漢族人口的,部分城市甚至佔到大部分,有網友還曾因此認為有些城市名不副實。但筆者要說的就是一座絕對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城市,它就是靖西。

為什麼說它名副其實呢?這座城市的數據足以證明一切。這座城市戶籍人口66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就多達99.4%,剩下的0.6%還是由11個民族組成的,漢族在這裡幾乎很難見到,所以說這裡幾乎都是少數民族也並不是很過分了。要知道這樣的數據比例在很多城市中都是沒有達到的。所以把這裡稱作咱們國家範圍內少數民族人口比例第一的城市再準確不過。

可想而知的是,這座城市也是我國的壯族文化最廣為流傳的地方。這個民族最為出色的就數其各式各樣的手工技藝了,不論是繡球、服飾、銅鼓都做得精緻出彩,而壯族人民的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還有源遠流長的壯醫、藥更是古老的傳承。

這座城市坐落在我國邊境,雖然在發展方面並算不上出色,但與其省內不少城市一樣,自然環境尤其的出眾,隨便一個山水的風景,就如同水墨畫中的一般。既擁有壯麗的河山,也有秀氣的湖泊。甚至還有小桂林的美譽,而且因為氣候的原因,這裡四季如春、相比大城市的喧鬧這裡顯得寧靜又自在,是一個既能避寒也能避暑的度假勝地。

當然了,是不是「小桂林」其實並不重要,但這裡的風景絕對不會讓人失望的。比如空靈、幽靜的通靈大峽谷,從名字看來就總是讓筆者有一種這裡是某個武俠世界裡遺落的一方天地,就連名字都帶有一絲玄幻氣息 。這裡是一個將歷史人文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的景區,整個峽谷延綿數十裡,充滿特色的風景縱橫交錯,這山水之間極好的環境以及空氣品質,讓人享受至極。

或許大多數人都去過大理的蝴蝶泉,而在這座城市中有一個與蝴蝶泉齊名的鵝泉。泉水從石縫流入潭中,綿延不絕,泉水邊上的寺廟以及大石碑都帶著非凡的紀念意義,而泉水上多達十五座的拱橋襯上泉水周圍的綠水青山,頗有幾分江南的氣息,清澈見底的潭水讓人在水面上就能看到池底的魚兒愜意的遊著,非常有樂趣。

天高雲闊的渠洋湖面積寬廣,湖光山色美到筆者都找不到什麼詞語來形容,這個湖泊的風景如畫,甚至還也有著「湖上桂林」的美稱。夏日時在湖上泛舟賞景,無比愜意,而且這個景區是不用門票錢的,雖然開發的不算特別完善,但湖周邊不少的農家樂也很有滋味。

這座城市的風景都美到讓人迫不及待就想出發,但缺點就是這座城市的交通方式還不夠多,針對旅遊的開發也比其他地方要少一些,我想如果這裡的風景能得到重視與開發,或許這裡就是下一個媲美桂林的國際級旅遊點。

作者:雨檻

相關焦點

  • 陝西省少數民族人口和分布,蓮湖區是陝西全省回族佔比最高的區縣
    同時,陝西又處於連接南北、溝通中部與西部的交通要道,由陝西省向西向北向南,都鄰近許多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向東的河南省,也有較多的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四方來的人口遷居其中,形成了今天陝西省,以漢族為主,兼有少量少數民族雜居的現狀。陝西省的少數民族,呈現出「種類多」、「人數少」、「大雜居、小聚居」、「回族佔多數」等特點。
  • 中國人種遷徙解密:DNA檢測下已無純種漢族人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總人口約為13億。根據統計,  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現在住在哪裡?
  • 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與這條河流有關,這裡是漢族的發源地嗎?
    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呢?其實與漢水有關!那是不是因為漢族起源於漢水流域,才被稱為漢族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長江是中國的第一長河,也是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有眾多的支流,那麼在長江之上最大的支流是哪條河流呢?是漢江!
  • 世界各個國家中最多的民族是哪一個,我國是漢族,美國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世界各個國家中最多的民族是哪一個,我國是漢族,美國又是哪一個國家呢?先來說一下我們中國吧,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漢族為主的國家,語言也是以漢語為主,根據在2010年的人口統計中得知,中國大陸中的幾十個省區中,漢族人口佔到百分之九十,而少數民族只有百分之十,從這一點上也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漢族人數最多的國家,漢族的歷史也可能追溯到漢朝時期,直到今天。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 他們是純正血統漢族人,先秦時被逼5次南下,如今人口超過1億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國家,在全國近14億人口之中,漢族人佔全部人口的比例約為90%,其他的55個民族佔比約為10%。對於北方的民眾來說,如果提起彝族人、白族人、苗族人、錫伯族人那一定是耳熟能詳的少數民族同胞,但是若要說到客家人、客家話,恐怕沒有幾位能夠說的清楚明白。
  • 從母系(mtDNA)的角度,漢族內部的主要差異有哪些?
    23魔方祖源 家譜館長授權2018 年,23魔方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展開合作,對中國漢族線粒體單倍群構成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中國漢族大致可根據流域分為黃河、長江、珠江三大亞群[1],該成果於 2019 年發表於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漢族可分成 7 個亞群該研究表明,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人口遷徙相關。另一方面,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有獨特的人群聚類,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歷史上的人口遷徙相關。例如,西北地區(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是絲綢之路、古代人口遷徙的重要地區,因此有更多的個體變異特徵。少數民族(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的平均個體變異水平高於平均,而苗族個體的變異水平總體下降。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漢族可分成 7 個亞群該研究表明,漢族人群可分成 7 個亞群,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人口遷徙相關。另一方面,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有獨特的人群聚類,滿族和北方漢族相近,回族和西北、北方漢族相近。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域的變異特徵與歷史上的人口遷徙相關。例如,西北地區(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是絲綢之路、古代人口遷徙的重要地區,因此有更多的個體變異特徵。少數民族(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的平均個體變異水平高於平均,而苗族個體的變異水平總體下降。
  • 2019年鄭州常住人口主要數據公報發布 鄭州破千萬,金水區以133.3萬...
    這也是自2018年來,鄭州市公布的常住人口第二次突破千萬,且在繼續增長。2018年,鄭州市常住人口為1013.6萬,首次跨入千萬人口城市行列,並超過南陽市,成為河南省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  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772.1萬,城鎮化率達到74.6%,比2018年提高1.2個百分點;鄉村人口263.1萬,佔25.4%,整體來看,鄭州市城鎮化率在逐漸上升。
  • 華盛頓大學教授談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在中國,漢族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數千年來一直進行著頻繁的族內基因流動。相比之下,在印度就很少有像漢族一樣人口眾多的民族。即使是居住地相鄰的兩個印度民族之間的基因差異性也要比南歐人和北歐人之間的基因差異性高出兩到三倍。  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難道漢族沒有同其他民族進行通婚嗎?如果有,為什麼漢族還會保持如此高的基因同質性呢?
  • 增加21.6萬人 !鄭州市常住人口數據發布!最多的是這個區!
    >  本次統計  在抽中的583個樣本小區開展了  3%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  根據抽樣調查結果推算  2019年我市人口主要數據情況如下  0 1  人口總量  全市常住人口為1035.2萬人,比上年增加21.6萬人,增長2.1%。
  • 從漢族到中華民族: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幾次民族大融合
    當時的神州大地,除了漢族之外,還有匈奴、戎、越等彪悍的少數民族政權。漢族與這些少數民族之間,除了極少數的正常交流之外,剩下的就是無休無止的爭鬥。而這些爭鬥,也在暗中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進程。民族融合一個比較大的特徵,就是生活習俗向對方轉變。以服飾為例,傳統的中國服飾,都是笨重的寬袍大袖、上衣下裳,一個袖子能裝進去一個人,那褲子也更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開襠褲」。
  • 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微信公眾號 圖研究覆蓋中國七大地理區域,包括了人口排名前十的漢族、壯族、回族、滿族、苗族、彝族、藏族和蒙古族,顯示了中華民族跨地理區域人群遺傳背景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 增加21.6萬人!鄭州市常住人口數據公布,最多的是這個區
    城鄉構成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772.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4.6%,比2018年提高1.2個百分點;鄉村人口263.1萬人,佔25.4%,整體來看,鄭州市城鎮化率在逐漸上升。性別構成2019年鄭州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528.1萬人,佔比51%;女性人口為507.1萬人,佔比4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1,男性比女性多出了21萬人。
  • 如何加強散居和城市少數民族工作
    我國的少數民族,除了大部分聚居在邊疆和民族自治地方外,還有回、滿、蒙古、苗、彝、瑤等民族約2000多萬人散居、雜居在全國的城鎮和農村。「大雜居、小聚居」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分布的特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隨著人口流動的規模和速度不斷加大,散居和城市少數民族群眾越來越多。
  • 漢族血統來源
    2010年7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出了個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50個全外顯子測序揭示人類的高原適應機制》,刊登在了著名的美國《科學雜誌》 (Science Magazin)上,主題是通過漢族和藏族的基因分析解釋高原適應性進化。這次的成果是三方合作的結果。中方的華大做了全部的測序工作。
  • 中國各省區的父系DNA比例:中國97.6% 的人都是混血兒
    其中O1主要是東南亞人基因,在中國嶺南地區的民族中有較高的比例;O2是漢族的主流基因(O3已經和O2合併為O2),在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中,O2比例超過了90%,現代漢族的O2比例也達到了60%左右。除了漢族,其他很多民族的主體也是O2,如獨龍族、羌族等。
  •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五個民族,漢族人數第一,第二個分布最廣
    漢族:14.5億漢族是我國的主體民族,是炎帝和皇帝的後代。漢族的稱呼來源於漢朝,當時匈奴人稱呼漢朝人為漢人,漢民族開始出現。目前漢族一共有14.5億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個國家,佔全球總人口的20%左右。當然,漢族也是唯一一個文化沒有中斷的民族,一共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拉丁民族:7.5億拉丁族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拉丁姆地區及其周圍居住著其他同種族的人都說著拉丁語,所以這些人也被稱為拉丁族。後來他們不斷對外遷徙,來到了現在的歐洲地區。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漢族按基因排序分為七個亞群少數民族中,藏族、彝族、蒙古族、苗族和壯族都有著獨特的人群聚類,不同地域人群的變異特徵也與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變遷相關,例如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中不同民族遷徙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包括粟特人等許多民族曾在此經商生活。不少遺傳性疾病是寫在基因密碼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