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與這條河流有關,這裡是漢族的發源地嗎?

2020-12-06 騰飛說史

漢族為什麼被稱為漢族呢?其實與漢水有關!那是不是因為漢族起源於漢水流域,才被稱為漢族呢?下面我們來詳細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長河,也是亞洲第一長河,長江有眾多的支流,那麼在長江之上最大的支流是哪條河流呢?是漢江!

漢江在中國古代也被稱之為「漢水」,漢族的「漢」其實與漢水的「漢」有著很大的淵源關係。

我們先來說一說,漢水為什麼被稱為「漢水」的這個問題。

《說文解字》云:「漢,漾也。」有浩瀚、蕩漾之意,天空的銀河最先被稱為「漢」、「銀漢」、「天漢」等等。《詩經》裡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水是長江之上最大支流,橫亙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猶如夏季天空之中的浩瀚的銀河列於長空,因而這條河流也被稱為漢水。

外觀上最類似於銀河系的星系,或許我們的銀河系就是這個樣子。

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在今天漢水的中遊一帶,設置了一個漢中郡,從此有了「漢中」之名。

楚漢之際,項羽是西楚霸王,諸侯之共主,而劉邦則被封為漢王,漢王所轄區域為巴、蜀、漢中之地,項羽之所以把劉邦分封在這裡,是想困住劉邦,使其不能北上中原,與自己針鋒相對。

巴郡、蜀郡位於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由一組海拔為1到3千米的山脈所圍繞,這組山脈分別是巫山、大婁山、大涼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大巴山和米倉山,四川盆地幾乎是一個封閉的盆地,正如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說的那樣,「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漢中盆地其實也很封閉,北部是秦嶺,南部是大巴山,漢水自東向西橫貫其中,但是漢中盆地相對於四川盆地來說,交通還是比較便利的,在地理上,並不完全處於封閉的狀態,再加上漢中盆地比較富庶,所以,項羽其實沒有困住劉邦,反而讓劉邦以漢中盆地為根據地,打敗了項羽,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

漢中盆地衛星圖,可以看到漢江。

由於劉邦曾經當過漢王,所以劉邦建立的新王朝的國號就為「漢」,漢朝是中國歷史上自秦朝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兩漢總共存在了406年的時間,其中,西漢存在了211年的時間,而東漢則存在了195年的時間。

漢朝國力強盛,聲名遠播,漢人、漢字、漢服皆因漢朝而得名,兩漢之時,周邊國家的人和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稱呼漢朝的國民為「漢人」,「漢人」久而久之由一個他稱,變為了一個自稱,到了魏晉南北朝之際,中原地區的華夏人開始自稱自己為「漢人」了。

魏晉之時,漢人貴族及其侍從的服飾。

那麼,久而久之,漢人的服飾則被稱為「漢服」,漢人的文字也被稱為「漢字」,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漢服」的說法了,《新五代史·南蠻列傳》記載道:「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餘尚同漢服。」

在中國古代很長的一段時期以內,沒有漢字的說法,漢字就是「字」,遼、宋、夏、金、元之時,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開始自創文字,於是就有了「漢字」的說法,如《金史》是這樣記載的,「女真初無文字,及破遼,獲契丹、漢人,始通契丹、漢字,於是諸子皆學之」。漢字其實就是指漢人的文字,中原華夏民族的文字。

綜上所述,先有天上之銀河,然後才有漢水、漢朝、漢人、漢字、漢服這些稱謂,漢民族的「漢」字與銀河、漢水有淵源關係,但是漢族卻不是起源於漢江流域,也不是來自於銀河。

相關焦點

  • 漢族的名稱由何而來?歷史學家:跟這條河流有極大的關係!
    漢族為何要被稱為漢族呢?不知道大家想沒又想過這個問題呢,其實漢族之所以被叫做漢族,這跟漢水有著極大的關係。那是不是因為漢族在漢水流域起源,才有著漢族的稱謂呢?那麼接下來我們便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眾所周知,長江、黃河對於中華民族有著特殊的含義。
  • 漢族血統來源
    華大在這方面有巨大的硬體投資(國際公認的標準測序設備N多臺)和足夠的人力(搜羅了國內的年輕生化研究人員N多人)。汪總的團隊按照嚴格的測試方式使用最先進的Illumina基因測序儀對每個基因片段測試18次。以Nielsen為首的加州伯克萊大學(UC Berkeley)做數據分析。丹麥方面提供歐洲的人體基因作為背景參照。Nielsen的數據分析發現,漢族(北方)與藏族的基因極相近。
  • 擁有雙眼皮的人竟然不是純正漢族人,純正的漢族人都是單眼皮!
    人的審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也有了很多不同,很多人嘴上說著心裡美才是最美的人,只是大部分人對於美女還是會有不同的優待,這也可能是人的潛意識行為,也是欣賞美的事物地一種體現。很多得女孩應該都有過困擾,那就是為什麼自己會是單眼皮,因為雙眼皮要比雙眼皮要好看的多,以如今醫學技術得發達程度,使得很多有這種困擾的人選擇利用醫學科技實現自己的雙眼皮夢。
  • 探訪拉薩北郊藏熱村「漢族」墓地
    這片綠地周圍修建了樓房、馬路、廠房,這些現代化的建築,將綠地與城市做了物理隔斷。一條馬路,一側屬於喧囂熱鬧,一側恍若寂靜無聲。  這處用圍牆圈起來的綠地,入口處掛著藏漢雙語「藏熱村漢族古墓地」的牌子。  日前,在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拉薩市區北郊,探訪這一距今兩百多年的「漢族」墓地。  看守人打開了外面的大門,沿著園內的石子小徑,我們來到了一座藏式三合院的祠堂門前。
  • 黃金家族竟然是漢族血統
    無論五胡亂華和蒙元滿清入侵中原,都沒有改變漢族以O3-M122為主體的永久性格局。再談一下黃金家庭的起源,蒙古人的傳說,黃金家族的始祖為朵奔篾兒幹,始祖母阿蘭豁阿。因為他們被視為長生天的後裔,所以他們的後裔被稱為「尼倫蒙古」,被稱為「純潔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屬於乞顏部孛兒只斤氏,除此之外,還有主兒乞氏、泰赤烏氏等)。《蒙古帝國爭戰史》裡面介紹老祖宗被仇人毒殺,部落也被仇人收編,然後老祖母帶著兩個孩子逃到沒有人的偏僻地方躲起來了,身邊只有一個漢族僕人。
  • 漢族、漢語、漢字、漢服、漢朝,這個「漢」到底是什麼意思?
    漢族之所以叫漢族,不只是源於漢朝那麼簡單,其背後隱藏的文化底蘊,才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精神內核。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佔全部人口的91.51%。那麼,漢族為什麼叫漢族?這個「漢」字緣起何處?本意是什麼?知道答案後,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 研究稱南方漢族人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這一科研項目的意義在於,能為漢族人建立一份詳盡的體質檔案,這是幾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份檔案,可以把當代漢族人的體質信息保存下來,幾百年後,後人將它們與那時的數據對照,就能了解漢族人的體質變化。此外,這些數據對美容、整容業,帽子、眼鏡等生產行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 古代漢人不是漢族?
    然而受到民族國家話語體系的影響,梁啓超用「中華民族」這一中西合璧的詞語來稱呼了這一未完成的「國民」塑造結果,孫中山先生則賦予了「中華民族」更多的政治含義。李大龍認為,目前對東亞歷史的解讀被人為地割裂,「長城以北非中國」「中國是漢族國家」等觀點也在國內外有了一定市場。目前為多民族共同構建的中國尚未完成統一,而同時中華民族也尚在建構過程中,其構建過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科學網—新研究挑戰傳統漢族人種學定位
    鄭連斌介紹,漢族人屬於蒙古人種中的東亞類型是學術界的共識,歷經多年沒有人懷疑,然而,這個結論卻是在缺乏完整的體質調查資料的前提下得出的。 「中國漢族人的體質資料還沒有完全調查出來,就把漢族人定位於蒙古人種東亞類型,我感到比較奇怪。」鄭連斌表示,「目前的分類結果應該是由小樣本的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這值得商榷。」
  • 揭漢族人體質密碼:雙眼皮多 越老臉越長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鄭連斌說:「我們的研究可以把當代漢族人的體質信息保存下來。幾百年後,後人將它們與那時的數據對照,就能了解漢族人的體質變化了。」  幼讀《三國志》,讀到諸葛亮身長八尺,劉備垂手下膝,關羽面如重棗,心裡就不免疑惑,他們真的長得如此模樣嗎?一切都很難考證,一切全憑想像。如果當時能夠把他們的體質信息保存下來,幾百年後,我們就可以進行數據對照,一切就不是謎了。
  • 少數民族比例最高的城市:漢族人口不到0.6%,全城幾乎見不到漢族
    但一般帶有民族特色的城市裡,其實還是有不少漢族人口的,部分城市甚至佔到大部分,有網友還曾因此認為有些城市名不副實。但筆者要說的就是一座絕對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城市,它就是靖西。為什麼說它名副其實呢?這座城市的數據足以證明一切。
  • 為什麼說,是因為漢中盆地,才有了漢族這個名字,看完你就明白了
    漢中盆地為什麼會成為漢族的發祥地,而不是西安所在的關中盆地呢?漢中盆地,位於陝西省西南部的漢中市,地形上處在秦嶺山脈與大巴山脈之間;向北是關中盆地,往南是四川盆地。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就發源於這片地區,盆地內水草豐茂、地勢平坦,自古就有「國寶天府,魚米之鄉」的美譽。漢中盆地面積約為5000平方公裡,包括了平原、丘陵、河谷3種主要地形,東西長約116公裡,南北寬約50公裡,其中漢中平原面積面積約為1400平方公裡,由漢江衝積而成。
  • 華盛頓大學教授談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中國的數據中最令人震驚的,是漢族基因組中顯著的同質性。伊沛霞從歷史學視角對這一現象的原因提出兩種解釋:一是中國的婚姻實踐促進了基因流動,二是政府參與到長距離人口遷移中也對此產生了影響。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北大文研講座」第九十四期第二場在北京大學靜園二院208會議室舉行,主題為「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 研究證實南方漢族成年人「年齡越大耳朵越長」
    進展  漢族人「體質資料庫」即將建成  鄭連斌告訴記者,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的一個成果。2009年,天津師範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聯合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
  • 這是個很古老的民族,此前差點滅了漢族,但是後來竟絕跡了
    在中國綿延萬裡的大地上生活著很多的的民族,其中以漢族為主體,漢族起源於太古時代的黃帝和炎帝部落,是以,漢族人經常自稱本身是「炎黃子孫」。經由歲月的沉澱,漢族與各民族友好相處而造就如今的規模。可是人們所不曉得的是,在歷史上漢人差點被滅族,而當時想要滅漢族的便是羯族。
  • 純漢族血統都是單眼皮,雙眼皮的你,祖先原本在哪裡?出人意料!
    其中一些史料中記載道正統的漢族人或者說從古代到現今為止,真正住在中原的大多數人其實所擁有的眼皮是單眼皮,純漢族血統都是單眼皮!這一點聽起來可能會非常的荒謬或者說非常的奇怪,但是真正的史料中確實是這樣記載的,雖然說現在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漢族人中單眼皮和雙眼皮的人都有,但是確實從古代開始真正住在中原地區的正統的漢族人的眼皮都是單的。
  • 南方漢族人容貌隨年齡變化 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項目負責人李詠蘭副教授:北方漢族人數據即將發布問:為什麼要做漢族人容貌變化的研究?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容貌特徵代表了東亞人的共同特徵,所以我們開展了漢族人的容貌特徵的年齡變化規律的研究。問:研究進展如何?結論可靠嗎?答:2009年以來,由天津師範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共同承擔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課題,聯合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在全國開展了漢族體質測量。
  • 中國人(漢族)和通古斯人、日本人、韓國人、馬來人並不是同一人種
    漢族雖然和他們看上去相似,但是其實不是同一人種。
  • 中國人種遷徙解密:DNA檢測下已無純種漢族人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總人口約為13億。根據統計,  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現在住在哪裡?
  • 漢族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民族?如今有了答案:善戰,但絕不好戰!
    小詩作為純正的炎黃子孫,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以和為貴」,比起動不動就要舞刀弄槍的老美,俺們漢族人民的脾氣要溫柔許多。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活躍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難道真是因為好脾氣才生存下來的嗎?我們漢族究竟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孬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