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南方漢族人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李詠蘭 副教授

  為漢族人建立「體質資料庫」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容貌會發生什麼變化?科研人員在對南方漢族成年人進行大規模測量和研究後,給出了一個科學的答案。近日,該成果發表在SCI期刊《科學通報》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李詠蘭副教授。論文研究表明: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

  這一科研項目的意義在於,能為漢族人建立一份詳盡的體質檔案,這是幾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這份檔案,可以把當代漢族人的體質信息保存下來,幾百年後,後人將它們與那時的數據對照,就能了解漢族人的體質變化。此外,這些數據對美容、整容業,帽子、眼鏡等生產行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頭部隨年齡增長變得狹長

  2009年至2012年,研究組在南方10個省調查了漢族19個族群13940例成人(男性6735例、女性7205例)的22項頭面部體質指標,計算了12項頭面部體質指數。

  數據採集完成後,研究人員對每個指標進行均數、標準差統計,它能發現各項指標在群體中的集中分布趨勢,從而消除個體差異。隨後,他們做了相關分析和方差分析,判斷20歲-39歲、40歲-59歲、60歲以上三個年齡組的頭面部體質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以及指標與年齡是否具有線性相關。最終,他們發現了一系列與年齡有關的變化趨勢。

  據介紹,隨著年齡的增長,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減小。專家分析認為,頭髮厚薄、頭側皮下脂肪厚度對頭寬值有一定影響,到了老年,頭髮明顯稀疏,頭側皮下脂肪減少,所以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值也隨之下降。面寬值的減小,則與顴弓處軟組織厚度下降有一定關係。另外,隨年齡增長,人的頦下脂肪組織會變厚,使面部拉長。由於兩頰皮下脂肪增多,面頰會更豐滿些。

  人上了年紀兩眼距離更近

  五官也會隨年齡增長而改變。上了年紀後,漢族人的眼內角間寬(兩眼內角之間的距離)會變小,即兩眼距離更近了。這是因為,黃種人的眼內角處有一個小小的皮褶,叫作「蒙古褶」,蒙古褶的出現率會隨年齡增長而明顯下降,導致眼距縮短。鼻子的寬度則會增加,這與鼻翼的形態變化有關。

  研究發現,男性、女性的紅唇厚度會明顯變薄。其原因在於,上了年紀後,紅唇會往口腔裡縮,所以一些老年人的上嘴唇特別薄。與此同時,口的寬度會變大,這可能與口角皮膚的鬆弛有關。因此,隨年齡增長,嘴巴的形態會變得越來越狹長。由於老年人的紅唇變薄,鼻和口之間的距離會增大,人中就變長了。製圖/吳千千

  本報連線

  項目負責人李詠蘭副教授:

  北方漢族人數據即將發布

  問:為什麼要做漢族人容貌變化的研究?

  答:容貌是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隨年齡增長容貌會發生規律性地變化,這些變化規律需要用具體的測量數據來說明。以前有個別指標的年齡變化規律有學者論及,但樣本量小,群體少,是否反映了容貌變化的規律,證據還不很充分。特別是全面的、系統的對容貌特徵年齡變化的研究尚未開展過。

  由於各個民族容貌形態特徵有一定的差異,不同的民族會有各自的容貌特徵的變化規律。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容貌特徵代表了東亞人的共同特徵,所以我們開展了漢族人的容貌特徵的年齡變化規律的研究。

  問:研究進展如何?結論可靠嗎?

  答:2009年以來,由天津師範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共同承擔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課題,聯合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在全國開展了漢族體質測量。目前南方漢族體質測量工作已經完成,資料已經完整,有條件進行整體南方漢族的體質研究報導。

  本項研究嚴格按照國際學術界規定的人體測量方法進行。在人口密集的取樣點隨機取樣,測量的樣本量大,採用生物學統計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判斷標準嚴格,所得結果可靠、結論正確。

  問:北方漢族人的容貌變化有研究嗎?

  答:有的,北方數據已經基本採全,將很快進行報導。由於南方、北方漢族人容貌特徵存在一些差異,或許年齡變化規律也存在一些差異。我們以南方漢族資料作為對照,正在開展北方漢族容貌特徵的同類研究。

  問:人的面部器官都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化嗎?

  答:頭面部特徵的年齡變化受到人體內在變化規律的影響,應主要是頭面部皮膚、皮下脂肪、彈力纖維及細胞功能等生理性改變引起的。一些指標的年齡變化規律具有一定的遺傳學基礎。南方漢族男性、女性的下頜角肩寬、鼻高、鼻長、鼻深、顴額寬指數、容貌耳指數均與年齡無相關。男性頭長、鼻指數與年齡無相關。本報記者 高玉

相關焦點

  • 南方漢族人容貌隨年齡變化 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項目負責人李詠蘭副教授:北方漢族人數據即將發布問:為什麼要做漢族人容貌變化的研究?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容貌特徵代表了東亞人的共同特徵,所以我們開展了漢族人的容貌特徵的年齡變化規律的研究。問:研究進展如何?結論可靠嗎?答:2009年以來,由天津師範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共同承擔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課題,聯合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在全國開展了漢族體質測量。
  • 研究證實南方漢族成年人「年齡越大耳朵越長」
    據論文通訊作者、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鄭連斌介紹,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
  • 揭漢族人體質密碼:雙眼皮多 越老臉越長
    「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  為漢族人建立了一份詳盡的體質檔案  馬丁尺、彎角規、直角規……在鄭連斌教授的工作室裡,這些測量工具在近4年裡,從約25000個漢族人身上每人量取了86項指標。如果對這些數據分省進行統計,甚至可以畫出各省漢族人的「標準臉」。
  • 最新研究稱中國南方漢族人身高低於日韓
    本報天津3月20日電(記者張國)一些國人關於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印象看來並不準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指標最全的漢族人體質調查發現,中國南方漢族人的平均身高低於日本人。   過去4年裡,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對大陸42971名漢族人的身體作了研究,其中對25000多人按照86項人體測量指標進行了測量,對17000多人進行了25項群體遺傳學指標調查。綜合111項指標,形成了一個包含263萬多個有效數據的資料庫。
  • 科學網—新研究挑戰傳統漢族人種學定位
    本報訊(見習記者孫愛民)近日,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由於漢族人與典型的東亞人——日本人、韓國人差異很大
  • 漢族人:雙眼皮多 越老臉越長
    本報訊(記者趙暉)漢族人長得究竟是什麼模樣?漢族人究竟有什麼體質特徵?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個千古疑問。如今,「千古之謎」終於有了科學的答案。天津師範大學牽頭,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該項目歷時4年,調查測量了3萬餘名「典型」漢族人,完成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破譯了漢族人體質密碼。
  • 嘴唇莫名其妙變黑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最近,溫州市中醫院皮膚科接診了一位王女士,王女士從兩年前開始出現嘴唇的黑斑,起初她沒有足夠重視,不痛也不癢,以為過段時間會自行退掉,但兩年了,黑斑不但沒有退掉,反而越來越多,顏色越來越黑。加上,從新聞媒體報導上聽到了「黑色素瘤」,王女士慌了,就立刻來皮膚科就診,「醫生,我這是怎麼了,是不是中毒了,會不會變癌症啊?」
  • 賈乃亮嘴唇被毒蚊子叮咬變「香腸」,自我調侃稱特別「性感」
    7月27日,賈乃亮在網上發布了一段視頻,並配文稱,「毒蚊子豐唇成香腸嘴」,賈乃亮還稱自己要這樣性感地錄節目,語氣中也不乏一絲無奈感。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賈乃亮錄製這段視頻懟臉出鏡,真的很有勇氣了。有眼尖的網友還發現賈乃亮疑似有眼屎,不得不說網友看得也是有夠仔細。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 研究稱融冰正導致地球「腰圍」不斷增大
    北京時間7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稱,融冰正導致地球的「腰圍」不斷增大,這一「增肥」現象由全球氣候變暖所致
  • 研究發現CHD8基因突變的人可能會患自閉症
    據外媒報導,研究人員們發現,有CHD8基因突變的人「很可能」會患自閉症。新研究發現該基因突變有以下幾個共同特徵,如腸胃疾病、大頭、寬眼距。自閉症又稱孤獨症,它不是單一病種,是一種症候群。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
  • 久坐與大腦中對記憶力至關重要的腦區變薄相關!
    2018年4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一項關於中年和老年人的初步研究表明,坐太久與對記憶力至關重要的一個腦區的變化相關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4月12日的PLOS ONE期刊上。以往研究表明,久坐跟吸菸一樣能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和「英年早逝」的風險。
  • 日本研究稱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據澎湃新聞報導: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通過高深度全基因組數據和精細表型分析,可為疾病機制研究、預防、遺傳諮詢和公共衛生管理提供依據。
  • 中國人種遷徙解密:DNA檢測下已無純種漢族人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總人口約為13億。根據統計,  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現在住在哪裡?
  • 華盛頓大學教授談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萊奇在書中指出,研究古代骨骼基因組或許能比研究現代人基因組揭示更多的信息。研究發現,歐亞人都攜帶一小部分來自古代原始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東亞人攜帶一些丹尼索瓦人的基因——這就證明了他們並不僅僅繼承了智人的基因。伊沛霞介紹道,該書格外吸引她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在基因同質性上的差異。在中國,漢族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數千年來一直進行著頻繁的族內基因流動。
  • 嘴唇白斑怎麼回事-上嘴唇有白斑點圖片
    嘴唇白斑怎麼回事-上嘴唇有白斑點圖片?很多人的嘴唇出現的白斑後,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白癜風,白癜風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皮膚病,所以大多的人都會對白癜風這種病症避之不及。那麼,嘴唇出現白斑是白癜風嗎?生活中有很多跟白癜風類似的皮膚病,比如汗斑、貧血痣、白化病等,患者如果嘴唇上出現白斑的話,可以觀察一些白斑的特點。
  • 南方人是指哪裡人 南方行政區域怎麼劃分
    在許多人的眼中,南方人就是普遍會做生意、會賺錢、普通話不標準、個子偏瘦小的這麼一個形象。那麼,南方人是指哪裡人呢?一起往下看吧。南方地區是指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南部,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地區,西面為青藏高原,東與南面臨東海和南海,大陸海岸線長度約佔全國的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