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稱中國南方漢族人身高低於日韓

2021-01-21 人民網

  本報天津3月20日電(記者張國)一些國人關於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印象看來並不準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指標最全的漢族人體質調查發現,中國南方漢族人的平均身高低於日本人。

  過去4年裡,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對大陸42971名漢族人的身體作了研究,其中對25000多人按照86項人體測量指標進行了測量,對17000多人進行了25項群體遺傳學指標調查。綜合111項指標,形成了一個包含263萬多個有效數據的資料庫。

  鄭連斌教授告訴記者,這是2000多年來第一份漢族人體質資料庫。他說,漢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佔總人口的18.2%。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擁有至少一份體質數據,但在此之前,尚無完整的漢族人體質資料。這個資料庫的形成,意味著「中華民族體質資料庫的初步建成」。

  這支研究團隊集合了我國體質人類學研究領域的三個重鎮——天津師範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和遼寧醫學院的力量,而他們選擇的研究地點,包括四川、內蒙古、廣東、雲南等20個省份和自治區,為漢族主要聚居區。

  研究組已經分析了15154位中國南方漢族人的體質數據,其中男性7340人、女性7814人,分為20歲年齡組(20歲∼39歲)、40歲年齡組(40歲∼59歲)、60歲年齡組(60歲以上),並與國外學者公布的同年齡組日本人、韓國人數據做了對比。

  記者注意到,在任何一個年齡段,中國南方漢族人的身高都低於日本人和韓國人。20歲組的中國南方漢族男性平均身高為168.2釐米,同年齡段韓國男性為172釐米,日本為171.7釐米。20歲組中國南方漢族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56.5釐米,韓國為159釐米,日本為159.1釐米。據鄭連斌介紹,他們還在分析北方漢族人的體質數據。僅從身高來看,北方漢族人也很可能低於日韓。

  鄭連斌說,人類體質受遺傳與環境雙重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包括氣候、地形、地貌、飲食及經濟發展水平等。30多年來,我國經歷了巨大變化,人的體質也隨之發生較大變化。獲取當代漢族體質數據,對於國防科技、交通運輸、建築設計、刑事偵查、醫療、教育、體育、徵兵、招生乃至服裝和家具的製作,都具有價值。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新研究挑戰傳統漢族人種學定位
    鄭連斌介紹,漢族人屬於蒙古人種中的東亞類型是學術界的共識,歷經多年沒有人懷疑,然而,這個結論卻是在缺乏完整的體質調查資料的前提下得出的。 「中國漢族人的體質資料還沒有完全調查出來,就把漢族人定位於蒙古人種東亞類型,我感到比較奇怪。」鄭連斌表示,「目前的分類結果應該是由小樣本的抽樣調查得出的結論,這值得商榷。」
  • 研究稱南方漢族人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科研人員在對南方漢族成年人進行大規模測量和研究後,給出了一個科學的答案。近日,該成果發表在SCI期刊《科學通報》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李詠蘭副教授。論文研究表明: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
  • 研究證實南方漢族成年人「年齡越大耳朵越長」
    科研人員在對南方漢族成年人進行大規模測量和研究後,給出了一個科學的答案。近日,該成果發表在SCI期刊《科學通報》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李詠蘭副教授。據論文通訊作者、天津師範大學教授鄭連斌介紹,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
  • 看看中國人的平均身高,低於它就是!
    看看中國人的平均身高,低於它就是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說這個人長得真矮,以後找對象都困難,那對於「矮」我們又是如何定義的呢?矮的人真的很難找到對象?其實在之前曾經有人做過一份大數據調查,調查主題是「最受女生歡迎的男生身高」,從調查結果我們能看到,第一名是178cm,最後一名是190cm,前幾名基本就是175cm左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 調查顯示:中國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
    調查顯示:中國漢族人與東亞人種體質差別很大 2013年03月20日20: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國人(漢族)和通古斯人、日本人、韓國人、馬來人並不是同一人種
    而漢族人雙眼皮單眼皮各佔一半。  漢族人的身材比例比日本、韓國好,這是日本以前的報導過的,中國人普遍身材比例比他們好,很少會和日本人上半身下半身一樣長,也不會和韓國人一樣,骨骼過度寬,在相同身高下,中國人下半身比他們要長。  還有顴骨,中國人的顴骨沒有像日本韓國那樣突兀,日本又比韓國好一些。所以很多韓國人整容都要調整顴骨,或者面部注射,營造嬰兒肥童顏掩蓋顴骨裝嫩。
  • 南方漢族人容貌隨年齡變化 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項目負責人李詠蘭副教授:北方漢族人數據即將發布問:為什麼要做漢族人容貌變化的研究?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容貌特徵代表了東亞人的共同特徵,所以我們開展了漢族人的容貌特徵的年齡變化規律的研究。問:研究進展如何?結論可靠嗎?答:2009年以來,由天津師範大學與內蒙古師範大學、遼寧醫學院共同承擔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課題,聯合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在全國開展了漢族體質測量。
  • 日本研究稱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這個國家男性平均身高不到1米6,比日韓都矮,網友: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是在奇幻小說中出現的一個民族,體型嬌小為其特色,但並非矮人或侏儒。據作者所述,霍比特人是人類的變種,或是人類的分支,但霍比特人堅信他們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但是不管怎麼說,霍比特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身材矮小。
  • 中國人基因庫:日本人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的《Cell Research》雜誌首次報導了對覆蓋全國27個省份和直轄市,8個民族,超過1萬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和表型的系統性分析,其中的一個結果是,日本人的基因與北方漢族人完全重疊。
  • 基因研究:漢族可分成7個亞群,種群基因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據澎湃新聞報導:最大規模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首次發表。研究團隊首次揭示了漢族人群可顯著分成7個亞群:北方漢族、西北漢族、東部漢族、中部漢族、南方漢族、東南漢族、和嶺南漢族。不同地域人群的變異特徵也與中國歷史上的人口遷徙和變遷相關,例如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中不同民族遷徙的交通要道,歷史上包括粟特人等許多民族曾在此經商生活。不少遺傳性疾病是寫在基因密碼中的。
  • 中國的人均身高是多少呢?低於這個標準就算是「矮子」了
    要知道每個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每個個體之間也是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就好比不同的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差異,而正是這樣的差異性也讓各國之間的文化也不盡相同。就是人與人之間身高也存在著不同,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之間人們,身高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身高是衡量一個人高度的重要指標,也是一個人形象的重要參考。
  • 華盛頓大學教授談移民、婚姻與漢族基因同質性
    研究發現,歐亞人都攜帶一小部分來自古代原始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而東亞人攜帶一些丹尼索瓦人的基因——這就證明了他們並不僅僅繼承了智人的基因。伊沛霞介紹道,該書格外吸引她注意的是中國和印度在基因同質性上的差異。在中國,漢族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數千年來一直進行著頻繁的族內基因流動。相比之下,在印度就很少有像漢族一樣人口眾多的民族。
  • 「「中國哪裡人最高?」又刷屏了·談資」3月7日
    《中國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一個關於中國人身高的調查在社交網絡刷屏了,調查顯示北方各省份漢族的平均身高的確多數高於南方,但這並非整體,且身高差距遠沒有此前的民間排行中大。 研究小組對31個樣本城市調研後的數據表明,遼寧省錦州市的男性居民平均身高在樣本城市中居首,20-44歲男性平均身高為173.45cm,女性為160.52cm。
  • 華大基因報告稱北方人不易胖,南方人難生病?
    華大基因報告稱北方人不易胖,南方人難生病?在本次研究中,華大的研究小組成功構建了包含904萬個多態性位點在內的中國人基因頻率資料庫(CMDB),其中約有20萬個多態性位點屬於首次發現,這是目前正式發表的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資料庫。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重疊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中國人基因庫研究首發,日本與中國北方漢族人群聚類完全...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人,其基因也千差萬別。鑑於此,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庫研究結果於近日首次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科聯合全國 29 家研究機構、醫院,首次公布了來自 27 個省、直轄市 8 個民族的 1 萬餘人的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及表型的系統性分析結果。
  • 新研究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徵—新聞...
    由於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的特殊性,使得現有的分析方法都不能對其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導致其蘊含的巨大價值無法被挖掘。此次發表於《細胞》的成果,是華大研究團隊在大規模人群隊列研究的一次嘗試,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果。
  • 中國人種遷徙解密:DNA檢測下已無純種漢族人
    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總人口約為13億。根據統計,  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臺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但是,中國是否存在真正的漢族人?他們應該長什麼樣子?現在住在哪裡?
  • 中國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低於這個身高,就算加入「矮子陣營」了
    這一點在身高方面更加明顯,總體而言,世界三大人種中,黑人白人的平均身高顯然是更高的。但隨著人民生活的富足,中國人民的營養也漸漸跟上,這一代國人的身高也是突飛猛進,已經隱隱有和其他兩個人種並駕齊驅之勢。身高是一個人最直觀的外在體現的衡量標準之一,所以人們總會自然而然地關注其他地區的人的平均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