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新研究挑戰傳統漢族人種學定位
本報訊(見習記者孫愛民)近日,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由於漢族人與典型的東亞人——日本人、韓國人差異很大
-
我國古代北方的匈奴人是什麼人種?考古學家:大部分是黃種人
人類學和考古學研究顯示:匈奴人是一個複雜的民族集合體,實際上目前發掘的大部分匈奴人骨都屬於蒙古利亞類型,少部分混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神木大保當匈奴墓出土的彩繪石墓門,具有典型的漢文化色彩除了蒙古和蘇俄的科學家外,中國考古學家也在不斷解密匈奴的人種問題:比如陝西神木大保當墓地是東漢初期至中晚期降漢的匈奴墓葬,鑑定結果是:墓主人的體貌整體上與蒙古人種北亞類型明顯接近;青海大通上孫家寨乙區 M1 墓主頭骨特徵與北亞蒙古人種相似, 但包含某些接近東亞類型的特徵。
-
世界三大人種,為何黃種人基本沒有體味?
除了膚色的不同,三大人種的外貌也有很大的差別,黃種人鼻梁中等,頭髮黑直,眼睛呈淺慄色。白種人眼窩深、鼻梁高,頭髮細軟,很多人常用金髮碧眼形容所有白種人,實際上並不準確。白種人的發色和虹膜分為很多種,頭髮大體有白、金、紅、棕、黑五種色調,眼睛以藍綠色、褐色、紅棕色為主。
-
東亞人智商高的根源?……歐洲人居然與東亞人血緣關係最近
英美等國專家近年在研究全球人種的智商時發現,東亞人智商在全球最高,世界上智商最高的國民分布在中國、新加坡、韓國和日本,他們的平均智商高達105,東亞人成年後大腦容量比白種人平均多1立方英寸,歐洲人緊隨其後。
-
蒙古人屬於白種人和黃種人的過渡人種嗎?
同時,他根據皮膚顏色、面部特徵、頭髮形狀等差別,把人類劃分為亞洲黃色人種、歐洲白色人種、非洲黑色人種、美洲紅色人種。人種學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從此誕生。蒙古人種人數僅次於歐羅巴人種,約佔世界總人口的37%左右,他們的體質特徵是:膚色呈黃色或黃白色,發形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面部扁平,鼻子適中,體毛與鬍鬚稀疏。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的中國、朝鮮、日本、蒙古、西伯利亞、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歐洲的馬扎爾人、芬蘭人也屬蒙古人種。
-
中國人(漢族)和通古斯人、日本人、韓國人、馬來人並不是同一人種
漢族雖然和他們看上去相似,但是其實不是同一人種。
-
從分子人類學看現代人的起源與遷徙5——新亞洲人與黃色人種
可以說,黃種人是由老亞洲人與新亞洲人混合形成,東亞黃種人一些明顯不同於西亞人種的典型體態特徵如單眼皮、小眼睛、矮鼻梁、扁平臉等來自老亞洲人的基因,而有些與西亞人種較為相似的長臉、中鼻梁、雙眼皮、大眼睛、深棕發、棕色眼珠等體貌特徵則來自新亞洲人的基因。
-
美國心理學協會最新調查:東亞人智商最高(圖)
美國心理學協會進行的一次最新調查顯示,通過對全球人種的IQ(智商)測試對比發現,各人種的IQ值存在差異,最大相差50%,東亞人比美國白人和黑人都要高。 這次的調查報告共有60頁,其中部分科學證據是在核磁共振檢查的基礎上得來的,報告聲稱不同人種間的IQ值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造成的。
-
漢族人:雙眼皮多 越老臉越長
本報訊(記者趙暉)漢族人長得究竟是什麼模樣?漢族人究竟有什麼體質特徵?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個千古疑問。如今,「千古之謎」終於有了科學的答案。天津師範大學牽頭,啟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漢族人體質調查,該項目歷時4年,調查測量了3萬餘名「典型」漢族人,完成了「漢族體質人類學研究」,破譯了漢族人體質密碼。
-
白種人和黑種人大多有體味,為何黃種人基本沒有?
,其中黃種人膚色較淺,呈白色或淡黃色,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北亞和美洲部分地區。除了膚色的不同,三大人種的外貌也有很大的差別由此可見,三大人種的膚色和外貌,都有著很大的差異。除此之外,在體質上,三大人種也有著一定的差別。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交通工具的不斷革新,人類也逐漸克服了地域的限制,不同人種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比如在一些熱門的旅遊地,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人種,其中外形外貌的差距一眼就能辨別,此外不同的人種之間,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那就是體味。
-
研究稱南方漢族人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科研人員在對南方漢族成年人進行大規模測量和研究後,給出了一個科學的答案。近日,該成果發表在SCI期刊《科學通報》上,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內蒙古師範大學的李詠蘭副教授。論文研究表明:隨年齡增長,中國南方漢族成人的頭、額、面的寬度都在變小,頭變得狹長些,額頭變低,頭圍變小,面部拉長,面頰皮下脂肪層更厚些;兩眼間距離變近,鼻子變寬,上、下紅唇變薄,口變寬而顯狹長,鼻和口之間的距離加大,耳朵拉長而且變寬。
-
南方漢族人容貌隨年齡變化 年紀增大眼距變近嘴唇變薄
項目負責人李詠蘭副教授:北方漢族人數據即將發布問:為什麼要做漢族人容貌變化的研究?答:容貌是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隨年齡增長容貌會發生規律性地變化,這些變化規律需要用具體的測量數據來說明。以前有個別指標的年齡變化規律有學者論及,但樣本量小,群體少,是否反映了容貌變化的規律,證據還不很充分。特別是全面的、系統的對容貌特徵年齡變化的研究尚未開展過。由於各個民族容貌形態特徵有一定的差異,不同的民族會有各自的容貌特徵的變化規律。
-
世界級調查機構公布:世界人種智商最高的竟然是——黃種人。
近代以來中國的衰落,使一些人萌生了民族自卑感!面對列強的欺凌,他們總是低下頭,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他們一個不爭的事實! 黃種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種,沒有之一!世界上很多調查機構多次公布世界人種智商圖譜,東亞人穩居居於世界第一!大家可以看一看。
-
從分子人類學看現代人的起源與遷徙3——棕色人種與老亞洲人
在D人群進入亞洲的同時,CF集團中的一支 C 也大體沿著 D 的老路進入亞洲,C 和 D 人群是最早佔據亞洲的現代人,故被統稱為老亞洲人。C 人群的後裔主要分成南北兩支,南支 C人群後來演變成棕色人種的祖先。
-
鄭連斌:繪製中國人的體質地圖
近四十年執著堅守,櫛風沐雨風餐露宿,他帶領團隊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建立起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的完備資料庫。與體質人類學結緣1983年的一天,從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的鄭連斌「泡」在圖書館裡看書。當隨意翻到一本《中國八個民族體質調查報告》時,他眼前一亮。
-
歐美人種有206塊骨頭,中國人卻只有204塊,有何差別?
歐美人種有206塊骨頭,中國人卻只有204塊,有何差別?
-
測基因就能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圖)
晚報記者 俞陶然 報導 僅通過外貌觀察,你能區分中國漢族人和日本人嗎?也許不少人會給出否定的回答。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基因和表達譜層面,首次揭示了中國漢族與日本人在基因轉錄水平上的差異,發現在與身高、血液生化特徵、某些疾病相關的許多基因上,中國人和日本人存在顯著的表達差異。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出版的 《醫學遺傳學雜誌》上,為闡明近緣人群之間表型差異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
-
40年初心未改 測繪中國人體質表型「地圖」
40年如一日,鄭連斌致力於體質人類學研究,他帶領團隊通過觀察、測量以及生物分析等方法長期研究我國各民族人口的體質特徵,目前已開展了38個少數民族和22個省的漢族體質研究,獲得了超過6萬人的400多萬個有效體質數據,建立了全國最大的體質人類學資料庫,解決了我國沒有系統的民族體質表型記錄問題,原創性地勾畫出了一幅最詳盡的民族體質表型「地圖」,使天津師範大學成為我國體質人類學宏觀研究的「重鎮
-
天津七旬教授30多年田野調查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
在寫作《體質人類學科研工作雜憶》一書中,他用這樣的結尾表達30多年田野調查,繪製中華民族體質「地圖」的決心。由鄭連斌帶領的科研團隊長期從事中國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通過觀察、測量以及生物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國各民族人口的體質特徵。
-
中國為什麼不像美國有種*族問題?別說還真有一個白色人種
種族是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徵,包括膚色、發色與髮型、顏色、頭型、異型、面型、血型等進行劃分的,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劃分為三大人種:白色、黃色、黑色人種.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