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詩作為純正的炎黃子孫,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以和為貴」,比起動不動就要舞刀弄槍的老美,俺們漢族人民的脾氣要溫柔許多。那麼問題來了,在歷史上活躍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難道真是因為好脾氣才生存下來的嗎?我們漢族究竟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孬種呢?
有人說漢族是世界上最善戰的民族,沒有之一。「漢族人不善於殺伐,戰場拼殺比遊牧民族差多了」,所以漢族人不善戰。真是大繆!因為決定戰爭(尤其是戰略層面)勝敗的根本因素是科技、經濟、智謀和策略,絕不會是你所認為的匹夫之勇!這點還用舉證嗎?漢族人聰明,幾千年來漢人在科技、經濟、文化上一直獨領風騷,你敢說幾千年來「文弱」的漢人缺乏戰爭取勝之本嗎?反觀漢族失敗、沉淪的時期,都是由於內亂(如西晉八王之亂、中晚唐安史之亂和黃巢造反、明末李自成和張獻忠作亂,等等)或天災造成的。
也有人會說,漢族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善戰的民族,這是文化造成的。由於農耕民族,不管處於經濟發達時期,或者經濟貧弱時期,漢族人都不善於殺。這種殺包括戰場拼殺以及殺豬宰羊!這比遊牧民族差多了,遊牧民族天生就會殺戮,打獵,剝皮吃肉。但是漢族正規軍戰士的單兵戰鬥能力又很強,這主要還是因為訓練的問題,漢族經濟發達,能養得起兵,軍隊都是職業的,戰鬥力自然強!只是這又跟天生會打仗完全不同,給其他民族的戰士這麼長時間去訓練人家說不定還會更強
但小詩認為漢族人不好戰,但是善,絕不畏戰。
從當初只有黃河流域的幾個部落,到今天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難道是我們先祖打獵的時候額外贈送的?
好戰跟善戰是兩回事,相對於善戰,那種不服就幹的品性更容易在我們心裡留下印記,為何會質疑漢族人是不是很善戰,主要是在歷史上北方的遊牧民族經常是縱馬南侵,不管是大一統的秦始皇還是漢武帝,唐宗宋祖,似乎都沒有特別的方法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總是猶如北方的嚴寒在中原王朝衰弱的時候大舉入侵,幾乎每個朝代都是這樣,這樣就給我們留下一個印象就是漢人很弱,但是吧每個中原王朝建立後都有達到鼎盛的時期,而領土面積則會一步步的擴大。
勝利太多,所以失敗就顯得極為顯眼。這就是所謂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近代以來的國家衰弱讓很多人自卑,於是把這一切歸咎於祖宗無能上。今天,中華民族走在偉大復興的路上,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已經逐漸回歸,相信以後不管國內還是國外,質疑的聲音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