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對自己的民族屬性,還是很在意很在意的。既然不願融合,那也不必舔得過分。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金朝的根本統治階層是女真人,這點不會因為它是否漢化,是否尊奉儒家而改變。從這點來說,今天的共和國有沒有依據稱呼是中國,並不因為它是否尊奉儒家而改變,畢竟,主體思想都改成馬列去了。
地理上的中國,當然就指的是以洛陽為核心的中原;古代文化上的中國,卻要指自西周之後傳承的宗法制,秦漢之後確定的儒家思想;近代以來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傳承而今的各個政權。三個「中國」的概念都是不一樣的。也許在未來某天,中國的定義又會改變吧。前面兩個中國的定義其實很不好,萬一日本成功了,仿效遼金元清故事,來個一模一樣的,那抗日戰爭真的就變得很微妙了。
所以,當初辨認民族的時候主動剔除了大和族,卻沒有剔除朝鮮族,實在是因為危害太大了。我覺得還是按照第三個「中國」的定義比較好,畢竟,今天的一切故事,都來自中華民國,與宋元明清以來關聯不大。金人內部也是矛盾重重啊,自稱「中國」一派多是出於維護統治、壓制士人反抗,就主流來看,金國內部仍不自認為「中國」。中國作為一個血緣與文化結合體,地域與文化認同是一個重要因素,但血緣才是根本啊。
答主引用史料相當廣泛,但以今人之思維窺古人之行,邏輯出發就有了謬誤,譬如所列舉三國史。一味強調地域性對於「中國」的意義,是對民族與歷史的虛無,難道隨便一個異族入侵,只要佔據中原,就可自稱「中國」?首先,非漢族完全可以是中國。其次,非漢族皇帝完全可以入本紀為正統。最後,符堅沒入本紀是晉書體例問題,未與南北朝一樣分開敘述,當然,也因為十六國太亂,並立也多,不好搞。
我覺得符堅個人素質非常中國化,比某些入了本紀的皇帝不知強多少,所以我也覺得他挺可惜。這就是中國土地史,而不是華夏、中華、中夏政權史,華夏概念是老祖宗發明的,後世任何人沒有資格去亂套了,因為這是對老祖宗的褻瀆。像金這種,女真與漢人並不聚居而是界限分明,我簡直不敢想像一大堆人去認可金。如果我們認它們為正統的話,那確實傳承斷了,所以他們只是我們的祖先並不是我們的正朔!就跟越南也不會把你明朝列入越南歷史,及時我們佔領過他們一段時間,我們僅僅是他們的過客,是侵略他們的入侵者。
印度也只會說他們有那麼個一段時間是英國政府,但是大不列顛永遠不會是印度的朝代!作為被統治者的一員是否可以接受政權的更迭要看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對方把持著什麼名號、和你價值觀是否相同只是其中一個。所以說回你的問題,老百姓接不接受女真人?如果他們進來就要讓你全家當奴才或者直接屠個乾淨那肯定應該反抗到底,如果只是像歷次改朝換代一樣只是換個皇帝換個國名那其實並沒有什麼鬥爭的必要。至於地主鄉紳士子……女真人既然想自稱中華就難免繼續拿他們當統治工具,所以他們早就在孔府準備好勸進表了。中國清朝之前怎麼幹都不需要法統,要怪就怪明朝不爭氣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讓繼任者清朝撞上了近代化的大潮,偏偏清朝的封建化又非常特別,失去了近代瓜分世界的機會。
至於等推翻大清建立新政權的時候,這個世界已經有了法理性的國際組織,想推翻,等到能單挑全世界的時候就行了。多民族國家而已,如果要說漢族,那么元清不算,如果要是中華文明,那就要包括許多方面了,絕不只漢族,況且漢族和漢文明是在漢朝確定的,之前都自稱中原人,入主中原就成了中原人。還有歷史上還有少數民族主動漢化的,典型的就是北魏孝文帝,漢化了鮮卑,堪稱「漢化組」第一人。所以金,遼這些是不是中國不好說,但肯定跟中華文明有聯繫,四大古文明都有一個輻射區,日本朝鮮越南等深受中國影響。我始終認為,金國遼國蒙元滿清在地理上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除了地理位置以外,這些政權和中國毫無關係,如果有關係,那麼同理可得,抗日戰爭就是中國的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