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中間少了個金朝,為何在編順口溜時要把金朝去掉?

2020-11-29 大咖說史

「唐宋元明清」,我們細看這句話,會發現中間少了一個王朝——金朝。為什麼人們在編朝代順口溜時,要把金朝排除在外呢?要知道,歷史上的金朝存在了119年,而且一度強盛不已。

金朝的崛起在於宋朝的軟弱,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在金人的眼裡都不堪一擊。金朝政權由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創建,勇猛的金兵滅掉了遼朝,也滅掉了北宋,地盤一度擴張到長江流域一帶。

圖片: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漫畫劇照

雖然金朝是由少數民族創建,但是在「中華民族」的融合上金朝也作出了許多貢獻。其實,「中華一統」這個說法最早還是金朝提出來的。金朝創建之初,「部落制度」的性質依然沒有改變,實行的是「勃極烈制度」,由皇室與各貴族商議作決策。

後來,金朝吸取了宋朝的政治經驗,「二元政治」逐漸向「單一漢制」發展,由皇帝一人說了算。在軍事上,金朝實行「猛安謀克制」,也就是現今我們說的「軍民一體」。金朝兵源充足,加之騎兵精銳,踏平了周邊許多國家,並且全都納入了金朝的統治範圍之下。

圖片:金朝兵源充足劇照

下面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女真族為什麼要以「金」為國名嗎?關於這個問題民間有很多說法。金朝創建之後,並沒有具體的國名。當時北宋與金朝建起了同盟關係,於是北宋就提了個建議「以金為國名」。

北宋朝廷提這個建議也是有寓意的,在五行文化中「金被火克制」,而女真政權不懂什麼五行文化,覺得叫「金」也不錯,便這麼叫上了。不過,令北宋意外的是,金朝並沒有被屬火的宋朝滅掉,反而是金朝推翻了北宋政權。

圖片:以「金」為國名劇照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女真族興起之地是「金水」,所以金朝創建之後,女真族便以「金」當作國名了。

此外,民間還盛行一種說法,女真政權創立之後,完顏阿骨打說了這樣一句話「遼朝以鑌鐵自稱,而我們便以黃金自稱,鑌鐵會腐爛,而黃金則可以永存」。其寓意就是希望女真政權永遠存在,永不腐朽,所以便以「金」作為國名。

當然,這三種說法都來自傳言,具體已不可考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金朝創建之後,遼國已非常腐朽了。

在遼國興盛之時,曾大肆屠殺女真人,對他們進行殘暴統治。所以在女真人心中對遼國充滿了恨意。因此金國創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炮火對準遼國,要狠狠地進行報復。

圖片:金朝把炮火對準遼朝劇照

金國與遼國交戰十年,期間遼國連連失利。最終在公元1125年,遼國被金兵所滅。在遼與金交戰期間,北宋也想插一腳,獲取些利益,所以北宋假惺惺地與金國籤訂了「海上之盟」,與金兵一同作戰,對抗遼國。

當時,北宋還派出大軍攻打燕雲十六國,不過,北宋的戰績實在是讓人不忍直視。遼國此時正值衰敗之際,不僅外有強大的金兵進攻,內部也爆發了民眾起義,然而,這樣混亂的遼國依然把北宋軍隊打敗了。

由此可見,北宋大軍實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簡直是不堪一擊。當時金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收拾完遼國之後,便開始把目光轉移到北宋身上來了。

圖片:北宋軍隊劇照

金遼戰爭結束之後,金國隨意找了個藉口發兵南下,想要滅掉北宋。兩軍於開封展開大戰,北宋將領李綱率部死守,以性命相搏,這才頂住了金人的進攻。金兵嘗不到甜頭,只得撤軍。到了公元1126年時,金兵再次南下,又一次對開封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這一次,金兵勢如破竹,一路挺進,最終連北宋皇帝宋徽宗都成了階下之囚。北宋皇室以及朝中大臣共計三千多人,全被俘虜北上。就這樣,北宋政權宣告滅亡。所幸,康王趙構逃過一劫,跑到南京又建起了南宋,繼續與金兵作鬥爭。

南宋出了抗金英雄嶽飛,在他的率領下南宋大軍奮起而戰,金兵損失慘重。不過,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秦檜卻打壓嶽飛,最終在趙構的授意下害死了嶽飛。隨後,南宋與金朝達成協議,互不侵犯。

圖片:秦檜害死嶽飛劇照

說完了大概情況,下面我們再來具體探討「金朝」為什麼會被排除在「唐宋元明清」之外。金朝創建前期,與北宋和遼國並存;而金朝創建後期,又與南宋、蒙古並存。

也就是說,不管是金朝統治前期還是後期,都沒有佔據中原的全部領土,而是佔據了一部分,就像三國時期的割據政權一樣。從傳統意義來看,既然不能佔據中原的全部領土,那就不能稱之為「正統王朝」。

圖片:金朝創建劇照

雖然宋朝劃分成了北宋和南宋,不過這兩個政權一脈相傳,都是由宋朝皇室建立。北宋建立與「五代十國」的紛爭之上,佔據了中原的大部分領土。只不過後來作戰失利,領土被別國給佔了去,這也只能說是領土縮小,所以北宋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王朝。

北宋覆滅之後,南宋創建,從政治上來說南宋與北宋是相通的,且血脈相連。所以,雖然劃分了北宋和南宋,但它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

反觀金朝,從政權創建到政權覆滅,依舊沒有統一全國。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金國只能算是一個朝代中一個地方的割據政權,所以無法排序到「唐宋元明清」之中。

圖片:南宋創建劇照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從民族性質上來看,金朝曾大肆學習漢族文化。不過,金人學習漢族文化是為了更好的駕馭和統治漢人,並非是促進「民族的團結與和諧」。

所以說,金朝雖然實行漢化,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斷打壓漢人。從民族立場上來看,金人和漢人之間積怨很深,且矛盾重重。

圖片:金人和漢人積怨劇照

雖然金人大肆學習漢族文化,不過他們學習得並不徹底。金人遵從的依舊是本民族的文化,漢族文化只不過是用來統治漢人。金人這麼做,不但沒有更好的統治漢人,反而為金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這就叫做「聰明反被聰誤」。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清朝的滿洲和金朝的女真是同一個民族嗎?
    一直以來,中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有兩個,一個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一個是滿族建立的清朝,其中滿族在明末的時候還叫女真,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稱呼,改名為滿洲,也就是現在的滿族,如今的滿族已經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的第二位。
  • 金朝對自己的民族屬性,還是很在意很在意的
    金朝對自己的民族屬性,還是很在意很在意的。既然不願融合,那也不必舔得過分。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金朝的根本統治階層是女真人,這點不會因為它是否漢化,是否尊奉儒家而改變。從這點來說,今天的共和國有沒有依據稱呼是中國,並不因為它是否尊奉儒家而改變,畢竟,主體思想都改成馬列去了。
  • 大觀園、恭王府、金朝離宮、北宋艮嶽之關係
    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史官,道君因蓋萬歲山(史書稱為萬壽山或艮嶽),差一般十個制史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不想洒家時乖運蹇,押著那花石綱,來到黃河裡,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不能回京赴任,逃去他處避難。------』」(《水滸傳》第十二回《梁山泊林衝落草,汴京城楊志賣刀》)   不管是「生辰綱」還是「花石綱」都給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與宋朝、金朝的馬相比,蒙古馬有何過人之處?
    比如,在宋朝與金朝、蒙古,以及蒙古與金朝的戰爭中,戰馬的數量與素質,曾經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宋朝騎兵在女真鐵騎面前不堪一擊,而女真鐵騎遇到蒙古騎兵又節節敗退,這是為什麼。一、宋朝與蒙古、金朝騎兵相比,宋朝的騎兵總顯的不值一提。戰馬來源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朝軍事力量發展。由於沒有產馬地以及高質量的戰馬,宋朝在與遼、金、西夏、蒙的戰爭中,一直處於被動防守地位。
  • 蠻荒金朝最初只有2000多人!如何消滅遼國100萬軍隊!滅遼滅宋
    不了解金國歷史的人可能不知道,當時的亞歐大陸格局是:北方的遼國(契丹人)應該算是亞洲甚至亞歐大陸第一強國,有雄兵百萬;宋朝自趙匡胤建國以來,經濟繁榮算是當時世界第一富庶國;而金朝,那個時候女真族還沒有國家,不能稱之為金朝,他們還是沒有開化的部落,是我們漢族和契丹族眼中的蠻族,而且極其不統一,分裂徵伐嚴重,沒有像樣的武器準備,為什麼就這樣的一個民族
  • 金宣宗一生勤政,只因這一性格缺陷,加速了金朝的衰亡
    這時,完顏珣依舊是個王爺,血統的疏遠,讓他離皇位似乎更遠了。 不過,機會有時來的很突然。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興師南下,日漸逼近金朝的都城-中都。強敵壓境之下,掌握軍權的右副元帥胡沙虎卻在打獵遊樂,完顏永濟催促他領兵出戰,反倒惹惱了這位飛揚跋扈的大將,他摔死手中的獵鷹,乾脆發兵謀反,廢掉完顏永濟,打算自己來上位。
  • 唐宋元明清,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
    唐宋元明清,一人一首成名作。古人之才,令人望塵莫及。五首最振奮人心的詩詞曲,最後一首的境界無人可比!一,唐代: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勵志三,元代: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大丈夫時乖命蹇。有朝一日天隨人願,塞田文養客三千。
  • 唐宋元明清:中國古代18個朝代國號的由來!轉走慢慢看
    我們國家有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 歷經十幾個王朝, 那麼,你知道這些王朝名稱的來歷嗎? 今天,詩詞君一併告訴你!
  • 同是亡國時,為何南宋士大夫殉國的較多?而明朝士紳投清的較多?
    在南宋和明朝滅亡之際,南宋士大夫們的堅決抵抗和明朝大部分士紳階層的妥協,這一鮮明對比,一直讓人疑惑不解,都是傳承的同樣的思想,學的都是理學,表現為何卻大相逕庭?甚至於幾任蒙古大汗,都還想過把原金朝或長江以南地區的土地全部變成種草的馬場,讓中原人民放棄種地,為他們養馬,供養他們徵服更多的土地,財富也不需要經營,憑藉武力去搶不也一樣?
  • 「蜘蛛結網三江口,水推不斷是真絲」,最美民歌在明清
    世人皆知:唐詩宋詞元曲,各領風騷;明清小說,獨樹一幟。唐宋元三個朝代,詩詞曲的數量之多,作家群的人數之眾,都足以擔當起引領一個時代的潮流的責任。然而明清小說,雖說超過了以往各個時代,但數來數去,作品也不過那幾部,作家也不過那幾人,因此還不能說那是一個全民性的潮流。其實,除了小說,明人引以自豪的,還有另一種文學形式——民歌。明代後期,直至清朝,民歌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