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拉薩北郊藏熱村「漢族」墓地

2020-11-30 中國網

  中國西藏網訊 地圖上顯示,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日古林路與加榮路交叉的T形路口,有一片綠地。這片綠地周圍修建了樓房、馬路、廠房,這些現代化的建築,將綠地與城市做了物理隔斷。一條馬路,一側屬於喧囂熱鬧,一側恍若寂靜無聲。

  這處用圍牆圈起來的綠地,入口處掛著藏漢雙語「藏熱村漢族古墓地」的牌子。

  《拉薩文物志》記載,墓區碑記保存最完整的「大清西竺義冢碑」提及,墓地「起自乾隆六十年」(1795年),時任駐藏大臣松筠、和寧以及駐藏文武官員等捐貲購買了這片荒地,「備以兵民病故者為寄葬之區」。

  日前,在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拉薩市區北郊,探訪這一距今兩百多年的「漢族」墓地。

  看守人打開了外面的大門,沿著園內的石子小徑,我們來到了一座藏式三合院的祠堂門前。脫落的牆體正訴說這棟建築的年齡;三合院正中的堂屋,一塊已肉眼無法分辨字跡的墓碑靜默佇立。墓碑旁邊擺放著祭奠的花圈,告知這裡還有後人祭拜。

  根據《拉薩文物志》、碑記、木匾等記載,這片墓地原有60萬平方米,最東邊靠近山麓。因造田、修水渠和建造房屋,很多墳冢早已夷為平地,現在的墓地範圍只是當初的一小部分。

  這片墓地埋葬的是清乾隆時期清軍與西藏各族人民一起抵禦廓爾喀軍隊入侵西藏時戰死疆場的將士,以及後來堅守、奉獻在西藏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人士。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因為埋葬的大多是漢族人士,所以這片墓地稱為「漢族」墓地。

  作為一處見證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以及藏漢等民族共同抗擊外敵入侵、保衛祖國和家園的歷史遺蹟,一直以來,有關部門都在修繕維護墓地,開展園區除草、綠化,修建圍牆、步道,修繕祠堂等工作。

  「現在,我們計劃把這裡打造成紀念館。通過布展和陳設,讓更多人知曉拉薩市區有這樣一處見證民族團結、回望歷史的墓地。告慰先輩的同時,教育後代。」拉薩市城關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紀念館的設計方案正在進一步細化、完善中。

  走出祠堂,沿著步道在墓區裡行走。四下望去,難以計數的墳冢就這樣散落其間。在墓區裡走了小半圈,所見相差無幾。坐北朝南的一個個墳冢背山面水,是風水吉地。這些墳冢多未留下姓名,或許只有依舊前來祭祀的後人們知曉這些未曾魂歸故裡的人們姓甚名誰。

  初冬的風帶著一絲寒意,吹動著這裡栽種的柏樹和肆意生長的灌木雜草。風將一些黃葉吹落,這些黃葉落在了墓地裡。兩百多年前歷盡千辛來到這裡的先輩們就以這樣的方式留了下來,化作一捧捧泥土,繼續滋養著雪域高原的土壤。那個遠在千裡之外的故鄉,早已成為難以尋覓的他鄉。

  走出墓地,走過一條馬路,便「回歸」了車水馬龍的城市。一條馬路相隔的背後,墓地依舊寂靜不語。那裡埋葬的,是不能忘卻、也不敢忘卻的稱作為「歷史」的曾經。(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媛媛)

相關焦點

  • 藏熱村興起「奶牛熱」
    「是黨的惠民政策則為我們村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平措一語道破致富「天機」。  他告訴記者,藏熱村總耕地面積為300畝,村民依託豐富的秸稈資源,以盤活土地資源和村集體資金為抓手,大力發展奶牛養殖業,進行奶牛養殖業改良,讓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好。
  • 拉薩熱堆寺:一年一度「姜貢曲」法會的主辦寺!
    拉薩熱堆寺卓瑪拉康是從貢嘎機場至拉薩途中兩座相鄰的藏傳佛寺。一座是熱堆寺,一座是卓瑪拉康,又稱「聶唐寺」。熱堆寺是前藏六大寺院之一,主供拉巴索巴佛。這裡是一年一度「姜貢曲」法會的主辦寺。每年藏曆11月3日至28日(西曆約12月中旬—次年1月上旬)來自哲蚌寺、沙拉寺、甘丹寺、大昭寺、熱堆寺的幾百名僧人都會在此舉行為期25天的姜古大法會。西元3世紀(約205年),由普桑林堆侍從如娃創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內主供拉巴索巴佛,具有代表性的活佛是熱堆寺第二世次久追古(現無活佛)。熱堆寺位於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318國道西北側約2公裡處。拉貢公路(機場公路)可直達。
  • 人間聖地——拉薩
    「坐上那火車去拉薩,去看那神奇的布達拉」,拉薩這個神聖的地方無時無刻都吸引人們去看一看。去拉薩的路上一定不要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那一路經歷春夏秋冬的景色耐久尋味。走進拉薩,那就來到一個高原和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藏熱奶牛養殖小區告別傳統養殖模式 群眾錢袋子鼓...
    2016年,在城關區納金鄉藏熱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城關區農牧局)的幫扶下,投資450多萬元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讓藏熱村養殖戶告別了傳統養殖模式,為該村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小區實行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加強與「高原之寶」等牛奶加工龍頭企業與個體戶的聯繫,為會員養殖戶拓寬牛奶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會員養殖戶家庭收入。
  • 冬遊拉薩「熱」起來
    拉薩作為西藏的首府城市自然是遊客的首選,很多遊客來拉薩也想拍一組穿著藏民族傳統服飾的照片來留念。「冬遊西藏」活動推出以來,遊客實現了赴藏旅遊成本降一半、旅遊體驗更完美的「夢想」,西藏旅遊業也實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目標。 圖為遊客在布達拉宮廣場拍照留念。
  • 幾內亞發生一例拉薩熱確診病例
    拉薩熱首次被發現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但是直到1969年才確定引起該病的病毒,此病毒為一種屬於沙粒病毒科的單鏈核糖核酸(RNA)病毒。已知拉沙熱在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部分地區流行,但在其它西非國家也可能存在。
  • 首都阿布賈首列拉薩熱病例死亡
    尼尼將建立衛生、教育、農業、環境、信息和文化等組成的一個部際委員會,以實現對拉薩熱和其他相關疾病的防控。西非地區每年拉薩熱感染人數約10萬到30萬,約5000人死亡。
  • 拉薩自駕遊,打卡布達拉宮、穿越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01、拉薩抵達拉薩入住酒店休息,拉薩,在藏語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是西藏人心目當中的聖城,更是旅行者心中的天堂。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拉薩已非遙不可及,繁華和人潮並非拉薩的本來面目,在這座籠罩著神秘面紗的城市。讓我們一起去探尋它神秘!
  • 日光城——拉薩
    日光城——拉薩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聖地,拉薩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
  • 重慶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提醒在賴比瑞亞重慶市民注意防範拉薩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3日10時訊 近期,賴比瑞亞拉薩熱病例頻發,且呈不斷上升趨勢。據利衛生部通報,截至8月25日,今年已確診25名感染病例,92名疑似病例,死亡病例21人。現拉薩熱疫情主要集中在邦州、寧巴州、大巴薩州、大克魯州,並有向全國蔓延的趨勢。
  • 十一世班禪在拉薩開展多項佛事活動
    中新網拉薩8月10日電 (記者 楊程晨何蓬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協西藏分會會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近日先後來到拉薩的桑普寺、熱堆寺及乳巴寺,帶領僧眾誦經,祈禱國泰平安、五穀豐登。
  • 【確認出行,餘3個位置】6月5~12日 夢回拉薩 聖域天堂 西藏深度之旅 一期
    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措,沉措,巴久措,以及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捨,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裡,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
  • 漢族血統來源
    Nielsen的數據分析發現,漢族(北方)與藏族的基因極相近。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藏族獨有適應高原環境的控制低紅血球的基因。而這正是作為漢藏分離的證據而且可以測定出分離的年代(更精確的數據是2750年前)。Nielsen的數據分析估算出漢藏分離時的人口瓶頸。漢人288人,藏人22642人。
  • 【夢回拉薩】8月22~29日|聖域天堂 西藏深度行
    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措,沉措,巴久措,以及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捨,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裡,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現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
  • 說說我的拉薩7天自駕遊吧
    酒店:前5天住的拉薩聖地天堂洲際酒店,酒店真的很推薦!自助餐也倍兒棒!(房價大約為900一晚)。在林芝住的是汀越度假酒店,房價大約為1000一晚,裝潢很漂亮,房間裡還有喝茶的設備。最後一晚住的是一個藏族風格的酒店叫拉薩雪龍莊園酒店(為了滿足我爸爸的要求)。酒店其實還不錯,服務態度很好。
  • 盤點拉薩市內各擁堵路段 請提前擇路繞行
    藏熱路與當熱路丁字路口   由於要打通「斷頭路」,施工方正在藏熱路與當熱路丁字路口開展佔道施工,所以每到上下班時間,該路口非常擁堵。昨天早上上班時,記者通過該路口,從藏熱路由北向西轉至當熱路,等紅綠燈等了7分鐘。
  • 2020年一季度拉薩新房熱搜榜出爐:長興都匯排第一!
    2020年一季度拉薩熱搜樓盤排名出爐。據房天下研究院搜索排名顯示,2020年一季度拉薩的熱搜樓盤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是長興都匯,排名第二、第三的是格桑林卡、智慧城,目前價格分別為5300元/平方米、6800元/平方米、12500元/平方米。
  • 「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覺果攝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方立新、田朝暉、王京雪、強曉玲)12月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老犛牛」——一個漢族幹部文化援藏記》的報導。編者按:8年前,得知57歲的他辭官重回高原,朋友們的第一反應是:這一天,終於來了!
  • 洛陽北郊機場
    很久沒有來洛陽北郊機場了。今天因為一個特別的身份來到北郊機場,進入一個個曾經熟悉的地方。[調皮]而今回洛五年,也已經至少五年沒有來過北郊機場了。偶爾出行也多是到鄭州國際機場。一來航班較多,二來居住在高鐵站旁,乘坐高鐵到鄭州機場也十分的便捷省時。所以,至少五年未來過洛陽機場了。
  • 「日光城拉薩」走進花城邀廣州人冬遊聖潔拉薩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韓希):2020「聖潔拉薩·健康之旅」冬季促銷推介會10日走進花城廣州,邀請廣州市民和廣大遊客冬遊西藏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