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藏熱奶牛養殖小區告別傳統養殖模式 群眾錢袋子鼓...

2020-11-30 中國西藏網

  近年來,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城郊奶牛養殖業這一特色產業,推進奶牛的規模化養殖,豐富了市場「奶瓶子」,鼓起了群眾「錢袋子」,城郊農牧民收入也增加了。

  2016年,在城關區納金鄉藏熱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城關區農牧局)的幫扶下,投資450多萬元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讓藏熱村養殖戶告別了傳統養殖模式,為該村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小區實行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加強與「高原之寶」等牛奶加工龍頭企業與個體戶的聯繫,為會員養殖戶拓寬牛奶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會員養殖戶家庭收入。

  記者在藏熱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格桑平措的帶領下來到藏熱奶牛養殖小區。「2016年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至今已為小區養殖戶帶來了200多萬元的收入。」格桑平措介紹道。在小區最裡面,養殖戶覺阿正在給12頭奶牛餵飼料,他告訴記者,從早上五點就開始忙碌,擠奶、清掃牛糞、投放飼草……家裡飼養的12頭奶牛的擠奶任務忙得他歇腳的時間都沒有,養殖奶牛成為他家主要的收入來源。雖然忙碌,但他臉上洋溢著喜悅。「我是2016年搬到養殖小區的。搬到小區後,收入增加,生活越來越富裕了,我的牛也越來越多了。養殖小區還幫助銷售牛奶,現在一年的收入有7萬多元。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相信靠自己的雙手一定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目前,該養殖小區有24戶養殖戶、283頭良種牛,現有可擠奶奶牛222頭。為保證奶質及奶牛身體健康,養殖戶每天都要用熱水拌飼料,牛飲用的水也是燒開後的溫水。在小區的精細管理和養殖戶自身的努力下,養殖戶們的家庭收入越來越高。

  清理牛糞,準備給8頭奶牛餵飼草的扎西自搬到養殖小區後,每年的純收入有4萬多元,「以前幾畝地得靠天吃飯,幾頭黃牛由於產奶量不多,沒有往外賣的意識。自從搬到這裡,在社區和養殖小區的幫助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有信心養殖好奶牛,過上幸福的日子。」扎西說。

  「在2003年時建了黃牛養殖棚,當時藏熱村有34戶人家養牛,為了提高大家的收入,政府撥款8萬多元買了牛分給各家各戶。現在每家多則有25頭牛,少則有8頭,這些都是共產黨的恩情。」格桑平措介紹道,現如今每戶每年的收入,多的有8萬元、5萬元、最少的也有3萬多元,在政府的關心和精細管控下,養殖戶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

  藏熱村養殖小區的興旺只是拉薩畜牧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正在成為西藏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渠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藏熱村興起「奶牛熱」
    在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小康村,靠著奶牛養殖,這個僅有797人的小村,奶牛常年存欄達到1204頭,養牛專業戶有162戶,達到全村住戶的72%,村民因為養殖奶牛走上了致富路。  「是黨的惠民政策則為我們村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村黨支部書記格桑平措一語道破致富「天機」。
  • 三家鎮紅草村:發展鱷魚特色養殖 鼓起了貧困戶的錢袋子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三家鎮紅草村打破傳統農業思維,引進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鱷魚特色養殖,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新路子,助力鄉村振興,鼓起了貧困戶的錢袋子。近日,記者在三家鎮紅草村和旺鑫養殖有限公司鱷魚基地採訪時看到,在整個基地的27口鱷魚池中,近萬條大小不一的鱷魚正在爭相吃食,場面頗為壯觀。鱷魚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鱷魚免疫力高,養殖風險低,具有高蛋白、高營養的功效,消費市場前景廣闊。海南鱷珍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總裁 喻志林說:鱷魚營養價值高、附加值(都很)高,我們有口服液的有片劑的有蛋白粉類的有生鮮有熟食,有鱷魚酒系列。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區域共建共治理 推動城市基層黨建高效聯動
    一、工作背景 拉薩市城關區是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核心首府城區,區、市兩級黨、政、軍等核心重要機關單位均設於此。現轄12個街道辦事處,51個村(社區),包容漢、藏、回等37個民族,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共計60餘萬,2018年經濟總量突破266.55億元,經濟同比增長速度位居全國前茅。
  • 數說寶「藏」丨給力!5年近350億元資金支持助西藏發展
    在此基礎上實施的經濟援藏、智力援藏、科技援藏、企業援藏、就業援藏以及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有力推動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村裡建起了農貿市場、小超市、藏餐館、農機維修店等,我們還要建苗圃、擴大奶牛養殖規模,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村民實現多渠道增收。」在那曲市色尼區幸福新村,村主任赤列羅桑向記者描繪著他們的美好生活。    佔地15995平方米的幸福新村總投資達3650萬元,是色尼區首個現代化易地安置小區。2017年,浙江援助那曲啟動建設色尼區幸福新村。
  • 西藏拉薩市實驗幼兒園「去小學化」工作:護佑童年 靜待花開
    民族文化潤澤童心  拉薩市實驗幼兒園以「弘揚民族藝術 振奮民族精神」為出發點,從2008年開始挖掘本土優秀民族文化資源,構建園本特色教育。從民族優秀文化資源中尋找適合開展幼兒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設計並創編出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藏民族文化課程》等園本教材。
  • 探訪拉薩北郊藏熱村「漢族」墓地
    中國西藏網訊 地圖上顯示,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日古林路與加榮路交叉的T形路口,有一片綠地。這片綠地周圍修建了樓房、馬路、廠房,這些現代化的建築,將綠地與城市做了物理隔斷。一條馬路,一側屬於喧囂熱鬧,一側恍若寂靜無聲。  這處用圍牆圈起來的綠地,入口處掛著藏漢雙語「藏熱村漢族古墓地」的牌子。
  • 臺收藏家向西藏犛牛博物館捐500年歷史法器牛皮鼓
    臺收藏家向西藏犛牛博物館捐500年歷史法器牛皮鼓   西藏犛牛博物館位於拉薩市西部的柳梧新區,建築面積達8088平方米。博物館創意人亞格博介紹,博物館是北京市對口支援拉薩市的一項重要文化創意工程,是中國乃至世界首座以犛牛為主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
  • 西藏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巾幗夜校」持續開展
    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就有這麼一群婦女,她們白天是田地裡辛勤的勞作者,是周邊工地上的務工者;晚上,她們是好學不倦、挑燈夜讀的莘莘學子。  自「巾幗夜校」開班以來,熱堆村將「巾幗夜校」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的重要載體,以「巾幗夜校」為陣地,用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農牧民婦女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健康知識等,引導婦女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 科學養殖綠色前行
    近日,洛浦縣山普魯鎮喬潘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飼養員正在給牲畜餵食。近年來,這個合作社通過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帶動了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買買提艾力·艾尼瓦爾攝□新疆日報記者/帕熱扎提 張治立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廣「四良一規範」綜合配套措施,初步形成了標準化飼餵、繁育、養殖等體系,逐步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之路。
  • 養殖小區成示範——記鳳山縣同樂村第一書記韋文清
    駐村以來,他團結和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一心一意發展產業促增收,使全村第二年如期整村脫貧摘帽。他充分利用上級撥給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髮展核桃雞產業,村集體經濟達到17萬多元。確定以村民合作社為引領的「三主兩補」產業發展思路後,他先後成立兩家專業合作社。
  • 新型微生態製劑讓畜禽養殖告別抗生素 綠色生物技術推動健康養殖
    在日前舉辦的「生物健康產業與健康養殖創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指出,我國畜禽養殖業總產值約為2.8萬億元,佔當年全國農業總產值的31.9%,生豬全產業鏈就業人員高達7200萬人。我國也是世界畜、禽第一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養豬佔世界總量一半,養禽佔世界總量三分之一,肉類總產量佔世界的30%。
  • 奶牛養殖場牛糞「堆積如山」,嘗試養殖蚯蚓日產日清、變廢為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輝 通訊員 王文濤 喬炳志是濟寧市任城區幸福牧業的負責人,從事奶牛養殖近20個年頭,在位於李營街道的養殖場內,現存欄奶牛460頭,產奶牛300頭,銷路良好。同樣,喬炳志在經營過程中也遭遇了一個難題:每天都在持續產生的大量牛糞該如何處理?
  • 昭通巧家紅山鄉:培優「蠟蟲」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昭通巧家紅山鄉:培優「蠟蟲」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2020-05-14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圖在手,西藏你有,西藏74個縣區海拔
    本文採取的數據是通用數據,可能會有幾米或者幾十米的誤差,以下所說西藏區縣的海拔數據參照標準是區縣政府所在地的海拔高度,例如拉薩市的海拔就是拉薩市坐在城關區的海拔高度,阿里的海拔高度,就是阿里首府行政機構所在地噶爾縣獅泉河鎮的海拔高度,並不是該地區的平均海拔高度,也不是該地區的最高海拔高度與最低海拔高度。
  • 自動化奶牛養殖 讓日子「牛」起來
    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在大力發展以羊子、生豬、肉牛為代表的畜牧業主導產業的同時,不斷引進「黑毛土豬」、「林下養兔」、「土坑養蠍」、犛牛、梅花鹿等「土字號」特色養殖。
  • 西藏這些孩子的畫要上太空
    近日,由西藏航空發起,聯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西藏自治區教育廳、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藏域星球天文體驗館共同主辦的「築夢西藏·圓夢太空·愛我中華」航空航天愛國主義科普活動在拉薩藏域星球天文體驗館舉行拉薩市城關區第二小學
  • 青海高原藏羊養殖技術研究首次突破傳統養殖
    青海高原藏羊養殖技術研究首次突破傳統養殖 2014-12-09 15:34:30  青海牧區地處高寒地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致使該地區牧草生長期短,枯草期長達9個月,冬春枯草季節天然草場營養物質供給的匱乏,導致藏母羊繁殖性能低下、羔羊生長發育緩慢,嚴重製約著該地區畜牧業的發展。藏系羊作為中國三大原始綿羊品種之一,因毛量高、毛質優、皮質佳和肉質好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但因藏系羊產羔周期長、繁殖率低等瓶頸因素制約,效益不容樂觀。
  • 西藏四季吉祥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四季吉祥村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至貢嘎機場中段的才納鄉,位置優越,地肥水美,是拉薩河谷地帶農業生產條件較為突出的區域。圖為四季吉祥村黨群服務中心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伊始,拉薩市曲水縣就充分發揚群眾在哪裡,黨組織就在哪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