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藏拉薩市城關區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城郊奶牛養殖業這一特色產業,推進奶牛的規模化養殖,豐富了市場「奶瓶子」,鼓起了群眾「錢袋子」,城郊農牧民收入也增加了。
2016年,在城關區納金鄉藏熱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城關區農牧局)的幫扶下,投資450多萬元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讓藏熱村養殖戶告別了傳統養殖模式,為該村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小區實行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加強與「高原之寶」等牛奶加工龍頭企業與個體戶的聯繫,為會員養殖戶拓寬牛奶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會員養殖戶家庭收入。
記者在藏熱社區居委會黨總支書記格桑平措的帶領下來到藏熱奶牛養殖小區。「2016年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至今已為小區養殖戶帶來了200多萬元的收入。」格桑平措介紹道。在小區最裡面,養殖戶覺阿正在給12頭奶牛餵飼料,他告訴記者,從早上五點就開始忙碌,擠奶、清掃牛糞、投放飼草……家裡飼養的12頭奶牛的擠奶任務忙得他歇腳的時間都沒有,養殖奶牛成為他家主要的收入來源。雖然忙碌,但他臉上洋溢著喜悅。「我是2016年搬到養殖小區的。搬到小區後,收入增加,生活越來越富裕了,我的牛也越來越多了。養殖小區還幫助銷售牛奶,現在一年的收入有7萬多元。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相信靠自己的雙手一定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目前,該養殖小區有24戶養殖戶、283頭良種牛,現有可擠奶奶牛222頭。為保證奶質及奶牛身體健康,養殖戶每天都要用熱水拌飼料,牛飲用的水也是燒開後的溫水。在小區的精細管理和養殖戶自身的努力下,養殖戶們的家庭收入越來越高。
清理牛糞,準備給8頭奶牛餵飼草的扎西自搬到養殖小區後,每年的純收入有4萬多元,「以前幾畝地得靠天吃飯,幾頭黃牛由於產奶量不多,沒有往外賣的意識。自從搬到這裡,在社區和養殖小區的幫助下,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有信心養殖好奶牛,過上幸福的日子。」扎西說。
「在2003年時建了黃牛養殖棚,當時藏熱村有34戶人家養牛,為了提高大家的收入,政府撥款8萬多元買了牛分給各家各戶。現在每家多則有25頭牛,少則有8頭,這些都是共產黨的恩情。」格桑平措介紹道,現如今每戶每年的收入,多的有8萬元、5萬元、最少的也有3萬多元,在政府的關心和精細管控下,養殖戶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
藏熱村養殖小區的興旺只是拉薩畜牧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正在成為西藏地區重要的支柱產業,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新渠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