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0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穀雨潤土,清晨漫步在昭通巧家縣紅山鄉間小路上,路旁一排排鬱鬱蔥蔥的「蟲兒樹」婆娑起舞,傲嬌的展示著一顆顆紅色的果實(蠟蟲),田間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把蠟蟲摘下來出售,呈現出一片忙碌的幸福景象。
培優「蠟蟲」傳統特色產業,助力適宜區群眾脫貧致富
紅山原名為「固紅山」。歷史上因蠟蟲旺盛,以至於成熟之際,漫山紅遍,故名「紅山」。每年三、四月間,蟲樹成林,引來滇川蟲商會集於此收購蠟蟲,名曰:「趕蟲會」。然而自2013年開始,紅山蠟蟲突然不上樹,以往熱鬧非凡的「蟲會」也一反以往的冷清,群眾積極性大受打擊,有的甚至砍掉多年的老樹,用來種植其他經濟林果,紅山蠟蟲種植面積因此大幅下降。如何解決蠟蟲不上樹,調動群眾積極性,重捏紅山蠟蟲特色產業,重塑「白蠟蟲發端山鄉」的金字招牌是擺在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面對「蠟蟲」傳統特色產業日漸衰弱的窘境,鄉黨委、政府本著傳承與優化的發展思路,多方尋求保住蠟蟲產業的指導和幫助,在扶貧掛鈎幫扶企業僑通公司、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區管護局的幫扶支持下,先後邀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王自力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產業規劃團等深入紅山「問診把脈」,尋找病因,精準施策,通過引種蠟蟲,重獲蠟蟲的產量和質量,紅山傳統特色產業得以涅槃重生。
宣傳持續發力,永續「固紅山蠟蟲」秘境淵源
該鄉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富民強鄉的主攻方向,繼續優化蠟蟲種植,強化宣傳引導,提高蠟蟲產值。據悉,紅山現保有蠟蟲5000餘畝,年均產量20000餘斤,年均產值300餘萬元。幾年來,紅山蠟蟲價格持續走俏,今年單斤價格高達260元每斤,價格上漲,蠟蟲正日漸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蟲子」。
自2017年開始,該鄉以蠟蟲為媒,組織拍攝的微電影《天蠟情》,描繪了紅山人民質樸、誠信的大山品格,向外界傳遞了紅山人民感恩奮進、奮力脫貧的大山精神。今年,林科院將紅山蠟蟲作為科研項目實施申報,更為紅山的傳統蠟蟲產業增添了發展的科學指導,永續中國白蠟蟲之鄉「固紅山」的秘境淵源。
今日推薦
來源/@微巧家
原標題:《昭通巧家紅山鄉:培優「蠟蟲」特色產業,鼓起群眾「錢袋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