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瀘州11月20日訊(周超文 陳學強 文/圖)「現在好了,這些雜草叢生的荒山坡地種上油桐樹後,兩年半到三年就可見效益,五年進入盛產期後,每畝就有兩三千元的收入,村民們的錢袋子也會越來越鼓了。」11月18日,在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桐梓村的一個山頭上望天田塊裡,一臉喜悅的村支書張紹彬一邊指導村民按規格行距栽種油桐樹苗,一邊給村民算起了油桐幾年投產後的增收帳。
![]() |
張紹彬在起運油桐樹苗 |
桐梓村是上馬鎮的軟弱渙散村,由於沒有產業支撐,近幾年有勞動力的村民都是選擇外出務工。然而,油桐在村裡栽培有上百年歷史,但這些年來,由於沒有規模化種植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種植效益較低,當地的油桐產業難以發展壯大,但現今在村頭山坡上,依舊不時可以看到數十株長勢蔥鬱的油桐樹。
![]() |
村民在挖油桐苗 |
「農村經濟要持續發展,要振興鄉村,必須有特色產業作支撐。發展特色產業,必須依託我們村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跟風,否則吃虧的還是村民。」2017年秋,以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的返鄉青年張紹彬結合桐梓村悠久的油桐種植歷史和種植基礎,尤其是了解到當今市場對桐油的巨大需求後,為了發揮地域優勢,著眼生物能源開發利用前景,張紹彬就帶領村民選良種、建基地,發展油桐產業。張紹彬說,發展油桐產業見效快,受益長,成本低,風險小,還能有效開發和合理利用荒坡邊地。由此,今年,張紹彬攜手瀘州市一桐油加工企業,率先引進優質油桐品種,建立1000畝的油桐種植基地。進入11月以來,張紹彬就帶領村民陸續開始定植油桐樹苗。
![]() |
村民在栽種油桐樹苗 |
據了解,新栽的油桐3年內就能掛果受益,5年就可以進入盛產期,而且產量逐年增加,可持續採收長達50—100年。油桐全身都是寶,桐果不僅可以提取生物柴油,還可生產潤滑油、電子產品絕緣油、肥皂、肥料,就連枝、葉也是生產醫藥的原料,油桐產業的確是促使農民持續增收的一個朝陽產業。
![]() |
村支書張紹彬(左一)示範栽培油桐樹苗 |
油桐雖然是個好東西,但如何讓油桐真正為農民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呢?在張紹彬看來,村黨支部發動群眾,群眾依靠村黨支部,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使特色產業興盛起來。由此,張紹彬在油桐產業發展中,推行黨支部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保障、典型示範等措施,促進規模經營,降低經營風險,確保油桐產業得到穩步發展。
由於單戶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在種植油桐樹的過程中,桐梓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瀘州桐舟中藥材專業合作社,並與瀘州一桐油加工企業達成了統一供種、統一栽種、統一技術、統一保護價收購的協議,讓廣大農民吃下了「定心丸」。由於種植油桐見效益需2.5年至3年時間,為了彌補在這段時間土地的產出效益,瀘州桐舟專合社還將在油桐基地全部套種車前草,目前也與瀘州一中藥材公司籤約了每公斤14元的訂單價種植車前草協議。
張紹彬告訴筆者,種車前草畝產量超200公斤,按14元/公斤計,畝收益可近3000元。而油桐進入盛產期後,桐果畝產量就高達3000公斤,按目前市場價最低2元/公斤計,僅桐果就可實現增收6000元。
市場的旺盛需求、村黨支部和專業合作社的引領、龍頭企業加工和銷售渠道的暢通、村民有種植油桐的技術基礎等因素疊加在一起,在今天的桐梓村,村民栽下的一棵棵油桐樹,三五年後就是農民眼中年年創收的「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