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在西藏拉薩市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就有這麼一群婦女,她們白天是田地裡辛勤的勞作者,是周邊工地上的務工者;晚上,她們是好學不倦、挑燈夜讀的莘莘學子。
自「巾幗夜校」開班以來,熱堆村將「巾幗夜校」作為實施「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的重要載體,以「巾幗夜校」為陣地,用喜聞樂見、易於接受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農牧民婦女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健康知識等,引導婦女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同時,熱堆村為了進一步豐富夜校的課程內容,除了教雙語之外還加入了學習愛國歌曲、朗誦美文等內容,不僅增加了農牧民婦女學習雙語的興趣,也提高了雙語水平。在熱堆村「巾幗夜校」裡,記者看到這裡的「學子」一邊抄寫一邊跟讀,像小學生一樣認真。他們年齡相仿,都到了不惑之年;他們經歷相似,幼時家境貧困,都未上學讀書;他們又共沐「春風」,成為同讀白堆村農牧民夜校的「同學」……而這「春風」正是精準扶貧之風、「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之風、農閒時節十項活動之風……熱堆村村民達瓦告訴記者:「聽說村裡開辦了農牧民夜校,教學內容不僅有藏文、漢文等文化知識,不定期還有老師前來宣講黨的方針、惠民政策,我和妻子都沒上過學,聽到我們也可以來學習的消息後,我和妻子商量後決定輪流去上課。」
「富了口袋富腦袋,不僅是老百姓的迫切需求,也是紮實推動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的方向,而農牧民夜校則成為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一,許許多多的農牧民群眾因此受益。」曲水縣聶當鄉熱堆村第一書記旦增晉美說道,熱堆村始終把「巾幗夜校」當做做好群眾工作的有力抓手,不斷吸引廣大基層婦女群眾踴躍參加「夜校」學習,讓婦女在獲得文化知識的同時,深刻認識自身價值,提升自我發展、自我造血能力,更好地發揮農牧民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半邊天」作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