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小區成示範——記鳳山縣同樂村第一書記韋文清

2021-01-09 廣西日報

2016年,韋文清從鳳山縣政府辦派駐喬音鄉同樂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以來,他團結和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一心一意發展產業促增收,使全村第二年如期整村脫貧摘帽。

他充分利用上級撥給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髮展核桃雞產業,村集體經濟達到17萬多元。確定以村民合作社為引領的「三主兩補」產業發展思路後,他先後成立兩家專業合作社。2017年,他利用融資資金200萬元,建成了兩個林下養殖小區,建有20個標準化雞舍,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入股養殖小區參與林下養殖模式,解決了20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入股戶戶均年收入8000多元。目前,全村核桃種植面積3476畝,掛果面積1800畝,年產值60多萬元;3760畝低產油茶獲得改造,農戶戶均收入3500元;全村種有珍珠李1360畝,12戶珍珠李種植大戶年收入3萬元以上。

2018年,該村那弄林下養殖小區成為全區經驗交流座談會的參觀考察點,並作為樣板在全縣推廣。

(本報記者韋繼川採寫)

相關焦點

  • 養殖毒蠍子的第一書記
    「扶貧產業也搭建起來了,合作社逐步發揮帶動作用,邱書記給村裡帶來的實惠看得見、摸得著」,自從自治區辦公廳派來的第一書記到村裡,大化縣七百弄鄉弄京村村支書藍振規逢人便誇
  • 第一書記「省親」記
    李柯於2015年擔任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黨巴村第一書記。在近三年的時間裡,他紮根黨巴,與群眾一同生活與勞作,帶著當地藏族同胞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緻富路。「來了,來了……」21日下午3點,兩輛越野車駛入了黨巴村。村民們有的雙手沾滿麵粉、有的拿著哈達就跑了出來,他們爭先恐後地擁向回訪的親人們,不一會李柯的脖子上就掛滿了哈達。
  • 從外交官到第一書記——記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扶貧辦主任陳正文
    也是這一年,他被派駐隴南,擔任宕昌縣南陽鎮王能幹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常有人好奇地問他,從美國回來立即去駐村,落差也太大了,適應嗎?陳正文笑笑,「我到村裡工作,是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讓咱的後人們不再吃苦受罪,這是我人生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了!怎麼會不適應呢?」
  • 紮根基層 一心為民——記渭源縣蓮峰鎮岔口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
    紮根基層 一心為民——記渭源縣蓮峰鎮岔口村第一書記、幫扶工作隊隊長馬金錄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通訊員 章軍 陳剛「岔口村變了!2017年9月,省財政廳黨組選派馬金錄到渭源縣蓮峰鎮岔口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馬金錄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著深厚感情,駐村以來,他牢記責任和使命,配合村「兩委」班子,帶領幫扶工作隊隊員,健全工作機制,緊抓幫扶,竭盡全力促脫貧,幫扶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省財政廳的幫扶下,岔口村於2019年底實現全村脫貧摘帽。岔口村位於蓮峰鎮西南部,是深度貧困村。
  • 真情服務 真誠付出——記漢濱區文旅廣電局駐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
    看到漢濱區文化和旅遊廣電局駐流水鎮良田村第一書記劉紅雨,就想起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這首《回鄉偶書》。2017年5月 21日,劉紅雨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天就帶著行囊、奔赴漢濱南部山區的流水鎮良田村,擔任這個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條件差,經濟落後的全區「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幹就是四個年頭,2019年實現全村脫貧摘帽。
  • ...勇當「戰疫」先鋒——記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張黎
    自張黎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水尾鎮新場村第一書記後,只要是村民的事,他有求必應。現如今,流行病學調查、病毒採樣、核酸篩查,是他的日常工作。從脫貧攻堅轉戰疫情防控一線,他用「疾控人」的一絲不苟和黨員的擔當作為「逆行」而上,衝鋒在最前沿,為群眾生命安全築起一道防線。
  • 板旺村第一書記李遠強:邊境扶貧戰場的「守邊衛士」
    雖然我已經轉業,但在脫貧攻堅這場戰鬥中,我同樣不能後退一步……」這是法卡山下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第一書記李遠強駐村日記裡的一段文字。從2015年10月至今,從板旺村駐村工作隊員到板旺村第一書記,他已在板旺村這個邊境貧困村裡開展了整整5年的駐村扶貧工作。
  • 甘泉縣石門鎮高哨村第一書記吳鑫龍:讓青春在基層淬鍊
    踏實認真、迎難而上的吳鑫龍是村幹部眼中的好書記;任勞任怨、為民解憂,他是村民眼中的好幫手。2018年12月,吳鑫龍在延安市甘泉縣縣委組織部的選派下,帶著服務群眾、為民辦事的初心使命,踏上了第一書記的徵程。
  • 陝西甘泉縣石門鎮高哨村第一書記吳鑫龍:讓青春在基層淬鍊
    踏實認真、迎難而上的吳鑫龍是村幹部眼中的好書記;任勞任怨、為民解憂,他是村民眼中的好幫手。2018年12月,吳鑫龍在延安市甘泉縣縣委組織部的選派下,帶著服務群眾、為民辦事的初心使命,踏上了第一書記的徵程。
  • 陝西辰爍黑豬養殖獲得全國首家優質生態養殖示範基地
    消費日報網(產經頻道記者 楊旭) 2015年8月11日上午10時,辰爍生態獲得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優質生態養殖示範基地中央黨校博士研究生導師、教授、專家-羅志先,農業部優質農產品協會運營總監-馮河山,陝西省著名人物檔案協會副會長、原陝西電視臺新聞部主任-梁  蔭,永壽縣農牧局局長-來 詠,御駕宮現代農業示範園書記-豆小明,北京眾森聖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總經理-烏中明,參加了本次活動。
  • 長垣縣每日新聞摘要:記第一書記王亞奇
    推動精準扶貧 辦好惠民實事——記勇往直前的第一書記王亞奇摘 要為講好脫貧攻堅故事,匯聚脫貧攻堅正能量,謳歌我縣在基層湧現出的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進人物,匯集榜樣的力量,為我縣脫貧攻堅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我臺在長垣新聞中特開設《榜樣的力量 十大扶貧人物事跡展》專欄,今日播出:《推動精準扶貧 辦好惠民實事——記勇往直前的第一書記王亞奇》。
  • 記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黨支部書記楊邦春
    鐵打的書記:誓要讓村子富起來!——記隆昌市迎祥鎮飛蛾村黨支部書記楊邦春返鄉創業他成了村裡的「當家人」5月30日,周四。在鎮上開了半天會,楊邦春匆忙回到家,扒拉了幾口飯,便趕到村裡的養雞場,查看瑤雞生長情況。這個養雞場始建於今年4月,是由楊邦春動議,以村兩委名義發起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集體出資+村民入股金共同建設的。
  •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藏熱奶牛養殖小區告別傳統養殖模式 群眾錢袋子鼓...
    2016年,在城關區納金鄉藏熱村村委會和駐村工作隊(城關區農牧局)的幫扶下,投資450多萬元成立的藏熱奶牛養殖小區,讓藏熱村養殖戶告別了傳統養殖模式,為該村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小區實行統一管理,分戶飼養,利益到戶。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加強與「高原之寶」等牛奶加工龍頭企業與個體戶的聯繫,為會員養殖戶拓寬牛奶銷售渠道,大大提高了會員養殖戶家庭收入。
  • 華雲社區:創建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2020年初,社區決定在轄區水文小區開展高標準居民家庭源頭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在長沙市水資源勘測局的大力支持下,小區源頭分類工作順利推進。4月21日,華雲社區黨總支書記餘意領兩委相關成員與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市水文局機關負責人再次召開聯席會,共同探討示範小區創建工作,多方達成一致,認為不能局限於創建標準的要求,必須進一步自我加壓,創新思路,打破固有模式,以更高標準要求居民、機關幹部、在職黨員共同參與至源頭分類,不僅要取得創建的成功,還要做到三個100%(知曉率、參與率、投放準確率)。
  • 廣西凌雲縣與鳳山縣交界發生300多次小地震
    中新網南寧6月29日電 (記者 蔣雪林)廣西地震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李偉琦29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從28日12時41分開始,桂西北的凌雲縣與鳳山縣交界發生了300多次小震。此次地震為一次震群地震,屬於地殼正常能量釋放。
  • 【與「第一書記」同行】周市鎮斜塘村「第一書記」談建明:傳幫帶...
    「第一書記」名片談建明,男,1963年6月出生,1979年參加工作,歷任原陸楊鎮許家村黨支部書記、周市鎮新瑭村黨總支書記,蘇州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曾獲「蘇州市基層黨組織帶頭人」「蘇州市勞模」等榮譽稱號。2019年6月任周市鎮斜塘村「第一書記」。斜塘村總共多大?
  • 張永芝養鴿記
    「張永芝的鴿子基地成了村裡的示範基地,我們希望通過示範效應,吸納更多人靠養殖肉鴿增收致富。」克孜勒庫都克村第一書記安建剛說。7月16日,在張永芝養鴿基地,兩排上下兩層的鴿子籠裡,雪白的鴿子撲撲哧哧上下飛騰,就是這些白胖「小傢伙」,讓張永芝由昔日的貧困戶變成遠近聞名的致富先進。
  • 「兵支書」脫貧攻堅立新功——記鎮平縣老莊鎮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
    1977年出生的劉建光,1999年入伍服兵役,其間被評為「優秀士兵」「學習成才標兵」「十佳老戰士」,2001年退伍後,從一名基層工作人員幹起,先後擔任五個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現任涼水泉村黨支部書記。促脫貧,支部建設是關鍵2020年3月,上任伊始,參過軍立過功又在多個社區擔任過黨支部書記的劉建光,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首要任務抓實抓好。
  •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面對疫情 選擇「逆行」 ——記志丹縣杏河鎮候市村第一書記趙三軍 發布時間:2020-03-26 06:
  • ...最想接觸的也是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第一書記張海鵬
    說到猴場,我腦中第一印象是「遠」!猴場位於普定縣最邊遠的西北角,而水落洞位於猴場的正北角。作為縣委組織部下派的幹部,這點距離沒讓我畏懼。我以作戰隊員的身份投入了水落洞村,這一「戰」就是兩年。張海鵬到產業地查看辣椒種植情況「我太感謝海鵬書記了,他不但自己來,還帶起年輕黨員來,聽我講當兵故事,與我談村級發展。我會一直不忘初心跟黨走,不辜負組織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