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

2020-12-02 旅行亦綠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我國官方的語言但是我國各個地區文化差異大,也形成了各自的方言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各地都推廣普通話也成為了一種風潮現在有一些方言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區,那裡的人們學習普通話就特別的困難彼此之間用普通話交流,都顯得非常的尷尬和難受那你們知道中國哪些地方的普通話最標準嗎?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說普通話最標準的三個地方,當地人直接用方言交流更加的方便。

第一個地方就是中國的廣西,大家都知道,廣西是我國壯族的自治區,而廣西當地的方言和普通話也是有了很大的差異所以廣西人說普通話也是非常的難懂的,感覺非常的彆扭,還有點搞笑對當地人彼此之間交流的時候都是用當地的方言,很少有人會使用普通話。

第二個地方就是福建了,福建人的方言主要以閩南語為主啊,米蘭語可以說是中國最難聽懂的一種方言了很多外地人在聽到閩南語的時候,感覺比外語還要難懂我是一個字都聽不懂當有外地人去福建旅遊的時候,聽到當地人說閩南語,感覺他們之間都是很難交流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國的普通話主要是採集我國北方地區的方言整合而成的,所以北方人學普通話相對來說更方便一點,南方的方言更接近於古漢語,所以南方人學普通話相當困難,而閩南語就是典型的南方方言代表,所以說福建人學普通話也是非常困難的 。

所以如果去福建旅遊的話,就會發現當地的福建人幾乎很少用普通話交流,他們習慣用閩南語跟提起他們的生活儘管閩南語對於外地人來說是很難聽懂的。

第三個地方就是湖南省啊,湖南省也是我國南方的一個省份他們當地的方言受普通話影響,也是比較小的,而且湖南方言和北方的方言也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所以湖南人一般也是不會說普通話的,他們覺得彼此之間用湖南方言交流時更加的方便總體來說,我國很多南方的省份的居民都不太喜歡用普通話交流對他們來說,學習普通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我國的普通話確實也是起源於北方這個局面也是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差異造成的多多朋友們,對於這件事你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普通話英語滬語孩子學話無所適從 漢語不難學
    普通話英語滬語孩子學話無所適從 漢語不難學 2008年10月29日 10:50 來源:解放網-新聞晨報 發表評論   著名教育家於漪認為,孩子學好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排斥學習方言。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學會講上海話是迎刃而解的問題。上海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人際之間實現順暢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是普通話。學好普通話,對於每個孩子來說,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大有好處。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知道哪裡嗎?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普通話不是一個體系,僅有58萬人會說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所已在我國範圍中有很多省份的劃分,卻又由於每個省之間擁有自己不同的發展特色,所以方言就成了這些文化特色當中最為顯著的一個,雖然說普通話是我國的標準語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說普通話,在很多地方都有著自己的言語,人們將它稱之為方言,區別於普通話。
  • 方言、普通話、英語,孩子究竟要學哪一個?
    首先,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會說幾種語言?包括外語和各地方言。奶奶說蘇北方言,外公外婆都是蘇南人,說蘇南的方言;而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長期說普通話,彼此之間都能交流。小夢就是在這樣一種語言環境中長大的。她認為就是因為所處的語言環境太複雜了,容易造成語言學習上的混亂,不知道該聽誰的,學誰的。所以她到了十八個月才開口說話。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或者因為地域的不同的一種稱呼,結果上海教育局給這麼個無釐頭的說法這我也是醉了!我們這邊各種各樣的方言雖然很多,但是大家如果轉換成書面用語或普通話絕對妥妥的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很多兒歌這個稱呼也是這麼唱滴嘛——媽媽的媽媽叫什麼?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爸爸叫什麼?媽媽的爸爸叫外公!(難道其它地方的兒歌是——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媽媽的爸爸叫姥爺?)
  • 關注丨還在說「馬普」嗎?一起來學普通話吧~
    讀不清,也莫怕!9月15日,昆明市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在阿詩瑪的故鄉石林縣啟動。還在說「馬普」嗎?跟著推普周一起來學普通話吧~1認識一下昆明話喃——什麼板扎——棒,厲害太雀啦——滑稽,有趣大譜氣——大概鬼火綠——生氣孔雀——自作多情……
  • 國語、普通話與華語
    周有光先生說:「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國語是中國的全國共同語,華語是全世界華人的共同語。三個名稱不是彼此排斥的,而是相互補充的。」兩位老前輩的話很有道理。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就是在法律上明確了普通話的國語地位。既然國語就是普通話,為什麼還出來這樣兩個名稱呢?國語和普通話這兩個名稱幾乎是同時出現的。
  • 為說普通話,將把「調羹」叫「勺子」
    就是這個家家戶戶都具備的小餐具,在我的家鄉,人們是從來不說「湯匙」的,都叫「調羹」。這個,就叫「調羹」。現如今,在我的家鄉,能說「調羹」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當然也沒有人叫「湯匙」,可能是人們覺得「湯匙」是個書面語,平說口語是不說的。那麼,不叫「湯匙」,也不叫「調羹」,叫什麼呢?人們都管「湯匙」叫「勺子」。
  • 中國最神秘「混血村」,村民高鼻梁藍眼睛,卻只說普通話
    導語:中國最神秘「混血村」,村民高鼻梁藍眼睛,卻只說普通話劉德華曾經唱過一首《中國人》,歌詞裡形容我們中國人的長相,用「黃色的臉黑色的眼」這樣的詞彙,在我們的印象中,典型漢族人的外貌特徵也正是這樣。但有些少數民族兄弟的特徵卻有些不同,比如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迪麗熱巴,她所代表的維吾爾族人外形就與我們稍有不同,更精緻,我們也會覺得更有一種特殊的美感。而在東北地區,卻有一個全村人都是高鼻梁藍眼睛的「混血村」,在我們中國人的普遍印象中,中國的村莊應該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村民,他們的形象代表著中華民族樸實勤勞的精神風貌。
  • 俞敏洪:英語並不難學
    所以聽懂中國某一個地方的方言,其難度並不下於學會任何一種外語。中國人絕大多數人都能夠聽懂普通話,這是近60年普通話強行普及的結果,如果當年普及的是上海話而不是北京話,那今天全國人民都聽得懂的就應該是上海話了。中國很多地方的人依然不會講普通話或者講得不標準,就是因為他們平時講得最多的依然是地方話而不是普通話。
  • 方言·普通話·英語
    方言俗稱地方話。我們這裡也把民族語言包括進入去,雖然民族語言有獨立的語言文字系統。語言是人類為了交流溝通創造的工具,也是一種文化。因受地理、社會、歷史,人口遷移,山川阻隔因素形成多樣化。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經濟越發達的地方,方言的生命力越低。不是政府要求你說普通話,而是你不說普通話不行。你隨便到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十幾個人來自十幾個不同的省份,如果不用普通話,請問他們怎麼交流?因此,經濟越發達,方言越沒市場。
  • 只會說普通話的孩子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會說方言的小孩子真的是越來越少了。有第三方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天都會消失一門方言。方言,正在成為老一代人的獨家記憶。萌爸之前就碰到過一個傷心的奶奶,她說她的孫子上了幼兒園後,就不跟她說話了,因為她只會說南方的方言,她的孫子說她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拒絕跟自己的奶奶聊天。奶奶沒辦法, 一把年紀了,只能跟著電視學習普通話。方言為什麼會不斷消失?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都會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方言太難聽了, 學了也沒用,好好學好普通話就好了。
  • 輕鬆學點普通話|魚類 常用詞語發音(5)
    感覺學普通話很枯燥乏味?沒關係,來點家常的、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轉發哦!~!~!
  • 磁性聲音效果很吸引女生,再也不用愁女生說你普通話不標準
    是你學的所有的戀愛技巧嗎?是進挪嗎,是廢物測試嗎?估計很多男生都回答不出來。都不是,這些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個人價值之上的,不是技巧有問題,是人的問題。絕大多數人學習這些技巧,是為了找到快速吸引女生的捷徑,而他們誤認為這些技巧就是捷徑。那麼戀愛真的沒有捷徑可以走嗎?也不是。當我們知道了吸引女生的秘密在於個人價值,那麼只要找到能夠快速塑造的個人價值的方法,就找到了戀愛的捷徑。
  • 2020普通話考試多少分及格?普通話水平等級怎麼劃分的?
    2020普通話考試多少分及格?普通話水平等級怎麼劃分的? 普通話考試沒有及格線之分,有不同的等級劃分,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不同的職位對普通話等級要求不同。一般教師要求是二級乙等以上、語文教師要求二級甲等以上、新聞播音主播一般要求一級乙等以上。
  • 美國科學家挑戰學習普通話:一款耳塞設備讓語言學習效率提高13%
    迷走神經屬混合性神經,是人的腦神經中最長和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研究者選擇了以普通話為測試對象,這是因為,對於英語為母語的人群而言,普通話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普通話之所以難學,其中最大的障礙在於,普通話中同一個字的不同聲調代表了不同的語義。他們招募了 36 位以英語為母語的成年人,來訓練其學習普通話中 4 種聲調。
  • 汪涵掏500萬保護方言:孩子不能只會說普通話和英語
    每天到了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有用四川話喊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還有用湖北話和上海話拉家常的,好不熱鬧,這種多語言的生活語境一直都駐在他的腦子裡,「所以聽大人講話,像聽音樂一樣,像聽唱歌一樣,就覺得很美。長大了以後,學的普通話裡面,這些方言裡面表達情感的優美的詞語都沒有了,就被規範掉了,普通話只有四個音,但是我們講方言的時候,真的就像唱歌一樣,很流暢,很舒服。」
  • 汪涵自掏500萬保護方言:不能讓孩子們只會說普通話和英語
    每天到了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有用四川話喊自己孩子回家吃飯的,還有用湖北話和上海話拉家常的,好不熱鬧,這種多語言的生活語境一直都駐在他的腦子裡,「所以聽大人講話,像聽音樂一樣,像聽唱歌一樣,就覺得很美。長大了以後,學的普通話裡面,這些方言裡面表達情感的優美的詞語都沒有了,就被規範掉了,普通話只有四個音,但是我們講方言的時候,真的就像唱歌一樣,很流暢,很舒服。」
  • 「藍瘦香菇」全國最魔性的普通話非廣西莫屬了,實在太好笑了
    對廣西傳銷的套路還不太了解?嘿,聽筆者給你叨叨兩句。甚至,乾脆在普通話中夾雜一點本土發音,這就造就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夾桂」版普通話。廣西人血性而耿直,打仗衝鋒時,他們不會說「兄弟們,衝」,也不會說「跟我上」,只會輕描淡寫的說一句「不用怕」,然後帶頭衝鋒。刀山火海,廣西人,沒在怕的!
  • 普通話測試技巧3:扣分點
    普通話水平測試(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對應試人運用普通話的規範程度、熟練程度的口語考試。考試形式為口試。二 級 (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二級甲等(測試得分:87分-91.99分之間) 朗讀和自由交談時,聲韻調發音基本標準,語調自然,表達流暢。少數難點音有時出現失誤。詞語、語法極少有誤。
  • 像6歲的木出爾紫小姑娘一樣 涼山州無數孩子都在學前學會了普通話
    2018年5月,國務院扶貧辦、教育部在涼山州啟動實施了以提高普通話教學能力和推行科學規範的普通話教學方式為重點的「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試點工作,依託「一村一幼」幼教點,幫助民族地區學齡前兒童在學前學會普通話,實現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目標。  2019年,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河西呷多村幼教點從山上搬到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