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說普通話,將把「調羹」叫「勺子」

2021-01-09 可讀一二

「調羹」也就是「湯匙」。就是這個家家戶戶都具備的小餐具,在我的家鄉,人們是從來不說「湯匙」的,都叫「調羹」。

這個,就叫「調羹」。

現如今,在我的家鄉,能說「調羹」的人,是越來越少了,當然也沒有人叫「湯匙」,可能是人們覺得「湯匙」是個書面語,平說口語是不說的。

那麼,不叫「湯匙」,也不叫「調羹」,叫什麼呢?

人們都管「湯匙」叫「勺子」。

問題是,這「湯匙」並不是「勺子」啊,怎麼能夠管「湯匙」叫「勺子」呢?

不般來說,「湯匙」與「勺子」,都能夠舀水液,可不同之處在於,「湯匙」是小而淺的餐具,用來舀菜湯的;而「勺子」中大而深的廚房器具,用來舀水的。

這才叫「勺子」。

然而,現在的家鄉人,為什麼偏偏要管「湯匙」叫「勺子」呢?根本原因,是現在人們流行說普通話,特別是在教育孩子時,不說普通話,幾乎就是不像話。

因為,「湯匙」是書面語,平常口語不說,而「調羹」呢,又是土話方言,現在也不說,那看到一把「湯匙」,就感到有些犯難,這物件,到底該說什麼好呢?人們想來想去,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管「湯匙」叫「勺子」。現在我的家鄉,人們普遍把「湯匙」叫作「勺子」。當然,人們也知道,這「湯匙」畢竟不是「勺子」,但為了說普通話,只好將就這樣叫著。

沒有人號召,更沒有人要求,人們幾乎是自發地說起了普通話,這是我家鄉人們說普通話的現狀。因為,人們覺得,說土話就是土氣,只有說普通話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孩子,是家中的寶貝,當然不能讓他落伍,一定要讓他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即使是七老八十的爺爺奶奶,在帶孫子的時代,也要跟孩子說普通話,雖然這些爺爺奶奶說起普通話來,是那樣的不標準,甚至頗有些引人發笑。那又怎麼樣?普通話還是要跟孫子說的。

因為要跟上時代潮流說普通話,家鄉人算是果斷地把當地的方言俗語拋棄了。在我的家鄉,年輕人說普通話已經是極為普遍的現象,而年輕人差不多已經到了不會說本地方言的地步,即使有時候要說幾句本地方言,也是說得極不地道,讓人聽起來感覺怪腔怪調的樣子。

不僅如此,家鄉人因為說普通話的原因,已經到了為說話表達而感到犯難的地步。正如前面所說,遇到「湯匙」,只好說成是「勺子」。畢竟,語言是以生活為基礎的。普通話相對於本地方言,顯然是外來語言。本來,在一些用本地方言非常好表達的地方,硬要換成普通話,那就會顯得勉為其難。比如,一些器物,一些動作,還有一些形容,都會遇到此類問題。

本來,用方言俗語很好表達,一定要用普通話來說,就說不上來了。這樣的事,是常有的。

流行說普通話,衝擠本地方言,甚至到影響表達的情況,不知是不是我家鄉獨有的現象,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也遇到有這種情況?

相關焦點

  • 不鏽鋼調羹大有乾坤 304不鏽鋼是賣點還是忽悠?
    最近,有位邵女士向看看新聞Knews反映,說她在長陽路上的歐尚超市購買了一款不鏽鋼調羹,回家後發現產品和說明書上所說的不相符合,於是就找到超市。沒想到超市方面讓她自己聯繫廠家,而廠家的工作人員又輕描淡寫地表示,他們的產品質量是完全過關的,這包裝說明只是小事一樁。
  • 在新疆為什麼不能說的「勺子」?
    勺子 昨天看到一個朋友問上圖的東西在新疆叫什麼名字?很多人外地人不知道,在新疆,「勺子」是用來罵人的,是」傻子「、」笨蛋「的意思,記得有次去吃火鍋,有一桌外地人,有個調門特別高的,一直在喊:」服務員,勺子 服務員,勺子「,幾個服務員愣沒人理他,估計是怕被坐實了吧。 新疆方言其實也有本地特色的 曾經有內地朋友問我,新疆話你會不會說,我說:「我說的就是新疆話呀。」
  • 你還會說方言嗎?
    「你還會說方言嗎」文|蒲實人棲居於語言中。中國的書寫文字有很強的穩定性,文本教育將語言統一和固定下來。圖為溫州市洞頭區靈崑東街,老人在自家的院子裡曬被子(視覺中國供圖)而這「自相曉」的範圍有多大呢?這位溫州作者繼續寫,溫州人「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調」,名義上同為溫州人,實際上語言並不相通,所以有「相逢一蓬草,說話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溫州樂清清江以北說的是大荊話,清江以南說的是甌語,一江之隔,兩岸居民的方言大為不同。
  • 《一個勺子》究竟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搜狐娛樂訊 (蘇三/文) 「勺子」,即我國西部方言中「傻子」之意,由陳建斌導演的現實題材作品《一個勺子》剛剛在金馬上斬獲最佳新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兩項大獎,成為金馬獎上的最大黑馬,一時間,大家都對這部尚未公映的電影充滿好奇。《一個勺子》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電影呢?搜狐娛樂記者日前在內地提前觀看了此片。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叫外婆還是姥姥?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 折一把可愛精緻的小勺子給孩子玩吧,摺紙調羹圖紙詳細教程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一把精緻可愛的小勺子,小勺子的可愛之處在於小巧精緻,嬰幼兒版的,寶媽們非常喜歡。而且折法也是非常的簡單,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小勺子的詳細摺紙教程吧。步驟1:我們先拿一張寬7.5,長15釐米的正方形紙,折出以上一橫兩豎三條虛線。
  • 關注丨還在說「馬普」嗎?一起來學普通話吧~
    9月15日,昆明市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在阿詩瑪的故鄉石林縣啟動。還在說「馬普」嗎?普通話裡有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在昆明方言中,讀陽平的字,就是古入聲字。如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中,其中「六」,昆明方言就讀「陸」。昆明話沒有普通話的輕聲,如「耳朵」的「朵」在昆明話中變成了「脫」。昆明話中兒化音較為稀少,但是較為模糊且伴有音變,如「蘑菇」在昆明話裡叫「菌兒」。
  • 原來普通話不叫Mandarin,而是……
    不少朋友們熟知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其縮寫不是MPT(Mandarin Proficiency Test)也不是MIT(Mandarin Identification Test),而是PSC。背後的原理也很簡單:Putonghua Shuiping Ceshi。
  • 國語、普通話與華語
    國語是不是普通話呢?實質上,國語就是我們所說的普通話。可以這樣說,國語是普通話的舊稱,而今臺灣還沿稱國語,華語是普通話在海外(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稱呼。過去,外國人稱普通話有時用common speech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有時還沿用manderin, 而今呢,「普通話」的說法越來越普遍,外國人乾脆就用「普通話」的音譯,叫putonghua了。著名學者唐蘭曾向周有光先生講:「華語這個名稱最好,華語這個名稱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行。」
  • 你知道電影一個勺子結局什麼意思嗎
    電影一個勺子海報  一個勺子完整劇情介紹  勺子,在新疆、甘肅普通話又有「傻子」之意。因此《一個勺子》講述的是一個「傻子」的故事。然而除了一般定義上智能低幼的傻子,世間眾人誰不曾傻!拉條子原先氣憤的想驅走它,但後來看到天氣極為寒冷,怕勺子冷死,一時動了善心,跟老婆商量後決定將拉條子帶回家放在羊圈裡頭過夜。數夜過去,拉條子一家反而跟這個勺子產生了若有似無的家庭情誼感情,勺子還管拉條子的老婆金枝子叫媽。這反倒讓兒子因為犯罪入獄的這對夫妻倆產生了一種安慰。
  • 白宮舉行「美國製造產品展」 賓客卻用「中國製造」銀勺調羹
    「謝裡爾製造」董事長馬特•羅伯茨「美國製造產品展」,然而,他卻尷尬地發現現場賓客使用的調羹是「中國製造7月24日,該公司董事長馬特•羅伯茨受邀前往白宮參加一年一度的「美國製造產品展」,然而,他卻尷尬地發現現場賓客使用的調羹是「中國製造」。據美國新聞網站雪城新聞網報導,24日,羅伯茨站在白宮宴會廳一角,細細查看在這裡展出的公司產品——「自由桌面」(Liberty Tabletop)系列不鏽鋼餐具。
  • 有人說《一個勺子》不合時宜,我不同意
    有人說《一個勺子》不合時宜,我不同意 小雷雨 2015-11-2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
    中國說普通話最不標準的3個地方,是因為他們覺得普通話太難學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是我國官方的語言但是我國各個地區文化差異大,也形成了各自的方言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各地都推廣普通話也成為了一種風潮現在有一些方言文化比較濃厚的地區
  • 陳建斌談《一個勺子》:荒誕,說真話的孩子
    原標題:荒誕,說真話的孩子——與導演陳建斌談《一個勺子》   電影《一個勺子》海報   11月20日,電影《一個勺子》在全國電影院線上映。這部電影摘得臺灣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被評價為「在悲喜之間洞穿人世的複雜,猶如一面照妖鏡,讓社會中的人無從遁形。」   《一個勺子》是演員陳建斌的導演夢,也是他為今天的中國人講述的一則「寓言」。陳建斌說,時下火熱的電影產業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理解,拍出自己心目中的好電影」。
  • 「小勺子史說」百家號怎麼賺錢?百家號收益賺錢排行榜
    小勺子史說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3,綜合排名位列47060名,娛樂分類排名位列8685名,領先了95.8%的百家號。   小勺子史說的簡介為夢已成殤望秋水,專注精品創作,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510篇的遊戲內容
  • 「普通話」為什麼稱普通話?為什麼稱「國語」是錯誤
    「普通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為什麼不稱「國語」和「官話」?這似乎是一個很普通的問題,但實際上有許多人並不真正清楚。其實,「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朝末年就有了。1906年,語言學者朱文熊寫過一本書《江蘇新字母》,把漢語分為三類:國文(文言文)、普通話、俗語(方言),第一次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和概念,他給「普通話」下的定義是「各省通行之話」。語言學家、北京大學教授王力出版過一本書《漢語淺談》,書中專設一個小標題「什麼是普通話」。王力說:「什麼是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通行全國的話。普通話就是普遍通行的話」。
  • 《一個勺子》曝終極海報 陳建斌為"金勺子"慶生
    》在席捲了金雞、金馬等各大頒獎典禮,獲得八項提名、三項大獎之後,將於11月20日上映。日前,出品人宋憲強、導演陳建斌、主演蔣勤勤、金世佳現身上海,為《一個勺子》舉行媒體見面會。活動上,為迎接「勺子」金世佳生日的到來,陳建斌、蔣勤勤還貼心為「金勺子」慶生,同唱生日歌並送上祝福,令金世佳感動不已。
  • 只會說普通話的孩子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會說方言的小孩子真的是越來越少了。有第三方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天都會消失一門方言。方言,正在成為老一代人的獨家記憶。萌爸之前就碰到過一個傷心的奶奶,她說她的孫子上了幼兒園後,就不跟她說話了,因為她只會說南方的方言,她的孫子說她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拒絕跟自己的奶奶聊天。奶奶沒辦法, 一把年紀了,只能跟著電視學習普通話。方言為什麼會不斷消失?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都會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方言太難聽了, 學了也沒用,好好學好普通話就好了。
  • 國家民委:辯證認識普通話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字關係
    二是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對這兩句話應該科學地、辯證地、統一地去認識,而不是把它們對立起來。    為什麼這樣講?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不光是民族地區,內地其他地區也一樣。因為上海人要說上海話,廣東人要說廣東話,廣東人也可以說普通話,上海人也可以說普通話。在公眾場合可以說普通話,在家裡,老鄉們見面在一起就可以說方言,這互相有區別,但是不要緊。
  • 跑進深山5年,他只做一把木勺,網友:美成這樣,還能叫勺子嗎?
    勺子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物件,說起勺子,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但有位英國小夥做的勺子,卻讓人忍不住驚嘆: 原來勺子還可以這麼玩!因為從小在森林長大,比較反感將正在生長的木材作為材料,覺得這是剝削性的破壞和浪費。 所以他要尋找的是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