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

2021-01-09 城市把脈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為何廣東人對本地話更執著?粵語和北方/西南官話一樣,都屬於漢語。普通話屬於漢語中的官話被改造確立的標準語。北方/西南官話、吳語、贛語、客家話、粵語、閩語(按語言標準,可分為至少五類語言)等地位平等,既然北方地區日常皆用當地方言大行其道,那麼南方各語言亦當有生存的權利。

粵語

粵語悅耳動聽,非常有文化內涵,講話依漢字一字一音,不會一個字後面多加個無意義的輔助音節(如莫名加個「兒」、「子」之類的)。當然,像「筷子」、「餃子」、「孩子」之類受官話影響的固定詞彙是存在的,比較受現代書面語官話規範。

北方的一些地方話多是官話系統方言,粵語並不是官話系統內的方言。漢語語族裡,粵語和官話屬於兩條不同分支,而現代四川話就是官話支線內的分支,從屬於官話。粵語是漢語方言但不是官話集團的方言。至於四川話為何是遺落在南方的官話?還不是舊四川方言被擊潰的結果。

推廣普通話是必須的,但強制學生私下交流也必須使用普通話,就顯得比較刻薄了,這會導致現在的部分小學生連自己家鄉話都說不準。如果對自己的方言都不執著,那還有什麼資格說「生於斯,長於斯」?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粵語對廣東人而言就是一種標誌,在外地粵人說粵語有種兮兮相惜的認同和對廣東的歸屬感,並非某些人想像那樣的排外。廣東人尊重普通話,但不想粵語就此消失。看新聞,報導稱有些老人無法和孫子溝通,因為孫輩只會普通話,這是不是一種悲哀?

學說普通話

看港片只看粵語原版,會覺得更很有味道。星爺的喜劇,很多粵語梗是無法轉化普通話的。古惑仔這些粗口泛濫更不用說了,很重口味。廣東人希望保留粵語文化,而不是十年後,只能望粵語長嘆!

就像很多天津話,也很有趣,郭德綱的相聲用普通話沒有天津味道,難道會更好看嗎?尊重粵語,尊重世界上每一種語言,它們能夠流傳到現在,說明這種語言有值得被留下的意義。不要進行無謂的語言之爭,可以不喜歡,但是請尊重彼此的語言。

廣東人生於斯長於斯,這裡的水土把他們養大,在這裡受教育,難道連這裡的話都不能說?尤其是在一個方言區說方言,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反而許多中小學生不會講本地方言,才是需要關心的文化傳承問題。

粵語、吳語、客家語、潮汕語、閩南語,多樣的文化才能帶來碰撞,兼收並蓄,雅俗共賞;這個世界如果千人一面,人云亦云,那多元文化的魅力在哪裡?從這個角度而言,廣東人對本地話執著,是一件好事!

粵語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相關焦點

  • 海外華人中福建人比廣東人多,為什麼粵語卻比閩語影響力大?
    粵語和閩語一樣,也是和普通話相異程度很高的方言,次則為吳語,再次為湘語、贛語、客家話,和普通話相異程度最小的是北方方言內部各次方言,比如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華北方言。閩語和粵語之間的差異,也不比吳語和湘語、贛語和客家話之間的差別小,甚至閩人和粵人在體質上也不太相同。03閩人和粵人基因有別閩人和咱們一樣,都是蒙古人種,粵人則被疑為馬來人種。其實馬來人種也是蒙古人種的一個分支,叫「馬來亞種」。
  • 曱甴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曱甴拼音念什麼粵語讀音
    曱甴是漢語詞語,讀作yuēyóu,多用於粵語廣東話白話等,「曱甴」多指「蟑螂」的意思,也有形容陰險惡毒之人,該詞寫法始見於民國時期的上海話小說文學中。  「曱甴」在吳語、閩南語、粵語和客家話中均有使用,但發音、意義卻不盡相同。  粵語裡常用的對「蟑螂」的稱呼就寫作「曱甴」,這兩個字普通話讀音是yuēyóu。
  • 中國最難懂五大方言,粵語排名第三,排名第一比外星語還要難
    而吳語保留平仄聲律,繼承中古漢語整齊四聲八調,平上瞿入四聲因聲母清濁對立而各分陰陽。所以想要學習吳語,其實還是比較難的。 客家語,這是客家人之間的獨特語言,保留著濃厚中州音韻。客家語簡稱客語,在部分地區還稱涯話、新民話、廣東話。而在不同的客語方言裡,聲調也有所不同。
  •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時間:2019-12-23 16:2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曱甴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常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普通話讀音:yuēyu,廣東話讀gaza。多指蟑螂,也用來形容陰險惡毒之人。
  •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
    粵語以廣州話為標準音,吳語的標準音在哪裡?上海話還是蘇州話?吳語作為一種流傳很久的語言,衍生出了評彈,說書這一類的藝術文化,如果吳語沒有了,這些藝術文化的流傳會受到打擊。而且吳語作為語言,是有其交流功能的,有一些普通話所不能表達的地方特色。
  • 吳語之爭
    顯然,寧波話的聲調在吳語中不算多。實際上對於江浙人來說,寧波話並不算難學難懂。大量人口為寧波移民後裔的上海對寧波話更不陌生,至今上海不少祖籍寧波的高齡老人仍然說寧波話或者寧波口音濃重的上海話——他們和其他上海人的交流並不存在嚴重障礙。
  • 鄰近廣東的海南人,為什麼不說粵語卻說「福建話」?
    在我們的日常印象中,這個神奇的島嶼在地圖上與廣東無限接近,兩者隔瓊州海峽而相望。實際上,海南島在1988年被獨立設省與經濟特區之前,長時間都屬於廣東省的行政管理範圍。但是,地理位置與廣東如此接近的海南人卻不是以粵語為主,反以福建話(閩南語)為主體。
  • 中國3大難懂方言:外地人聽不懂,本省人也含糊,你的家鄉入榜沒
    唯一比漢語更古老並且沿用至今的除了漢語,就只有希臘語了。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歷史演變,漢語流派極廣,方言種類也非常多,一些歷史久遠的方言成了活化石,容納了許多不同時期的語言特點。基本上,沒有一種方言在歷史的長河是表現靜態的,大部分方言受當時官話的影響,都具有著反映歷史變遷的因素。
  • 浙江人學日語,三十天就夠了|日語|浙江話|吳語|吳音|古代_網易新聞
    面積只有10萬平方公裡的浙江省內,同時存在著吳語、閩語、客家話、贛語、官話……多種不同的方言。但這些語言對北方人來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聽不懂。在這個方言的大觀園裡,依然有一種語言一騎絕塵,豔壓群芳,統治了浙江大部分地區——吳語。
  • 什麼是廣東?
    明朝廣東建省,此時廣東省涵蓋今廣東除懷集外的所有區域,以及北部灣和海南島,還有南海。建國後,廣東以北部灣交換了懷集縣(懷集縣劃給廣東,北部灣歸廣西),到了1988年,海南島建省,今廣東省的省界才完全定下來。
  • 單霽翔:故宮講解器有40種語言,還有粵語、閩南語等方言
    其間,單霽翔說,故宮的自動講解器堪稱世界上語言最多的講解器,共有40種語言,有各種外語及粵語、閩南語等方言。 講解 方言 粵語
  • 吳越地區原本說侗臺語系古越語,為什麼改說漢藏語系的吳語了?
    二、有文化就必定有語言,那麼吳越地區人說的什麼話? 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國有七大方言,分別為:粵語、贛語、北方話、閩語、吳語、客家方言和湘語。
  • 賴清德稱「臺語是閩南語」被批:是在分化族群、製造對立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 粵語:中國最強方言是如何煉成的
    朱熹對此評論道:「因說四方聲音多訛,曰:『卻是廣中人說得聲音尚好,蓋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來。只是太邊南去,故有些熱。若閩浙則皆邊東角矣,閩浙聲音尤不正。』」他認為粵語音正,是因為粵人多是從中原正音中心所在地洛陽附近南下的,故有洛音的特點。朱熹認為東南漢語中廣東的粵語為正,閩浙的閩語、吳語都不正。來源:《中國語言地圖集》。
  • 再次出圈的伍佰,背後是閩南語歌曲的黃金時代
    陳小雲的《愛情的騙子我問你》、沈文程的《心事誰人知》、陳百潭的《愛情一陣風》、蔡秋鳳的《金包銀》、蔡小虎的《車站》、王雪晶的《天黑黑》、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卓依婷的《免失志》、江蕙《落雨聲》、謝金燕《嗆聲》……民謠、民歌、舞曲性質的閩南語歌曲在華語流行音樂中一枝獨秀。葉啟田的《愛拼才會贏》堪稱金曲中的金曲。《愛拼才會贏》發行於1988年,時逢中國臺灣經濟低迷期,失業率居高不下。
  • 百度百科惡搞閩南語髒話
    仔細一讀馬上發現,這是閩南網友的惡搞,有意把許多不堪入耳的閩南髒話喬裝打扮用來蒙人。專家稱讀者網友不要上當。百度百科惡搞「肚爛」「肚爛」是流行在廈漳泉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患病症狀:面色難看,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會引起狂躁情緒。發病年齡普遍在中青年,特別是青春期更為多見,男性高於女性。
  • 一顆流星(閩南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懷念鄧麗君  這首閩南語歌曲《一顆流星》是鄧麗君在1973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所以漢音對當代日語影響最為深遠,現代日語中通常漢字如果是音讀,還是以漢音為主,但是佛教用語除外,因為南朝尊佛教,一開始吳音傳到日本就是伴隨著佛教傳過去的,所以一些佛教用語中的漢字現代還是以吳音為主。另外《古事記》的萬葉假名多使用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