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針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此前「臺語」等於「閩南語」的論調,臺灣各界產生強烈質疑,稱其為「臺灣閩南沙文主義」。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反對賴清德的立場,批評民進黨不應分化臺灣特定族群,造成對立。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賴清德上周接受「立法院」質詢時,被問及什麼是「臺語」。他當時回應稱,「臺語這個詞在社會上有共識」,即「臺語就是臺灣閩南語」。20日,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特別召開記者會,重申反對「臺語等於臺灣閩南語」的立場,質疑背後隱含閩南族群「強勢而對立的意識形態」。身為閩南人、客家女婿的國民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陳學聖稱,民進黨常常用言語來分化族群、製造對立,「賴清德『臺語就是臺灣閩南語』的話相當不客觀,也不尊重客家語、原住民語等文化」,希望賴清德收回不當發言,同時道歉。臺灣客家語文學會理事長江俊龍教授稱,臺灣若想建立一個集體意識,必須珍惜多元語言社會,讓「臺語」一詞擁有兼容並蓄的解釋空間。
對此,「行政院」發言人20日回應稱,賴清德尊重多元文化和語言,當天答詢時提到「現在任何在臺灣使用的語言都是臺語」。發言人稱,「客家基本法」和「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都明定客語、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至於哪種語言為「臺語」,「要讓社會決定」。
臺灣光復後,經國民黨當局定調,「臺灣民眾無分本省外省或原住民,一律以普通話作為相互溝通的國語」。轉眼七八十年過去了,至今「國語」在臺灣民間仍習慣上被視為普通話或北京話,民進黨為了操弄「無中國化」,將所謂「臺語」硬拗為臺灣閩南語。《中國時報》之前刊登的一篇言論認為,歸根結底,這是民進黨以本省閩南人為政黨主體的霸道行徑,也是赤裸裸地以「閩南語正名」為旗幟,將「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作為未來施行強制力以貫徹「文化臺獨」的基礎和後盾,更是「臺灣閩南沙文主義」試圖全面壓制臺灣普通話、客家話、原住民族語和新住民語言的權力展現。(張雲峰)